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印石文化
印石文化
  • 书画
  • 摄影
  • 印石文化
  • 艺术人生
  • 杨振宁和他的岳父杜聿明

    时间:2017-07-21 15:36:39  来源:互联网  作者:网轶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当时,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是国民党名将杜聿明的长女,当时,杜聿明作为国民党43名首要战犯正在北京功德林战犯改造所接受改造,他的岳母曹秀清和岳母家中其他成员则在台湾。一时间,杨振宁是先往祖国大陆还是先往台湾探亲倍受两岸的关注。

    1957年,中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左)、杨振宁(中)接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的特殊家庭背景:他有一个名震海峡两岸的岳父杜聿明。

    杜聿明

    在50年代中期,当杨振宁还是无名之辈时,周总理就已经指示并安排渠道,通过从美国回来的杨振宁老师张文裕递信,让在狱中的杜聿明与杨振宁取得了书信联系,通过杨振宁告知杜聿明在台湾的家属和同学好友,杜聿明在北京一切安好,解除了他们的担心忧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情温暖。

    杨振宁与杜致礼结婚

    杨振宁与杜致礼是1950年在美国结婚的。在杨振宁1971年回祖国探亲见到杜聿明之前,杨振宁没有见过杜聿明。

    杨振宁与杜致礼相识结合,颇有戏剧性。杨振宁是清华大学学生,他的父亲杨武之是有名的留美数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不过,那时因为抗战,清华大学搬到昆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临时联合大学——西南联大,1944年杨振宁从西南联大研究院毕业后,到联大附中教书,时年22岁,杜致礼是他执教的高二班上的学生。杜致礼后来回忆,杨振宁当时是一位“好害羞的大男生”。两人当时并没有发生恋情。杨振宁1945年8月考取美国芝加哥大学。1947年,杜致礼陪患有肾病的父亲杜聿明去美国诊治,由于蒋介石忙于打内战,已经到了上海机场准备起飞的杜聿明被“扣下”,急调东北战场任司令,指挥与解放军作战,没有能够成行。18岁的杜致礼只能单身前往美国念书,进入由蒋介石夫人介绍的“卫理斯学院”攻读英国文学。后来父亲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捕获后,家中经济成了问题,她只得改进免费的“圣文森学院”,仍攻读英国文学。

    1949年的一天,杜致礼在美国普林斯顿的一家中国饭馆吃饭,与杨振宁不期而遇,师生见面,分外亲热;年龄相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见而相恋,一年之后,俩人结婚了。

    世事变,蒋家王朝覆灭了,新中国诞生了。时杨振宁的岳母在台湾,岳父被关押在北京。那时候,杨振宁还没有加入美国国藉,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杨振宁先往海峡哪一边与家人相聚,虽说是家事,但也是很有意味的“政治事件”,有着很大的国际影响。

    亲情国事,特别是来自中国共产党的人情温暖,使杨振宁选择了祖国大陆。

    来自祖国的关心,杨振宁不会忘记。祖国的关心和温暖是真挚的。1955年,当杨振宁还是默默无闻之辈时,祖国就已经与他取得了联系,当时他的岳父杜聿明还是战犯在功德林“改造”。由于国民党造谣,海外对他的生死传言很多,在周总理的关心和促成下,由杨振宁的老师张文裕教授将杜聿明致杨振宁杜致礼的亲笔信通过英国大使馆转交给杨振宁和杜致礼,信中告诉他们杜聿明在北京一切均好。

    1957年,当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周总理当即决定派出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前往瑞典祝贺,代表团其实只有两人,就是杨振宁的老师张文裕和夫人王承书。张文裕在启程前,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到北京德胜门外的功德林1号与杜聿明会晤,希望他以岳父的身份给女婿杨振宁再写一封祝贺信,由他带往斯德哥尔摩颁奖仪式时面交杨振宁。杜聿明欣然命笔,写了一封言简意赅的祝贺信:

    亲爱的宁婿:

