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说起来挺大,但是稍微推敲一下项羽的行为就知道,项羽不可能统一天下,因为他压根就没想要统一天下。
项羽既然不想像秦始皇一样统一天下,那他想干嘛?他想象的天下应该是什么样子呢?简单的说,他想回到春秋时代,他想当齐桓公一样的人物。
刘邦项羽一对生死冤家
周朝统一天下以后,实行分封制,将贵族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替周王室管理整个国家。但是这个局面一直到平王东迁之后就无法维系,因为周王室衰落了,诸侯国的国力都可以与周王室相抗衡,甚至超过了周王室,所以天下开始群雄并起。此时齐桓公首先站了出来,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号召诸侯王一起维护周王室的尊严,共同面对化外蛮夷对华夏大地的入侵。由于齐桓公实力最强,因此他成了诸侯的盟主,由齐桓公来维持一个大致和平的局面,谁敢不服就纠集诸侯共同讨伐。
齐桓公号召弟兄们一起上
此后的历任几位霸主都维持了这样一个政治格局,因此尽管华夏大地已经礼崩乐坏,但是还相对保持平衡。然而,三家分晋之后,平衡被打破,华夏大地真正变为“丛林法则”主宰的天下,谁拳头大谁说了算,终于秦始皇拳头最大,一举统一了华夏。
然而,秦朝仅仅维持了十五年的统治就分崩离析了,因此对于后继的统治者来说,选择怎样一种统治策略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对于项羽来说,他就认为国家应该恢复到春秋时代,天下分封,诸侯各安属地,互不侵扰最好。齐桓公尊周王室,而他就推出一个楚怀王熊心,让他来做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而他自己就像齐桓公晋文公一样,当一个霸主就好,负责调节诸侯间的关系,做一个裁判员。
殚心竭虑的秦始皇
所以项羽在推翻秦朝以后,以义帝楚怀王的名义分封了十八个诸侯,将当时的华夏大地瓜分干净,然后给了自己一块最大的封地后,自任西楚霸王。霸王的霸并非是说项羽特别凶残,武力强大,这本身就是个称号,与春秋五霸的霸字一样,是盟主的意思。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分封之后,有人建议项羽应占据关中富庶之地,而项羽却予以拒绝,项羽还说出了“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样短视的话,因为他认为自己的事业已经到头了,他想要做一个诸侯盟主,如今他做到了,所以现在该是他衣锦还乡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了。
两个人两种命
项羽没想过,齐桓公晋文公他们并非不想一统天下,而是没办法。春秋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能够动员的战争资源不足以支撑他们的野心,他们只好退而求其次。而到了秦末,生产力水平与春秋时代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支撑一场统一战争完全没问题。而且国家在经历了东周那段动荡岁月之后,老百姓也渴望过上安宁的日子。
反观秦朝的速亡,与统一没有关系,而是秦始皇好大喜功,在国家刚刚统一之后,就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各种超大规模的工程,修秦始皇陵,修上林苑,修长城,修驰道等等。整个国家在经过统一战争之后急需休养,而秦始皇却不顾一切往前冲,直接拖垮了秦朝。所以秦朝的灭亡与统一无关,而是与秦始皇本人的功利心太重有关。
阿房宫仅仅是上林苑的一部分
因此项羽所崇尚的分封制的国家形态是逆潮流而动,他想取得成功简直天理难容。
刘邦就不一样了,他不像项羽那样是贵族出身,没有封侯的概念。他的心态跟赌徒一样,赢家通吃。输了就输得干干净净,赢了那么整个天下都是我的。他眼里没有诸侯,只有天下。因此他同意韩信东征,将诸侯各个击破,然后合击项羽,目的只有一个,都给我灭了,只有我一个老大。这个思想恰恰与国家统一的大趋势相吻合。尽管汉朝初年也分封了诸侯王,然而在他与吕后的联手之下,异姓诸侯王一个个被剿灭,再经过汉初几代皇帝的努力,连同姓诸侯王也没了脾气,天下就真正到了老刘家的手里。
所以项羽为什么没夺得天下,因为眼界有问题,所以最终只能跟虞姬在垓下洒泪而别,乌江自刎。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