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人生
艺术人生
  • 书画
  • 摄影
  • 印石文化
  • 艺术人生
  • 又见高梁红了 文/吴忠芹

    时间:2018-08-22 09:23:38  来源:中国国风网  作者:吴忠芹

     


    4.jpg


           前天,乘车去肥东参观一家养老公寓,当车行驶至肥东北部时,只见车窗外一片泛黄的田野,偶有一片绿影掠过,那是晚收的玉米地点缀这秋色。矮矮的一片黄被田间地头的一排排簌簌作响的杨树间隔开,金黄的稻谷摆着低垂的稻穗冲着路人微笑。时而一片矮黄,时而一片挺拔的绿,丰收和喜悦交织在一起,给初秋的田野渲染了一幅巧夺天工的优美画卷。突然,不远处一片高梁地映入了我的眼帘,那沉甸甸的红穗饱满锤状泛着滿脸红光,仿佛是俏皮的小姑娘露出喜悦的一张张甜滋滋的笑脸。当车驶过的那一瞬间,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插队农村时,田野里的红高粱。

           我们淮北农村,高梁也称小秫秫,每年春季生产队都要种植一二十亩。到了立秋季节,高粱穗就被晒红了,而此时高粱杆的茎内糖分也已经饱和,小孩子这时就会偷偷跑到地区,将甜秫桔折断,当作甘蔗来吃。为了防止小孩偷食而糟蹋了即将成熟的高梁,生产队此时也要派人看护,尽管这样,仍有个别孩子在放学之后,俏俏溜到高粱地里,猫着腰,躲开看护人员的视线,折断几棵后迅速逃走。记得有一次,邻居家的一个叫二旦的小男孩,曾把偷折来的甜秫桔给了我二节品尝,果然味道不错,甜甜的,水份特多。

           待到秋分前后,高粱米籽粒饱滿,已经成熟了。收割前,先将桔杆上的叶子全部擗掉,待晒干后留作牲口的饲料。然后用镢头将高粱桔在其根部砍掉,高粱穗头用刀剁下,装在板车里,拉到场上进行晾晒脱粒。

           高粱浑身都是宝,脱粒后的穗头,取上十几根用铁絲或者细绳捆扎在一起,可用来刷锅洗碗;穗头杆留大一点的,可以制作小条帚,用来扫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居家扫地,或者是机关.学校打扫教室及办公室用的条帚基本上都是用高粱穗杆制作而成。而高粱桔经过晾干以后,还可以用它来织箔。制作方法是用一根木棒,把两头固定住,将秫桔一至二根放在木棒上,用5根拴上砖头的绳子,排列好将秫桔一正一反的缠绕,绕紧后依次再放一根交叉缠绕,待到织成预定的长度后,将5根绳头拴死。这样一顶秫桔箔就编织而成了。秫桔箔用处也很广泛,它可以作为盖房子的屋面板用,也可以在板车或大车上以及室内遮成一圈盛放东西,也可以用它晾晒物品或者在上面缝制棉被等。

    11.jpg

           在那个年代,高粱也是农村主要口粮之一,它尽管不及小麦的囗感好,但是因为高粱是高产作物,在当时它和山芋面,黄豆面三者合一称为杂面。成了家家户户的主食。早饭用高粱米,小米及山芋放在一起煮成稠饭,就着咸菜;中午用杂面贴成锅饼,或者擀成园饼放在鏊子上炕熟,我们那里俗称“呱打子",烧点白菜萝卜,或者咸汤一类的,就是一顿午餐了。

          离开农村已经几十年了,听说农田里也很少种植高粱了,可我对高粱却是记忆里较深的一种农作物。在农村里,杂粮是我的主食,真的吃够了,所以直到现在,我对超市里供应的各种杂面馒头,一点都不感兴趣。但是我还怀念着当时刷锅及扫地用的小条帚,怀念那甜滋滋的小秫桔,怀念那织成的秫桔箔。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小条帚以及秫桔箔已被新的工具和物品所取代,现在若想看到以上东西,已属罕见了。


            2018.8.22.晨

     

     

     

                           责任编辑:王海峰

     
    上一篇:
    下一篇:处暑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