    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杜聿明 即草

    杨振宁也给杜聿明回了信,托张文裕教授带给杜聿明。信中向杜聿明表示感谢,并说,岳父的关怀使他很受感动。

    蒋介石亲自出面,要曹秀清争取杨振宁到台湾,为“党国效劳”,但在杨振宁的安排下,岳母曹秀清从台湾到美国,再经日内瓦转机,顺利飞往北京,与杜聿明团聚。

    杜聿明及其夫人曹秀清(中)、女儿杜维礼1932年在上海的留影

    曹秀清1949年去了台湾,当时,杜聿明已在淮海战役中被我军俘虏,蒋介石怕杜聿明“投共”,下了手谕,将曹秀清全家八口人作为“人质”,“送”到台湾。

    杜聿明明明活着,但国民党方面忌讳说这个,告诉曹秀清,杜聿明生死不明,就是生,共产党也不会饶过他这个大战犯,恐怕他也杀身成仁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曹秀清携杜聿明的老母,带着六个孩子,被国民党“送”到了台湾。

    杜聿明和曹秀清是陕西米脂同乡。1923年,杜聿明从榆林中学毕业,年方19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与比他大两岁的曹秀清结婚了。结婚不久,他就去了南方,进入黄埔军校。当时军校中共产党国民党组织都给他送来了入党申请表,杜聿明父亲是地主,他怕“共产”,就参加了国民党。曹秀清的父亲是米脂工商界的头面人物,她原先在家学习诗文绘画,结婚后才到榆林女子师范学校去读书,并参加了共产党。

    1927年“4·12”事变,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被蒋介石葬送,曹秀清因杜聿明的关系,被清除出共产党。

    两党的恩仇反映在杜聿明家庭中,而这个家现在又分割在海峡两岸。

    曹秀清到台湾后,知道自己已经不是国民党将军之妻的名份了,而是败军将领家属,这个败军大将输掉了蒋介石最后孤注一掷的“徐蚌会战”,成了累赘。曹秀清当然得不到好脸色,度日维艰,家庭生活子女教育无人过问,本来曹秀清是不用工作的,现在只能到台北县烟草专卖局做收发,但微薄的工资难以糊口,只能频频奔跑于杜聿明的一些老同学、老同事间,求他们出面说情,得到一些救急资助,才勉强将子女安置进学校念书。是时,国民党清楚杜聿明在北京生活得很好,却对曹秀清说:杜聿明被共产党杀掉了。

    曹秀清知道国民党骗人的一套,并不相信,因为她的女儿杜致礼女婿杨振宁在美国,杜聿明尽管当时在功德林接受改造,但人民政府已经通过一定的渠道联系上了杜致礼杨振宁,告知杜聿明在北京生活平安的情况。这个信息也就曲曲折折地传递到曹秀清那儿,曹秀清心中有了底,知道被封闭在台湾就没有办法与杜聿明取得联系,生离等于死别。女儿女婿在美国,但国民党一直不允许曹秀清离开台湾去美国探亲,怕她借机去海峡那边“投共”。1952年杜致礼曾到台湾花莲中学教了一年英文,陪护母亲。1957年,杨振宁得了诺贝尔奖,鼓励曹秀清设法取道美国转往祖国大陆,曹秀清立即提出要去美国看女儿女婿。

    国民党突然对曹秀清“恩爱有加”,她提出去美国,不仅立即得到批准,而且接到通知,“蒋总统”和夫人宋美龄要接见她,为她送行。曹秀清感到惊诧,从大陆“送”到台湾这么多年,她一个弱女子,拖儿带女哺养老母拉扯一家八口人生活,几乎是乞讨为生,“蒋总统”根本没有对她过问,现在她要到美国去,却要虚情假意地接见、送行?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国防部”的一辆高级轿车驶来,接曹秀清去“蒋总统官邸”,刚进入会客厅,蒋介石宋美龄随即出现,与曹秀清握手寒喧几句后,蒋介石先询问了她子女的情况,接着就仔细地问起了杨振宁的情况。蒋介石说:“杨振宁和李振道获得了诺贝尔奖,为国争了光,杨振宁的父母都在上海,你这次到美国去,要凭着岳母的关系,争取杨博士到台湾来访问,为党国效劳。”曹秀清心想,我到美国,是为了设法找到杜聿明,但表面上不得不敷衍,说:“杨振宁没有到过台湾,台湾的情况他一点都不知道。我见到他后,一定向他好好介绍台湾情况,台湾是个宝地,物产丰富,环境优美,要他回来看看,为建设宝岛贡献力量。”蒋介石听了点头说:很好。他先离开会客厅,让宋美龄与曹秀清继续聊聊,宋美龄拿出好烟请曹秀清吸,为她点火,非常“热情”。

