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印石文化
印石文化
  • 书画
  • 摄影
  • 印石文化
  • 艺术人生
  • 被李鸿章拒绝后,他这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时间:2017-12-13 14:37:30  来源:互联网  作者:杨天石

     


           孙中山建设现代国家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的政治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是,孙中山的建国学说也是经过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虽有种种不完善之处,但它是孙中山建国理念和建国学说最重要的也是卓有成效的尝试。从这一点上说它基本上是成功的。早年,孙中山曾打算进行温和的改革,并把希望寄托于李鸿章身上。当上书被李拒绝后,孙中山的幻想完全破灭,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给李鸿章上书时期的孙中山

            当时,孙中山面临着专制政治、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种政治选择。孙中山经过慎重考虑之后,采纳了美法式的共和体制,这一大胆的战略决策,既符合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也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用孙中山自己的话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世界潮流是什么?毫无疑义,是民主共和。

           我们剖析孙中山的建国理论和实践,可以看出它具有显著的特色,这就是:现代性。19世纪以后,世界许多国家都迈向现代社会的发展道路,这是国际发展的主流。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先进分子追求的目标也是把中国融入这一洪流。孙中山在建设新的共和国过程中,较为明显地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一些基本法则。

           早在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中,均宣扬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20世纪初以来,新兴起的国家,都承认主权在民的原则。孙中山于1906年12月2日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讲中就指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美的国家。”

           190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担任南京政府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宣言中,更明确地宣告:“国家之本,在于人民。”这是立国的最基本原则,也是建设现代国家的基础。后来,在其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一系列政策法令中,均体现了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1912年1月28日,新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通饬各省都督及各军政府,“以保护人民财产为急务”,“所有一切私产,均应归人民享有”。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更以法律形式,确认“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并具体规定了人民应享有的各种权利。这与清王朝所代表的专制政权无视广大人民的最基本权益,有着根本的区别。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