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人生
艺术人生
  • 书画
  • 摄影
  • 印石文化
  • 艺术人生
  • 麦 收 轶 事

    时间:2018-06-13 09:31:35  来源:中国国风网  作者:吴忠芹

     

    26.jpg

     

          “芒种忙,麦上场”淮北平原的小麦,每年5月底,6月初开镰收割。麦收季节,辛苦的庄稼人,每天起早摸黑,忙碌在麦田里或者打麦场上。上世纪70年代初,农村尚未实行承包责任制,以‘三级管理,队为基础”的核算方式,集体出工一窩蜂,劳动干活大呼隆。割麦期间,天刚蒙蒙亮,社员们就要起床下地了,有时候趁着天气好,中午都顾不及回家吃饭,由家里人烧好饭后,送到田头。那时候是大人小孩齐上阵,能拿动镰刀的就割麦,中老年妇女负责捆麦,放了假的少年儿童有的拾麦穗,有的拿着竹笆子,将散落的麦杆搂在一起。按照队里要求,除老弱病残者之外,各家各戶都要闭门上锁,投入抢收抢种之中。就这样差不多都要忙到天尽黑了,才收工回家。

           家庭主妇真够辛苦,到家后慌忙擦把脸,就一头扎进鍋屋里,麦收季节,晚饭是一天中的正餐,有的人家将萝卜,黑白菜洗好后炖在鍋里,然后和好面后,在上面贴了一圈鍋饼;有的人家支起鏊子,饹起了饹馍,这是农村最快捷,最普遍们一种做饭方式。农妇把一小块面团,揉好后撒上一些面粉,用饹馍轴子扦成圆圆薄薄的一片,放在鏊子上,男人或者家里大一点的孩子则烧火,翻馍。这种饹馍,一翻一正,只要馍上冒起了泡泡就表示熟了。有的是二户人家合在一起,饹的饹,翻的翻,不大一会,几十张饹馍就做好了。家庭生活好点的,还要将鸡蛋打在饹馍上,放点葱花油盐,让家里的男人及小孩吃。有的则是用面粉伴着切碎的青椒,加点食用油,放在鍋里煎,煎熟后,用饹馍一卷,吃起来津津有味;有些人家用切碎的辣椒,加入面粉搅成糊状,放在鍋里蒸,大约十多分钟,一碗辣椒糊便熟了。我们这些知青,不会饹馍,也不会蒸辣椒糊,晚饭大都是贴锅饼和下面条。有时候想吃饹馍,就凑着房东大娘饹馍之际,送去一瓢面粉,让其代劳加工。

           在农村,男人是一家之主,就是生活的全部希望,麦收期间,男人的体力劳动繁重,家里妇女很能体贴他,一些家务活也不攀着男人来干,吃过饭,碗一推,就把着旱烟袋找个凉快的地方啦呱去了。而妇女们则还要刷鍋洗碗,喂猪喂羊,一直忙到小半夜才能上床休息。

           麦收那几天,打麦场上的人也挺辛苦,火辣辣的太阳,映在麦桔上,发出刺眼的光芒,天气越热,越不能闲着,套上牲口,拉着石滚,在堆滿麦穗节的场地上来回碾压着。等把麦穗上的粒子碾脱的差不多时,就要汇聚在一起,看好风向,用木锨一锨一锨地扬起,麦粒勻勻地撒落在场地上,而麦糠则顺着风势飘落一旁。扬出来的麦粒,还要用大扫帚不时轻轻地扫一扫尚未完全脱壳的麦粒。扬场也是一个技巧活,全凭着手掌的摆动。记得有一次我曾经用木锨扬了几下,结果是一点都撒不开,那麦糠自然也不会随风飘走。

           麦草完全脱粒后,就要用杈子挑起垒成一个个圆垛,垒好的麦节垛,直径大约有四,五米宽,二人多高,像一个个大凋堡似的。麦壤垛的顶上面,还要用泥厚厚的糊起来,这样才能防止风吹雨淋,以备用冬季和来年牲口的饲料。

     

    45.jpg

     

           麦场一般都在村庄的外围,不算远,几乎抬脚就到。待到场上尚未脱粒的麦子垛好,脱好粒的麦子堆成堆后,场上辛苦了一天的人们才能回家吃饭休息。而此时,守护在场上的最少要有二个人,况且在麦粒上还要打上印记。这是当时农村上比较时兴的一种监管方法。一个用木块制成,类似泥瓦匠抹子一样,长方形状,上面用刀刻有‘验讫″二个字。一般保管室里储存的麦种,豆种等,凡是用苇席围成一垛的,最上面必须用此印盖在种子上,以便监管防盗。掌管这个印记的,都是由社员推选出来的,叫贫农代表。每当种子或者公粮进仓出仓,都必须经贫农代表在场进行验讫。而麦场上脱粒的小麦比较零散,有的不好打上印讫,所以晚上值班的二人,也是社员和队长比较信得过的。回想当年插队时,曾有二年麦收期间,晚上看过场。我所在的生产队以种植棉花为主,由于给棉花施药,因此场上蚊虫也较少,再加上白天劳累了一天,虽然麦场上没有床铺,只能在麦堆旁铺一张苇席,盖着较厚点的床单,和同一值守的老农,唠着家常呱,不久便进入了梦乡。

           紧张的开镰收麦,大概也只有三,五天,而打麦场上的工作,由于当时尚未有机械脱粒,断断续续地将近一月时间才能结束。

              2018.6.13.晨

     

     

                               责任编辑:王海峰

      

     

    上一篇:《江南女子》
    下一篇:瘦弱的青春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