    曹秀清如愿来到美国,与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等待着合适时机前往北京。在美国的日子,杨振宁对岳母曹秀清十分孝顺。早上,杨振宁上班前总要去岳母曹秀清的房间,敬重地告别:妈妈,我走了。晚上驱车回家,见到老太太,总是面带笑容地说,妈妈我回来了!一家祖孙三代围坐桌前,说笑谈论,其乐融融,这给曹秀清那颗受伤的心带来了温暖的安抚。

    曹秀清到美国后不久,杜聿明也被中共作为第一批特赦的国民党战犯从功德林释放出来,定居北京,生活安逸,先是任中央文史委员会专员,旋又任全国政协委员。这时,杜聿明给曹秀清来信,让她来北京定居,共度晚年。这时,台湾方面也知道杜聿明的近况,就不断给曹秀清去信,敦促她早日返台。他们清楚,如果曹秀清一去大陆,让杨振宁到台湾访问就没戏了。见曹秀清没有回台湾的意思,就派人到美国吓唬她:“你对大陆情况不了解,千万去不得,否则悔之晚矣。”曹秀清回答说:“杜聿明都能在北京生活,我为什么不能呢?”

    曹秀清清楚大陆情况,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1952年回国,任复旦大学教授,在周总理的关心下,60年代后每年暑假都要与杨振宁的母亲飞往日内瓦与杨振宁一家团聚,介绍大陆和杜聿明的情况。曹秀清确信杜聿明现在作为人民政府的“上层人士”,生活不会有问题,女婿杨振宁女儿杜致礼鼓励她去大陆,对返回祖国大陆的信心就更足了。

    1960年10月,周恩来总理和邵力子、张治中、陈赓在颐和园宴请被特赦的原黄埔军校学生、国民党高级将领。这是宴后合影。

    最后,在杨振宁的安排下,曹秀清从美国飞往日内瓦,由中国外交部的同志亲自接机,安排休息数日后,转机飞往北京。当时祖国大陆物质条件还比较差,杨振宁为岳父岳母安度晚年,买了一批美国最新的家电如电冰箱、空调、电动缝纫机和照相机等托运北京,均得到特别关照,免税进口。

    血浓于水,1971年杨振宁携妻飞往祖国,去上海探望父母,到北京拜见从未谋面的岳父杜聿明。杨振宁成为美籍华人科学家回国探亲第一人。当时由于中美两国隔绝来往,杨振宁一时还不能成行,但他耐心等待着,知道自己的父母、岳父岳母在祖国生活得都很好,心中颇为欣慰。

    图为杜聿明晚年与夫人曹秀清在一起

    1971年春,中美关系开始显现解冻迹象,美国国务院解除了美国公民不准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的禁令,杨振宁马上给在上海复旦大学的父亲杨武之去信,说他要回到祖国来看望父母、岳父岳母和同学朋友。

    杨武之把杨振宁的信息立即报告国务院,得到十分肯定的回答,祖国敞开胸怀欢迎杨振宁远洋归来。这样,杨振宁携妻杜致礼乘法航径飞上海,回到了阔别26年的故土,成为美籍华人科学家访问新中国第一人。

    在上海,他见到了自己的父亲母亲,父亲患糖尿病住在华山医院,这是当时高干住的医院,中国最好的医院之一,父亲得到最好的治疗。之后,他到北京,见到了中学、大学同学挚友、中国的原子弹之父邓稼先。有意思的是,在美国,他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关系很好;他还见到了吴有训、周培源等许多师长好友。

    在北京的“重头戏”是他首次见到自己的岳父杜聿明,并与岳父一家一起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和宴请。

    那是1971年7月28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并宴请杨振宁和他的家属,参加的有:杜聿明夫妇、杨振宁的弟弟杨振汉和妹妹杨振玉。中科院院长郭沫若、教育部长刘西尧、著名科学家周培源在座。周总理与杨振宁亲切交谈,谈话内容从科学研究、社会问题、国际动态到家庭生活,范围广泛,毫无拘束。总理精神抖擞,谈笑风生,当总理听到杨振宁称曹秀清妈妈,而称杜聿明为“杜先生”时,立即纠正说,“应该称为岳丈大人。”席间,周总理还风趣地对曹秀清说:“你坐到女婿旁边去,丈母娘最爱女婿嘛!”在座的各位禁不住哈哈大笑。

