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印石文化
印石文化
  • 书画
  • 摄影
  • 印石文化
  • 艺术人生
  • 为何项羽宁可自杀,也不肯过江东?

    时间:2017-12-09 15:20:16  来源:互联网  作者:网轶

     

           还记得学堂里吟诵的诗词“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字里行间缓缓地陈述了江东英雄项羽自刎乌江的历史,读来却是满腔激昂的力,这便是一代才女李清照的名作。

           而司马迁对于项羽的英雄情怀,则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史记》中,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对项羽的的描写成为了后世家喻户晓的精彩片段。

           秦末,帝君昏庸无能、政治一片乌烟瘴气,暴政欺民,民间怨声载道。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时民间开始涌现大量义军,而项羽正是一支义军的领袖,为人却自负独断,生性多疑,最后落得个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下场。但是,历史留下了种种疑问,为何项羽来到了江边,却不过江,这其中有何内情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发现,项羽因为面子问题,宁肯自刎也不愿过江,这是目前呼声最高的解释。这与他个人的性格可谓密不可分,前面提及项羽为人自负,行事风格多心高气傲,虽豪情万丈,却成为了他的致命弱点:刻薄对待下属的现象渐成日常;对于有功之士没有论功行赏,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军队的士气;生性嗜血,对待俘虏总采取杀降政策……种种行迹让项羽渐失军心,成为了指挥领导阶层的恶性竞争的间接原因,这也是为何项羽的军队,在垓下一战中轻易溃不成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项羽虽为一代枭雄,却没有政治家应有的远见与谋略。

           其实,虞姬在项羽自刎乌江的悲剧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在垓下遭遇刘军伏击之时,项羽心中想的全是自己的乌骓宝马和虞姬,此时早已失却了东山再起的王者雄心,更多的是儿女情长。

           虞姬与项羽的爱情一度成为美谈,虞姬在军队危急关头先行自刎,就是害怕项羽会分心顾及自己,谁知项羽心中无限悲凉,抱着怀中体温早已冷却的虞姬泣不成声,过江东就意味着忘却过去、东山再起,在死去的爱人面前,也许项羽再也没有当初的雄心壮志,去打拼江山了。

           而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项羽不肯过江东,不是因为其丧失求生意志,不是因为其傻,而是因为项羽发现了一个秘密。全军覆没前,曾有军师向项羽分析,倘若项羽败走江东,势必会危及江东百姓,刘邦势必血洗江东,这样非但会引发另一场战争,造成江东地区生灵涂炭。还有一说是项羽接到小道消息,乌江上摆渡的老人是刘邦的手下,被派来对项羽赶尽杀绝,前后夹击、进退两难间,项羽自然选择豪情牺牲。

           一腔热血付乌江,自古英雄儿女情长。后人的评述再也无法改变历史,不管项羽性格如何,也不能磨灭这个一代枭雄的功绩。至少项羽对结束末代秦朝的暴政奉献自己的力量,也算是个可敬的英雄!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