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家有三姐妹,一个富甲天下,一个权贵一方,还有一个受到万人敬仰。
在历史上,很少有像宋氏家族一样显赫的家族贯穿了中国整个近代史。
无论是是宋家三姐妹还是宋家三兄弟,抑或是与宋氏联姻的孙中山、蒋介石、孔祥熙,几乎每一个都是举足轻重,足以影响历史走向的大人物。
夸张一点说,宋家家史几乎抵得上半个中国近代史。

如果说宋霭龄作为宋家核心一手缔造了宋氏王朝,宋美龄作为宋家先锋将宋氏送上巅峰,那么宋庆龄看起来或许没有其他兄妹一样“噱头十足”。但宋庆龄的确是在用一股优雅的、润物无声的力量,悄悄地改变了中国。
“如果没有宋庆龄,新中国的建立定会延期”。
就像民间流传的一句话那样,宋霭龄爱钱,宋美龄爱权,而宋庆龄爱国。

所以宋庆龄才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作为女性当选国家副主席的人。

时针拨回125年前的今天,宋庆龄诞生在上海的一个实业家家庭,家境富裕的宋家最看重的就是对子女的教育。
7岁时宋庆龄就进入了上海中西女塾念书,十五岁时带着胞妹宋庆龄远赴美国留学。
与从小就对金钱敏感的宋霭龄不同,宋庆龄非常喜欢读书,后来镇上的图书管理员回忆道,“宋庆龄喜欢看的书时远超她这个年龄的小姑娘趣味的书籍。”
同时,宋父从国内寄来的各种国内形势的长信,更让宋庆龄开始思考中国未来的方向,辛亥革命胜利时,宋庆龄欢呼这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

在这种特殊时刻下,宋庆龄开始萌发了“求中国自由平等”的革命理想。虽然远在万里,但与孙中山先生却是神交憧憬已久。
学成归国后,宋庆龄直接来到了孙中山当时流亡所在的东京,接任姐姐成为孙中山的秘书,在长久的革命工作中日久生情,于1915年不顾家人反对在东京与孙中山完婚。
直至1925年孙中山因病逝世,宋庆龄一直伴其左右,为中山先生的革命提供可靠的后盾。

1922年,陈炯明在广州叛变,要逮捕孙中山。当叛变部队打到家门口时,孙中山要求宋庆龄一起撤离,但宋庆龄认为一起撤离目标太大,坚持让孙中山先走,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先生。”
在结婚的这十年中,宋庆龄都是孙中山工作班子中最重要的成员。她为他答复书信、翻译电报、随军助战,甚至为了保护孙中山而学开汽车,成了法租界第一个获得驾照的中国妇女。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陷入了丧夫的痛苦之中,孙中山于她不仅仅是爱人是丈夫,更是精神领袖、革命的信念所在。

在1926年宋庆龄寄给友人的信件中,她这样写道,“现在我的思想仍是痛苦的,但我试求忘掉我自己,投身我丈夫毕生的事业。”
此后,宋庆龄只能独自一人投入革命事业,继承丈夫遗志,坚定孙中山所提出的“三民主义”。
因此后来宋庆龄发现标榜自己为“孙中山继承人”的蒋介石反而背叛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发动政变杀戮共产党人才会格外愤怒,当下就严厉声讨蒋介石。
并与蒋介石公开决裂,宣称不再参加国民党内任何工作,辞去国民政府委员等工作,终身不在国民党内担任职务。

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宋庆龄是第一个站出来给予支持的。
1927年,宋庆龄出访苏联,旅居欧洲四年,学习了更加先进的共产主义精神后返回国内,针对国内形势作出了高瞻远瞩的决策
“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
因此在西安事变发生后,宋庆龄选择劝说“不杀蒋”,生生的改写了近代史。可以说,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少了宋庆龄的从中斡旋,不知要僵持到猴年马月。
在抗战时期,她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向海外华侨和国际社会宣传抗战真实情况,并向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募集了大量资金、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支援抗战。许多物资是通过她的精心安排,运往抗日根据地。像白求恩等国际力量,都是通过宋庆龄的安排,才得以顺利进入中国,进入根据地。

