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画界大师四起,各种媒体难以不为标榜大军所用,八十年代初,《江苏画刊》曾有文章说,中国画已经日暮西山……

画家应有创造万物的本领。造化在手,不为万物所驱。古人所谓遗貌取神,是在说笔下天地当为识者自然辨到的体验真美,是悟到的物界的神韵,是创造的另一个天地,它表现现实与否,取舍之间的决策,全凭自己思想解决。

白石先生说,作画当在似与不似之间。求像,不如摄影,不像,何以画之?所以,在像个与不像之间得到超物天趣,方可算是艺术之作。

艺术需远离和盲从标榜之辈,徐一文先生早年曾在中央美院受业于李可染先生及周思聪先生。先师智慧与衣钵皆有所获,近年佳作频出;其作品的智慧及艺术语言的表现力有所突破。他闷声学术体验于传统笔墨与新材料技法之间已久矣。

徐一文先生近作多以元书竹纸和水墨及丙烯尝试,表现于水光接天之万籁风貌,寸尺之间,气象万千,见笔见墨见意境,其中有石涛先贤笔意、亦有可染先生之墨韵和周思聪先生思想的渗透集成。

东坡先生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如若寻境界就要意在笔先,心灵一触笔墨,表露于纸上万千。作画“要形成于未画之前,神留于既画之后”。作画者要用自己的灵感与思想进行创作,入画时保持不变古人先贤的原理,出画时而得其神韵,即有古意又不落俗套,这才是中国画艺术的创作表现之态。

大千先生、海霞何老、可染先生等都是这方面体验的前辈贤者。一个成功的画家,画技能达画境之时,也就没有固定的画法能够拘束他,限制他了。所谓“俯拾万物,从心所欲”者便是如此。

徐一文先生这些八十年代初期和近期面世的作品,足以令其辈耳目一新眼界大开了,我们期待着他会有更多的佳作问世,传播慧享于人间天籁。






徐一文先生
徐一文,原名徐洪文,画家,
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诗词协会会员,诗人。曾师从李可染、周思聪,黄润华等艺术大师。
1991年与王镛、陈平、李老十等六人组建了槐荫诗社,从事古体诗词的研究及创作。
作为画家几十年画与画外的生活经历、研究、实践及体验滋养了他对绘画艺术深层次的理解。
艺术执念:存心守道,以“静”达“境”至“净
作者:马襄
责任编辑: 心漫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