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国高宗李熙迎娶闵妃也就是日后的明成皇后,闵妃与李熙生父大院君李昰应进行了激烈的权力争夺战。
1882年,两人的博弈导致了壬午兵变。日本军队借口使馆被焚、侨民遇害,趁机出兵朝鲜,与此同时,大清也收到了朝鲜的出兵邀请。
为了加强对仅存属国朝鲜的控制权,在两广总督张树声和直隶总督李鸿章的荐言下,清廷命淮军将领吴长庆为朝鲜事务大臣,率三千军队进入朝鲜。
在这次对峙中,日军让步,清廷得以在朝鲜驻军并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和海关监管权,帮助朝鲜训练新军、开展“洋务运动”,加强了宗主国的权力。同时,中国也在仁川设立了租界,大批华商开始进入朝鲜。
虽然清朝重申“朝鲜永列藩封”,实际上朝鲜半岛的局势并不乐观。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朝军国主义的道路发展,其拟订的“大陆政策”为了构筑侵略大陆的跳板,将矛头指向朝鲜。因此,日本首先便以使朝鲜殖民地化为国家政策,暂时的退让并无碍日本继续侵占朝鲜的决心,日本政府扶持金弘集成立了一个主张学习日本、进行改革的“开化独立党”。
李鸿章以为将闵妃与大院君分开即可解决朝鲜问题,然而随军驻扎朝鲜的张謇清醒地看到了保护朝鲜的重要性,他代其统帅吴长庆拟定了《朝鲜善后六策》,上呈李鸿章。
在文章中张謇写道,外交是表,要解决朝鲜问题必须求诸“本原”。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通人心以固国脉”、为了巩固人心当整顿吏治、惩治腐败、提拔人才,否则“就使强之,而其心不服,则日积月累,终必有溃决之虑。”而朝鲜目前最需要的是强国、练兵,以固边陲。
这六策实为治国安邦方略,放在今天仍然不失现实意义,然而李鸿章搁置不议。
实际上李鸿章也处于两难之中。19世纪中叶以后,列强企图扩展势力到朝鲜,因而要求朝鲜开放门户和缔结修好通商条约,但由于朝鲜坚决拒绝此要求,他们根据国际法判断清廷与朝鲜的关系乃为一种从属关系,为了打开朝鲜的门户,便首先试图与清廷接触,又在与朝鲜发生冲突时,要求清廷居中调停。
此时,清廷对于列强要求对朝鲜问题居中调停未能慎重考虑建立对策,继续奉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鸵鸟政策。清政府耐心地告诉法美,朝鲜虽名为属国,但“中国向来听其自为主持”。同时,也告诫朝鲜,凡事“自行处理”。这种鸵鸟政策令列强与朝鲜都难满意,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权威性不断削弱。
最终如张謇所预言的“否则远而五六年,近而三四年,祸且踵至”,清廷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彻底失去朝鲜半岛的话语权,俄国取代清廷开始与日本展开了争夺。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