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人生
艺术人生
  • 书画
  • 摄影
  • 印石文化
  • 艺术人生
  • 《变脸和吞剑》

    时间:2017-11-07 10:20:50  来源:中国国风网  作者:施福明

     





    16.jpg

     

     

           淮河北岸的未庄小镇上,绝不是鲁迅笔下阿Q正传中的南方未庄,这里的人朴实厚道吃饭全凭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人人手上就必得要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闲呆着。这老祖宗留下的家风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的是小镇上的一种活法。自外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淮河生码头。淮河人自宋朝就喜爱舞蹈艺术花鼓灯,鼓点一响沸腾全场。眼刁耳尖,鼓点铿锵,大呼小叫,褒贬飞扬。花鼓灯后场小戏如唱得好,舞蹈也跳的“花草”,更会迎来人山人海般捧场,热闹得如过年庙会唱大戏一样,不少名角便打淮河这边乡村舞台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小镇的花鼓灯演员从乡村演到县,县里演到国务院,在中南海演出和开国大典表演中,连周总理看后都鼓起掌称赞为“东方芭蕾”!

     

            这土里掉渣的乡村奇葩,您可别说不好,这花鼓灯之乡也就练出这种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都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在这群人物肖像中,最典型突出的要数是八岁拜师学艺花鼓灯的特技达人阿志,他靠变脸和吞剑这两绝活和附带一百多中杂刷真功夫走满大江南北无敌手。连央视一套生活早参考栏目都前来采访一周。其他各地省台更是接踵而至。

     

          石榴红了,榴熟时节,淮河古道旁偶尔被风卷起的几片红叶,给人“秋意浓”的感觉。当记者又敲开特技演员、艺名阿志、施志兆的家门时,更有“秋忙”的场面。施志兆正在自家院子里了“练功”,架子上整齐的挂着剑、刀等道具,旁边还有一个装着蛇的笼子。话题自然是从那条蛇谈起。  施志兆1986年在安徽出生,作为一名85后,家里是地道的农民,却走上了拜师学艺,成为民间杂技艺人的道路。我问施志兆:“这条蛇是你自己训练的吗?训练过程有没有出什么意外?”施志兆指着它笑着说:“它性子好,只要我不饿着它,它就不出意外,吃货都这样!”一句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 我们看到在壁橱里摆放着数十本错落有致的证书,每一个都仿佛新的一样,散发着淡淡的光泽,看的出来它们很受主人珍惜。施志兆介绍说从他拜师毕业到每次比赛、演出证书,都在这里。我们翻开一本本证书有“高级川剧变脸证书”、”戏剧杂技二级演员证书“、“蚌埠市演艺嘉宾会长聘书”、“华运杯特技大赛第一名证书”、“梦想之星”证书等等,这些证书记载了施志兆的演艺之路的喜与悲。谈及怎么会拜师学艺,走上一条与人们印象中的80后完全不同的道路,施志兆说:“小时候和家里人一块赶庙会,看见好多人围在一起,我挤进去一看,是耍杂技的,喷了好长的火龙,当时就震惊了,回去以后我就和我妈说我要拜师。” 

         从这天起,小小的施志兆开始了和家人抗争史,在所有人都反对的情况下,施志兆找到在镇里当文化馆长的叔叔求助,8岁的施志兆终于凭着对梦想的执着,叔叔给他找到一个学艺启蒙老师,终于拜在了民间老艺人门下。施志兆回忆道,学艺的日子非常艰辛,年幼的自己却浑然不觉,只知道“学会”的快乐,记得每学成一种技艺的快乐。榴花几度,春去秋来。在每一个日出日落的光影间刻苦学习,学成出师,登台表演,踏上艰难与欢乐交织的演艺道路。2005年他在川剧表演学院毕业,成为一名高级川剧变脸表演者,在这个并不吃香的行业里四处奔波,参加全国各地的大型表演、比赛,在演艺的道路上追求自己的梦想,擅长吞剑、吞蛇、变脸、空中上刀山、喉咙顶汽车、挂车等100多种杂技绝活,成为一名传承民间艺术的最普通也最不普通的行者。 

         当年8岁的施志兆为了拜师学艺苦苦抗争到如今拥有变脸大师、特技演员、戏剧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等多种身份的施志兆,凭借的是对梦想执着与付出的勇气。孟子有一句话“虽千万人,吾往矣,”借以感慨这位85后选择与众不同的一条人生道路并且获得成功的原因,勇气与执着说起来简单,却恰恰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  问及施志兆最大的梦想是什么,他朗声回答:“我已参加通过了世界吉尼斯纪录,我要弘扬中华绝技,把中国文化中国元素带到世界各地去展示,为我们安徽人争光,从而来实现我个人中国梦。”我们也预祝这个特别的85后早日实现这个远大梦想。    

     

           作者施福明简历:施福明,男,1970年生,安徽省怀远县人。《中国文艺》杂志驻皖记者,安徽中旭国学院名誉院长,乡土作家、高产编剧,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香港特区作协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自1985年以来创作文学作品480多万字发表。他多年来潜心研究国学,长篇小说《乡雨》、《乡村》和《乡情》三部曲等多部著作出版,其中48万字长篇小说《少年朱元璋》在美国芝加哥《神州时报》全文连载。影视剧本有十二部被拍出风靡影坛,其中电视剧“知青岁月”和“快乐乡村”和电影“垓下绝唱”等获国际电影节大奖!其中一部作品《有多少爱就有多少泪》被拍成电影《傻娘》,由于情节内容感人,在网上点击量颇高!电影《丑脸》入围国际电影季。50集电视剧《槐乡情仇》和电视剧《天留坊》正在紧张拍摄中。

     

     

                                          责任编辑:王海峰

    上一篇:白云诗四首
    下一篇:《立冬了》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