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之前是济南战役,济南战役打的很辛苦(共军阵亡一个师长),济南战役开始前的态势跟辽沈差不多,济南本身是一个孤城,如徐州国军能接应一下,济南国军(大概十多万人)整体撤退到徐州,至少淮海战役发生的时间会推后很多,同时,济南战役给了共军很多攻坚的经验,为后续夺取大城市打下了基础。
1. 黄百韬没能快速撤退,有几个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要等44军。这个44军是干嘛的?是为了给刘峙贩盐的,结果把黄百韬兵团全搭上去了。
2. 一个次要的原因是撤退经过运河时只有一座桥集,黄百韬没提前在河上架设浮桥,严重影响了撤退的速度,这绝对是一个战术上的失误。
3. 黄百韬过了运河以后,还是有机会撤退的(当时共军包围圈没合拢),但老蒋突然说不撤了,要在这里打完再撤,结果最后都没跑出去。
4. 李弥跑的太快了,要是等一下黄百韬,结果可能就不一样。
5. 邱清泉第二兵团第七十四军凌晨与共军在潘塘镇遭遇,双方都没搞清楚对方的情况,最后共军先发现对方是主力了,调整战斗部署,如果是国军先弄清楚战场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到徐东阻击战的战局。
6. 李延年带的六兵团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这个时候让他带兵打通津浦路基本上是去送死。
7. 白崇禧只肯派黄维支援,如果能再多投入几个军到一个兵团的兵力,共军将无法阻止黄维向徐州靠拢。
8. 我记得看杜聿明的回忆录上说过类似这样的话:徐州要么走(上策),要么守(中策),最下策是走到一半不走了。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走到一半,老蒋不让走了。
9. 徐州撤退时一片混乱,撤退就好好撤退,还要带上机关家属、带上各种东西,不是在撤退而是在搬家,这么多非战斗人员严重影响了徐州撤退的速度。
10. 黄维兵团第110师廖运周阵前起义,更搞笑的是,这哥们在起义之前跟黄维说,我要打头阵突围,要给我一些重武器,黄维答应了。第二天110师跑出去以后,后面的部队以为他突围成功了,赶紧跟上结果被打回来了。
11. 杜聿明集团被围困以后,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了,如果整个徐州地区的国军能跑出去一半,对后来的渡江战役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