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天是春分,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非常有意思的是,春分这一天也是很多国家(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而且历史悠久,有长达几千年的历史。
春分相比其他的节气来讲可谓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尚书·尧典》就曾记载:“日永”“日短”“日中”“宵中”四个节气名称,分别代表“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可见春分确实是一个很古老的节气。
那么春分的含义是什么呢?主要是两层意思,重点在“分”上,其一就是平分黑夜和白天;其二就是平分了春季。董仲舒的哲学著作《春秋繁露》就曾详细讲述了春分平分昼夜的含义:“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那么春分“平分”春季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春分正当春季三月之中,所以说“平分”了春季的90天。
关于春分的民俗文化还是很多的,而且不光多,趣味性还比较浓。笔者就列举几个代表性强的民俗分享给各位读者。
春分立蛋:春分到,蛋儿俏
老话讲:“春分到,蛋儿俏。”春分立蛋已经不光是中国的民俗文化了,它的影响力还扩散到了世界各地,成为一项世界性的“游戏”。
那么春分为什么要立蛋呢?其实这项民俗活动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主要是为了庆祝春天的到来。注意这“蛋”最好是鸡蛋,因为“鸡”的谐音是“吉”,寓意是吉祥如意。还有一种说法是春分这天是立蛋的最佳时机,但是也有专家认为这缺乏科学性。总之,春分立蛋的寓意是人们欢迎春天到来的一项庆祝活动。
春分吃春菜和太阳糕
春分的时候,尤其在南方地区有一种民俗就是吃“春菜”,寓意是吃春菜可以保佑全家平安健康,有句民谣就总结得很到位:“春汤灌脏,洗涤肝脏;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什么是“春菜”呢?春菜又叫莴笋、千金菜,是春季饮食的一种应季蔬菜,春分时节这种菜格外新鲜。
在广东五邑地区,人们春分吃的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也叫“春碧蒿”,把野苋菜和鱼一起煮汤吃,这种鲜美的汤就叫“春汤”。可见,关于节气的饮食也寄托着人们对自然变化的感应和珍飨。
说完了吃春菜,我们谈谈“太阳糕”。这种食品多见于北京地区,它是一种由糯米和糖制成的食品。《燕京岁时记》曾详细介绍了太阳糕:“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
那么,太阳糕有何具体含义?谜底就在谜面上,既然叫太阳糕,就自然和太阳有关系。老话讲: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所以春分这天,人们要祭太阳,因为这天是“太阳的生日”,也是中和节。早在遥远的周代,就已经有祭日的活动,我国重要的古籍《礼记》就曾记载过祭日:“祭日余地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这项民俗活动虽然比不上祭天与祭地典礼,但仪式颇为隆重。所以春分这天对于古代人来说是格外重要的节气,不光在吃上有讲究,在活动上也格外丰富。
春分送春牛
春分这天,送春牛也是种独特的民俗文化,其实仔细研究你会发现二十四节气中很多都是和农业有关的,春分也不例外。送春牛送的是春牛图,具体就是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的二开红纸或黄纸。将春牛图送给各家各户的人叫“说春人”,也叫“春官”,干这个行业得口才好,送到哪家即景生情,有点freestyle的感觉,这种形式叫做“说春”,寓意就是提醒各家各户开始春耕了。
春分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春分这天的一项重要的民俗。风筝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了,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相传风筝的发明人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著名的思想家墨翟,后来,墨翟的学生鲁班根据老师的理念创造出了风筝。
1936年安德门风筝比赛盛况空前
孩子们会在春分这天将家里各式各样的风筝拿出来竞相比谁的风筝飞得高,而且放风筝对身体也有好处,《续博物志》中说:“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而且不光是春分放风筝,清明也放风筝。更有意思的是风筝还可以作为比赛,分为“文斗”和“武斗”,文斗比较温和,比的是风筝的款式,飞的高度;武斗就显得很激烈,比的就是把对方的风筝破坏掉。有点像现在的机器人争霸赛,非常有趣。
总之,春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是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指南,更重要的是节气也反映出了民众的社会生活和民俗文化,希望能有更多人去关注节气背后的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不要仅停留在农业或者单纯的一个方面,这样才能更深层次地认识节气的意义。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