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众人皆知,因为三国演义的广为流传,诸葛亮被妖魔化,民间更是将他誉为古今最杰出的军事家,作为领袖毛泽东,也是熟读历史,对于三国更是研究至深,有一次毛主席开会谈论诸葛亮为何没有帮助蜀国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诸葛亮的三大失误:
毛泽东
第一、选错将帅
当刘备入川之后,诸葛亮留守荆州。荆州乃是战略要地,非常关键,不容失误。由于诸葛亮用了骄傲且拒不执行联吴抗曹战略方针的关羽,才有了后来的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悲剧。荆州失守,孙刘反目,蜀汉的局势便从此无可逆转。错用关羽守荆州,诸葛亮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对蜀汉是毁灭性的打击。因为诸葛亮对关羽不讲原则的迁就,助长了关羽的骄傲情绪,才导致后来铸成大错。
还有诸葛亮不听刘备之言,错用马谡导致街亭之失。
第二、关键时刻,主帅没有亲自临阵调度以策应战事。
诸葛亮训斥马谡
诸葛亮北伐之际,蜀汉的总体实力弱于曹魏。此时魏边关多年无犯,关中及陇右地区兵力空虚,守备废弛。这对于诸葛亮来说是一个天赐良机。诸葛亮本可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率大军直取长安一举平定关中。但是,诸葛亮没有采纳大将魏延集中兵力攻取关中的建议,而是以赵云、邓芝为一部攻打箕谷,以马谡、王平为一部攻打街亭,自率大军驻足祁山,不能集中优势兵力战胜攻取,把本已相对强势的蜀汉兵力进行分散,变强势为弱势,致使马谡兵败街亭。张郃围困马谡之时,诸葛亮当北进街亭,策应马谡,与张郃展开决战,战胜张郃。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者要随时把握敌我强弱形势的变化,选择有利的时机,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克敌致胜,故诸葛亮不具备这个能力。
第三、军事战略错误,不应该三分兵力
历来史家大都对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战略思路赞誉有加,但毛泽东的评价却独树一帜,很有卓见。
毛泽东认为诸葛亮失败的祸根,反而起于隆中对,他认为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乍一看,荆州、益州两路出击是一个颇有诱惑性的方案。但毛泽东却很清楚,荆州离益州千里之遥,两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让刘备军团更加失去兵力上的优势。“隆中对”实施的结果便是,关羽所镇守的荆州被孙权军团偷袭得手,而且关羽父子也命丧孙权手中。
因此毛主席认为:“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三分兵力是指,关羽镇守荆州、刘备进攻东吴、诸葛亮北伐中原。这三分兵力依次展开,前两次分兵都失败得很惨,导致蜀汉元气大伤,而诸葛亮的北伐本钱也便所剩无几。所以,毛泽东叹道: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毛泽东不愧是高明的战略家和军事家,看问题总是高瞻远瞩,入木三分!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