在抗战中,宋庆龄用润物无声的力量,保障了后方的安稳。她的所作所为,虽不耀眼,但的确产生了巨大的能量。

从国共双方第二次合作开始,宋庆龄就一直坚定的站在共产党身边。
在宋庆龄寄给当时领导人王明的心中,宋庆龄写道,“作为对毛泽东同志请求帮助提供资金的来信答复,我在三个月前给他寄去了一笔款项。”
宋庆龄写的云淡风轻,但足足寄去了五万美元,这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一笔巨款。
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宋庆龄慷慨的向他们提供了数不清的帮助,从道义上的声援再到资金上的赞助。

1949年,新中国开国年。从全国各地赶来北平参与建国大业的人数不胜数,但能被毛主席亲赴火车站迎接的,宋庆龄是第一个。
被毛主席尊称为先生的女性,宋庆龄也算得上是独一份。
此前在毛主席邀请宋庆龄前往北平的信中写道,“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侯,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在乎,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
在1949年9月的最后,宋庆龄参加了“建国大业”的具体工作,她出席了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并当选为主席团常务委员,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并连任三届。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宋庆龄紧随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之后,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她戴着一副墨镜、穿着优雅地站在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和周恩来旁边,城楼下是参加庆典的30万群众。
她是开国大典第一排中唯一一位女性。
她也是第一位将男女平等写进《共同纲领》中的女领导人。

1949年12月,宋庆龄被推举为中国妇联名誉主席。
这也是她奋斗一生的工作,宋庆龄终其一生都在为女性解放而不断奋斗。从她在美国上大学的时候起,从她冲破世俗冲破世俗藩篱勇敢地和孙中山结婚那刻起。

宋庆龄是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她的一生中,在经济上,她没有接受过家里的任何财物,孙中山也没有给她留下任何财产,她完全是靠自己的工资在过日子的。
她的工资中有一大笔钱宋庆龄都花在了外事活动方面,原该国家每月应给她300 元补贴,用于正常的外交开支,但宋庆龄从没领过一分钱,就连国家安排照顾她起居生活的保姆的工资,宋庆龄也始终坚持自己承担。

她的一生,正是男女平等最明白的体现。

宋庆龄的一生有很多头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等等。
但她最珍爱的,还是“孙中山夫人”这个称呼。
在宋庆龄的遗物中,有三种名片,一种是英文花字体的“孙逸仙夫人”;一种是英文印刷体的“孙逸仙夫人”;一种是中文竖排的“宋庆龄”。
或许是因为年少的时候遇上了太惊艳的人,终其一生,宋庆龄都在怀念和亡夫度过的那十年。

她撰写文章、发表演讲,反对违背孙中山遗愿的行为,将孙中山故居遗址建成纪念地……在丈夫过世之后,她用尽了全部力量来继承和捍卫孙中山的精神事业。
宋庆龄一生说话声音柔和,有人形容她的声音就像莎士比亚书中写的一样“柔和、安详”,此前传闻宋庆龄在美国女子大学学习时,有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说:“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
坐在前排的宋庆龄听到后,虽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但仍耐心听完了同学的发言。随后才用柔和的语调反驳了美国同学所说的话。
就是这样柔和克制的女子,在信仰遭受玷污却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捍卫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不同于私下柔软的一面,宋庆龄在公众面前的发言从来都是坚强有力令人信服,字句中爆发出强劲的力量。
时间带给宋庆龄的不只是一长串的头衔,更是坚韧、宽厚与温柔。
柔中带刚,这是宋庆龄的标签,也是所有中国女性的标签,谁都别想轻易改变她们,更别想随随便便就打败她们。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