在我原工作单位相距不远处,有一条小河,它上游来自江苏,途经安徽,最后流向河南,汇入淮河流域。
小河两边,随处可见成片的芦苇,这种傍水而生的植物,性情至柔至刚,纤瘦的苇茎,细长的苇叶,和着流水声声,恰似豫剧里的青衣,正舞动着长袖,临水“咿咿呀呀”吊着嗓子。
尤其是炎炎夏日,那一汪满滿盈盈的苇叶,郁郁葱葱。风儿一吹,几只野鸭便从绿草丛中“呼啦啦"地扑向河面,静静的河面上,泛着粼光,河滩上,三五成群的羊儿正低着头啃食着刚刚泛绿的小草。临近村庄的农户,布置了不少絲溜子鱼网,每当清晨,渔民便驾着小船,撩开小网,捕捉着钻入鱼网的战利品,那可是纯野生的鱼儿呀。在这片湿地上,草丛里还聚集了许多水鸟,它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些叫不上名字的水鸟从这里飞出,芦苇丛就是它们的天堂。
到了冬季,凛冽的北风,也不能令它屈服,芦苇依然还是铮铮铁骨,昂首挺立,彼时它又成了一个行走天涯的剑客,苍茫,孤傲,令人肃然起敬。高高的苇叶和穗子开始泛白,那细细的芦茎,顶着一穗羽毛般柔曼的芦花,漫天悠扬的飞舞着,轻柔而洒脱。尽管水面上早已是白茫茫一片浮冰,但一根根枯黄的芦苇却一团团一簇簇,紧紧搂抱在一起,或贴水,或横钭,或侧倒,或直立。它们用自己纤细的身杆,在西风怒吼中轻盈如雪,烂漫吐絮;又似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在清寒中演绎着生命最后的绝唱。每当这个季节,我在晨练中曾不止一次的站在这一片孤零零的芦苇荡前,观看这被霜染过的芦花絮,白白的,如棉,如丝,仿佛连根茎也变得软软的,但它依然坚强地挺着身子,向天而歌,看久了,敬仰和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现在每当我怀念起芦苇的柔韧,让我犹为惊叹和震撼的是那瘦瘦的筋骨何以将坚韧的生命诗意般地挺起来,给世间一份独一无二的“晚霞红如雪,芦苇白似霜”奇美意境。我在芦苇的背后谈出了坚强,如果说芦苇宁折不弯,是一种英雄气概,一种豪迈,那么宁弯不折,也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也是一种忍辱负重的勇气…。
2019.2.27.晨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