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印石文化
印石文化
  • 书画
  • 摄影
  • 印石文化
  • 艺术人生
  • 孙中山与植树节的渊源探秘

    时间:2019-03-12 09:24:37  来源:互联网  作者:网轶

     

    01

    植树节的起源与发展

    植树节,古时即清明节。中国古人历来有清明植树的传统,早在西周时期,封建统治者便在坟头栽种树木。到了春秋时期,民间也开始在清明立坟植树,据《礼记》记载,孔子就曾在云游前,为了将来能辨识祖坟,在其父母坟头种植了松柏。

    又传说,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不愿锦衣夜行,因此回乡祭祖,却一时找不到父母坟墓,于是,命人修坟立碑,并植松柏以做标志。恰巧当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刘邦便将清明定为祭祖节,且此后每逢清明,他都要荣归故里,举行盛大祭祖、植树活动。

    后来,此习流传民间,人们便将清明祭祖与植树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民俗。古书《岁时百问》中对此评述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其实,古人在清明节植树,不仅出于清明期间阳光明媚、春雨飞洒使得树种的存活率更高,也是以种树的形式抚慰人们心中对逝者的悲痛思念,象征着来年的希望。

    古人清明以种树以寄托对逝者思念,以树的新生象征来年希望。图左下角为植树节门联——树人并重,林木争荣。(中山市档案馆藏)

    那么,植树节为什么由清明变成了现在大家熟知的3月12日呢?其实这跟孙中山先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02

    民生为上 树艺兴国

    孙中山出生的香山,古书载,“地多神仙花卉,香闻十里”,这里的人热爱生活,遍种花木。现如今,您如去孙中山故居,还能看到庭院前,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那是幼年孙中山最爱呆的地方,在树下,他可以听故事,可以纳凉,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耍。17岁那年,孙中山从檀香山回中山,还特意带回了一株酸豆树苗,并亲手种在自家门前,在他的精心培育下,这颗酸豆树,虽经历过台风侵袭、大雨冲刷、太阳暴晒,终成大树。如今,这棵树已满百岁,仍郁郁葱葱。这一切,也许促成了孙中山先生对树木一生的眷念。

    孙中山故居的大榕树。幼年的孙中山先生,时常在这棵大榕树下,听参加过太平军的老人讲述洪秀全、杨秀清的故事。(中山市档案馆藏)

    大家都知道,孙中山先生曾提出民族、民权、民生这三民主义,而植树造林正好体现了民生主义思想。孙中山先生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性并倡导植树造林的政治家了。

    早在1893年,孙中山就在《上李鸿章书》中指出“中国欲强,急兴农学,讲究树艺”,更在广州演讲“三民主义”时再次指出:“防止水灾与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

    1912年5月,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后,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孙中山先生还倡导以工代赈,开垦荒地,以帮助贫民,教之以改良农事和园艺之方。为此,他第一个在《成立中国义农会》上签名,促使民国政府先后划拨了4000亩荒地支持造林,帮助了大批贫农。

    1915年7月30日,在凌道扬、韩安、裴义理等人倡议及孙中山先生的支持推动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肝癌在北京溘然长逝,举国哀痛。

    1928年,为了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振兴中华、植树造林、造福子孙做出的丰功伟绩,当时的国民政府规定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据悉,首届植树仪式上,出席的人有国民党要员和南京各界代表数万人,包括李烈钧和蒋介石。

    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

    到了1979年2月,我国正式将每年的3月12日重新定为植树节,以纪念一贯重视和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

    1990年3月12日,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65周年时,孙瑞芳、霍英东等在孙中山故居植树。(中山市档案馆藏)

    据2014年公布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表明,几十年植树造林下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由1949年的10.6%提升到21.66%,中国人工林规模居世界首位。截至2017年,全国共完成造林736.2万公顷,森林抚育830.2万公顷,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植树造林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图为集体婚礼后,新人们植树纪念。(中山市档案馆藏)

    知道了孙中山先生与植树节的渊源,您有没有一种在植树节当天,亲手种下一棵树的冲动?其实,为这个世界献上一片绿,是一件很值得尝试的事。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