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书画
书画
  • 书画
  • 摄影
  • 印石文化
  • 艺术人生
  • 古镜今鉴(系列十二)

    时间:2017-03-14 09:58:07  来源:中国国风网  作者:本网采编

    守职第三

    克黄复命

    【原文】四年,楚子灭若敖氏。其孙箴尹克黄〔箴尹,官名。克黄,子文孙也〕使于齐,还,及宋,闻乱。其人曰:“不可以入矣。”箴尹曰:“弃君之命,独谁受之?君,天也,天可逃乎?”遂归复命,自拘于司败。王思子文之治楚国也,曰:“子文无后,何以劝善?”使复其所。(群书治要·春秋左氏传)

    【译文】鲁宣公四年,楚庄王消灭了若敖氏。子文的孙子克黄官拜箴尹,出使齐国,返回时途经宋国,听到了国内动乱的消息。传递消息的人说:“不可以再回到楚国了。”箴尹说:“废弃君主的命令,有哪个人会接受我呢?君主就等于是上天,难道可以逃避天吗?”于是克黄就回到楚国复命,并且把自己绑起来,到刑官那里去投案。楚庄王想起以前子文治理楚国的功劳,于是就对群臣说:“子文如果没有留下后代,用什么来劝人为善?”于是让克黄仍旧担任原来的官职。

     

    解扬成命

    【原文】十五年,楚子伐宋,宋人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伯宗,晋大夫〕。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言非所击〕。’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度时制宜也〕。’川泽纳污〔受污浊也〕,山薮藏疾〔山之有林薮,毒害者所居〕,瑾瑜匿瑕〔匿,亦藏也。虽美玉之质,亦或居藏瑕秽〕,国君含垢,天之道也〔晋侯耻不救宋,故伯宗为说小恶不损大德之喻也〕,君其待之〔待楚衰也〕。”乃止。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郑人囚而献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乃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楼车,车上望橹〕。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谷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汝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义无二信〔欲为义者,不行两信〕,信无二命〔欲行信者,不受二命〕。君之赂臣,不知命也。受

    命以出,有死无陨〔陨,废队〕,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成君命〕。死之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己不废命也〕,下臣获考〔考,成也〕,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群书治要·春秋左氏传)

    【译文】鲁宣公十五年,楚庄王讨伐宋国,宋国派人到晋国告急。晋景公打算发兵救宋。伯宗说:“不可。古人有句话说:‘鞭子虽长,打不到马腹。’如今上天正给楚国强大的机会,我们不可与之争衡。晋国虽然强大,又怎能违背天意呢?俗语说:‘双方较量高低在于心计。’河流湖泽总会容纳浊水,山林、草丛总会藏匿毒物,各种美玉难免藏有瑕疵。因此,国君蒙受一点耻辱,这也是天下常理,君王还是等待时机吧。”于是晋景公停止发兵,派遣解扬到宋国去,让宋国不要投降楚国,并叫他对宋国君臣说:“晋国救宋的军队已全部出发,就要到了。”可是当解扬路过郑国时,郑人却把他囚禁起来献给楚国。楚庄王用重金贿赂解扬,让他对宋国君臣说相反的话,解扬不答应,经过多次劝诱,他才表示答应。楚人令解扬登上楼车,让他呼叫宋人,告诉他们晋国不来救援。然而,解扬却按晋景公的命令对宋人喊话。楚庄王要杀解扬,派人对他说:“你既然答应了寡人,却又背叛寡人,这是何故?不是我不讲信用,而是你抛弃了信用,快接受你应受的刑罚吧!”解扬回答说:“下臣听说,国君能制定正确的命令就是合义,臣下能接受国君的命令就是守信。要合义则不能对双方皆守信,要守信则不能两个命令都接受。君王贿赂下臣,就是不懂得‘命令’的涵义。我接受晋侯的命令而出使,宁死而不能废弃君命,又怎么可以接受贿赂呢?下臣所以答应您,是为了借机完成晋侯的命令。身死而能完成使命,这是臣下的福气。寡君有守信的下臣,下臣又获得了不辱使命的业绩,这样死去,死得其所,还有什么奢求呢?”楚庄王赦免了解扬,放他回国。

