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在皖北的一个小镇,自懂事起,记得镇上仅有一家露天电影院,距离我家並不太远。放电影的一共有三个人,其中一个姓张的叔叔,是我家的邻居。由于那个年代镇上还没有通电,放映电影需要发电机供电,张叔就是专职的发电机操作者。发电机体积不是很大,发动时只要用手拉着一根牵引绳,使劲一拽,机子便突实地转动起来。由于机子噪声太大,必须远离放映场地,张叔一般都是在场外看护着,有时也顺便顶替一下检票员身兼二职。
借助着张叔每次检票的机会,我便可以免票进入观看电影。文革以前,上映的影片名目繁多,我也是有选择性的观看,像《小兵张嘎》《红日》《地雷战》《平原游击队》《凤凰之歌》等等。现在对一些影片中的台词,仍然记忆犹新,像《小兵张嘎》里的:别看你今天闹的欢,小心将来拉清单;甭说吃你几个破西瓜,老子在城里吃馆子都不交钱!像《战上海》里的"汤司令到”等,而这些台词,在当时也能找到机会用上,比如上自习课,教室里闹哄哄的,忽然听见老师的脚步声,一个同学便轻轻地说,汤司令到!顿时便鸦雀无声。
下乡插队以后,正值文革期间,每隔十天半月就能在村外学校的操场上看到一次露天电影,那时的影片翻来覆去好像就那么几部,但是每次我依然坚持去看,农村的孩子一旦看到影片中出现坏人喝酒吃肉的镜头,便有人大呼,坏蛋又喝马尿了。逢到影片中我八路军发动冲锋,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时,全场便一阵哄动,拍手叫好。露天电影银幕是悬掛在二棵木杆中间,每当正面人太多时,有些人便站在银幕后面观看。像这种露天电影,参加工作后,在单位也曾看过。
退休之后,来到省城,第一次观看3G电影《泰坦尼克号》,其感觉是全新的,环绕声那么迫切,画面清晰,立体感强,如同置身于影片之中,空气中都是眼泪的咸味儿,苏格兰的风笛,清脆悦耳;大船碰到冰山的镜头如身临其境,令人毛骨悚然。有一次带着孙子看了一部儿童动画片,给他买了一桶爆米花,一盒热奶,他看得津津有味,吃得滿嘴喷香,不时还啧啧称赞。
由于现在电脑和手机都能下载一些影视,所以也很少光顾电影院了,但是青少年时期观看露天电影的情形,至今仍然念念不忘。
2019.1.31.晨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