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一家农贸市场买菜,在大门旁边,看见一个约有50多岁的老汉在卖烤红薯,只见低矮的平板车上,置放着一个用废汽油桶做的烤炉,这种炉子合理适用,分上下两层,用麻刀掺和耐火土在铁皮周围砌出炉膛,中间留出炭火的空间,火塘朝上的通道小,上面留出一个平台,这样炉子上一半就可用来烘焐红薯,将烤好的红薯摆放在炉子上的四周,供人选购。
我平时不太爱吃红芋(淮北那里红薯叫红芋),因为当年下放农村时,一日三餐总离不开红薯,早上红薯稀饭,中午红薯面馍,晚上豆杂面条,另外还要炒上一盘醋炝红薯丝。
当我走到近前,只听到他正和一位买主攀谈,话语中听出了熟悉的乡音,我便上前搭讪,询问他是哪里人,老汉讲是淮北肖县的。真是遇到了老乡,我仔细端祥着这位老乡,黑乎乎的脸膛上布滿了皱纹,身上的棉衣也显得脏兮兮的。只见他车子上立了一块扫二维玛的木牌,牌子下方还有这样几句顺口溜:老汉今年五十八,来到省城卖地瓜。背井离乡讨生活,只因自己没文化。我看了笑了笑说,你还挺会编的。经了解这位老乡姓李,只因小女儿在一家大学里读书,她老伴来这里陪着女儿。秋收之后,他也来到省城,做起了烤红薯的生意。老李讲,红薯都是他家自己种的,红皮红心的山芋,经放过一段时间后,水分蒸发了再拿出来烤,其味道更美了。
闻着从炉内传出的阵阵香味,我选了一个决定品尝一下,老李客气地说,既然是老乡就不收钱了,我执意不肯,随即掏出10元钱,放在他的车子上,匆匆告辞了。
回到家里,咬了一口烤熟的红薯,松软软,甜甜香香的,品着品着不禁又使我想起了插队农村时,每逢秋季刨收晚红芋时,小伙伴们就地支火烤红芋的情景。那时候,生产队的晚红芋一般都种植在村庄的南河滩上,要就地烤红芋,先用小铲子在河滩红芋地旁边,挖一个长方形的小坑,然后选择几个长一点形状的红芋,放在小坑上,小坑里将事先找来的豆叶,豆桔等用火柴点着,进行烧烤。一般在挖坑里,要看好风向,风儿一吹,这样才能将豆叶等烧得更旺。待看到将要烤熟时,就把这些红芋放在即将燃尽的火中,上面再用干土掩埋一会,大约十多分钟就可以扒出来吃了。这种方法烤的红芋外皮黑,里面也有个别夹生的,一个叫小旦的伙伴说,红芋没爹,禁不住三捏。他的意思是,遇有个别夹生的,用手捏捏就行了。拿着这黑乎乎的红芋吃了起来,味道又香又甜。
这些有关烤红芋的经历,令我时常想起,想念当年烤红芋的味道,想念我下乡插队的第二故乡,那段尘封的岁月,总是会把我感动得不知用什么言语表达…。
2018.2.28.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