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生姜老子,讳翊中,梅山本士人氏。其人清瘦,嗜烟酒而不论好丑。胡须满面,边福不修。人或责之,答曰:“衣者蔽体也,何求华美?人无内实,徒重外表,岂非绣花枕头,红漆马桶乎?”其时年仅不惑,而面黑皮皱,发白须张,同仁皆谑称之为姜老子。
先生执教梅山乡邑中学数十载,桃李可谓满天下,一乡学子,均以出自其门下为荣。其教学风格可称独特,乡间俚语,方言俗句,信手拈来。常一人高坐于讲台之上,其声沙哑,亦盈然一室。台下寂然,鲜有交头结耳之徒。
先生书法,如行云流水,颇得二王之真谛,众弟子心慕焉,皆暗摹之。课间一刻,先生板书旁边总有几笔画瓢之作。
先生严于治班,弟子犯错,鲜有逃脱其惩诫之尺者。故弟子私谓之姜阎王。
乡邑中学简陋,无资置床位,寄宿学子常卧于楼板之上,夜寝难眠。有顽劣者待查夜后嬉戏无度,致响声震天,好似悟空大闹天宫。次日,一室学子皆眼布血丝,昏昏欲睡。先生闻之,未置一词。
是夜,学子入室就寝,见先生已整顿被褥,高卧于众铺之中,顿时愕然失措,往来奔走,小声相告。自此,寝室风平浪静,洁净整齐,再无监狱风云续集上演。
先生劝学,亦有经典之言。曾曰:“读书不仅可以医愚,而且可以救困。即使沦落行乞,亦知何处人多富庶,乐善好施。”又曰:“读书须从年少起,少年志立可当金。”
先生家访,常率性而行,携搭班师长,于散学之后,翻山越岭,几经周折,与家长或会于农舍,或攀谈于田埂之间,常至夜半方归。农家质朴,重教之风醇厚,遇此严师,均托付幼子于先生门下,望改顽劣以成龙凤。故先生一路家访,收获一兜瓜果,一乡敬重,亦增添几分欣慰,几分责任。
 先生于教学之余,躬耕陇亩之间,自食其力,常讥夫子之不事五谷。诗以自嘲曰:
天道酬勤天未满,独耕半亩尽开颜。
闲来置饮南窗下,又见花开至梦边。
美哉,斯言!诚哉,斯人!吾于先生,此生不忘其教,永铭恩德于心。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