    丙吉大体

    【原文】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以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所当忧,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群书治要·汉书)

    【译文】丙吉,字少卿,鲁国人。接替魏相做丞相。丙吉出身于掌管监狱法规的小官吏,及至身居相位后,主张宽大,喜好礼让。一次他外出时,碰到清扫道路的人发生群斗的事,死者和伤者横躺在路上,丙吉从那里经过而没有过问,其属下的官员感到奇怪。丙吉继续向前走,碰到有人驾车赶牛,牛喘气。丙吉停下车来,让骑马的官吏去问那人赶牛走了多少里路了。下属官员说丞相前后失问(意谓该问的事不问,不该问的事却问)。有人用此事讥笑丙吉,丙吉说:“民众斗殴,相互杀伤,长安县令、京兆尹应按其职责去防止或追捕,丞相只在年终考核他们的政绩,谁在最后谁在最前,然后奏明皇上进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自管理小事,那些斗殴之事是不应在道路上过问的。现在正是春天,时令当属‘少阳’,还不到大热之时,我担心牛行程不远却如暑天一样热得喘气,这样的话,就是时令节气失调,恐怕有伤害农事的可能。朝廷三公掌管调和阴阳的事,是职责所应当予以考虑的,因此要过问这件事。”属下官员们于是很佩服他,认为丙吉是识大局之才。

     

    郅恽守职

    【原文】郅恽,字君章,汝南人也。举孝廉,为上东城门候。帝常出猎,车驾夜还,恽拒关不开。帝令从者见面于门间,恽曰:“火明辽远。”遂不受诏。帝乃回,从东中门入。明日,恽上书谏曰:“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暴虎冯河,未至之诫,诚小臣所窃忧也。”书奏,赐布百匹,贬东中门候为参封(旧无封字,补之)尉。(群书治要·后汉书)

    【译文】郅恽,字郡章,汝南郡人。举孝廉,做洛阳上东门候。光武帝经常出城打猎,有一次车驾夜间才回城,郅恽拒不开门放进。光武帝命跟从的人到门缝见面,郅恽说:“火光太遥远(看不清是谁)。”还是不接受诏令。光武帝于是返回,改从东中门入城。第二天,郅恽上书谏曰:“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日,这对社稷宗庙有何益处?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冒险出猎,尽管没有发生值得警戒的意外,但实在是小臣所私下担忧的啊。”书奏,赐布百匹,贬东中门候为参封尉。

     

    国风生回堂_副本.jpg

     

    苏则死请

    【原文】苏则,字文师,扶风人也。为金城太守。文帝问则曰:“前破酒泉、张掖,西域通使,敦煌献径寸之珠,可复求市益得不?”对曰:“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帝嘿然。后从行猎,槎桎拔,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督(旧无督字,补之)吏,将斩之。则稽首曰:“臣闻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愚臣以为不可。敢以死请!”帝曰:“卿,直臣也。”遂皆赦之。然以此见惮,左迁河东相。(群书治要·三国志)

    【译文】苏则,字文师,扶风人,时任金城郡太守。文帝问苏则说:“前些时攻破酒泉郡、张掖郡,和西域互通使节,敦煌郡所献直径一寸的大宝珠,能否再买到呢?”苏则回答说:“如果陛下的教化能滋润中原,恩德能流布到西北边境,宝珠就会不求自来。如果通过自己寻求而得,宝珠就不足珍贵了。”文帝听后,默然无语。后来苏则陪同文帝打猎。围猎的篱笆拔脱,鹿逃走了。文帝大怒,脚踩胡床拔出佩刀,下令将监督猎场的官吏全抓起来,打算处死他们。苏则跪地叩拜,说:“为臣听说前代的圣明君王不为禽兽而杀人,现在陛下正推崇唐尧的教化,却因打猎的游戏要杀死很多官吏,愚臣认为绝对不能这样,所以斗胆用我的生命来求情!”文帝说:“你真是正直的大臣啊!”便将那些官吏全部赦免。然而苏则也因此让文帝感到畏惧,便将他降职调任东平国相。

     

    责任编辑:孙克攀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