    之后,1972年、1973年,杨振宁每年都携妻子回祖国,他和杜聿明一家都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和宴请。1973年夏天,杨振宁和杜致礼第四次回国探亲,夫妇俩上午到北京,中午就到杜聿明家中午餐,政协机关怕曹秀清忙不过来,专门派人协助购买物品,并派了厨师帮忙做饭菜。杜聿明请了黄埔校友、原国民党的一些将领郑洞国、侯镜如、焦实斋、郑庭笈等作陪。

    1973年7月,周恩来陪同毛泽东会见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右一)。左二为周培源。

    毛主席接见杨振宁

    这次回国,杨振宁向中央提出要拜见毛主席。很快,杨振宁就接到通知,毛主席要接见他,这是1973年7月17日下午,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就播送了这则消息。毛主席会见美籍科学家,在新中国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引起全世界的瞩目。毛主席和杨振宁一起照了相,事后还送了一张给杨振宁。他们全家都感到无上光荣,把这张照片视为至宝,一直挂在杜聿明的会客室里。杨振宁还转达了毛主席对杜聿明的关怀。在接见开始时,毛主席就对杨振宁说,请代问你岳丈好。接着,周恩来又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宴请杨振宁夫妇和杜聿明夫妇。宴会气氛亲切轻松,周总理和杨振宁一家,像自家人一样欢聚一堂。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还和总理开玩笑说:“你们还是重男轻女,杨振宁是安徽人,酒宴就设在安徽厅。我可是陕西人哩!”总理听了哈哈大笑,不以为忤。

    杨振宁在1971—1973年3年间,四次回祖国探亲,在世界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在他的带动下,这期间有何炳棣、任之恭、王浩、陈省身、李政道、牛满江等100多位美籍华人科学家来到祖国访问,打开了祖国与外界的科学交流之门。

    杨振宁在海外有较大影响力,为祖国统一一起积极努力。70年代后期,杜聿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他积极在海内外报刊撰写文章,在电台发表讲话,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态度劝告台湾师友,走到祖国统一的大道上来。他说:“我们这班人,过去和台湾国民党当权人物曾经有过长期的密切关系,我们向台湾做工作,现身说法地讲述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他们可以作为借鉴。”

    邓小平会见杨振宁和夫人杜致礼

    1977年,杨振宁成为“全美华人协会”主要负责人,团结在美华侨,积极开展增进中美友谊,宣传祖国统一的活动。1979年1月30日,杨振宁作为全美华人协会主席,在全美华人协会、全美各界华人和美中友好协会联合举行的欢迎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的酒宴上,为祖国统一发表热情讲话,他说:美中建交是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符合亚洲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符合历史潮流的发展的。所有中国人都同意只有一个中国,而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四千年中国历史所孕育出来的观念。台湾和中国大陆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在未来的极度竞争性的世局里面,台湾不可能不和大陆有共同的命运。我们呼吁台湾省的每一个人,为了他们自己和他们子孙的长远利益,都能掌握住历史的动态和他们自己对历史的责任而为统一工作做出贡献。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肾衰竭去世。病危前,他曾立遗嘱,对祖国统一大业耿耿于怀,他说:“病危深思,最关怀者一言而已:盼在台湾之同学、亲友、同胞们以民族大义为重,早日促成和平统一,共同把我文明古国建成现代化强国,为子孙万代造福!”杨振宁得知岳父逝世噩耗后,立即兼程回国。全国政协领导为了照顾杨振宁能赶上参加葬礼,决定推迟杜的遗体告别和追悼大会日期。

    杨振宁在海外积极为祖国统一大业奔走操劳。杨振宁70年代开始回国探亲,之后,经常回到祖国,几乎每年都要回来。

    1986年7月,他陪妻子首次访问台湾,看望妻子的弟妹亲戚。他从一个自然科学家,成为一位为祖国统一大业奔走操劳的社会活动家。他关心祖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国际场合积极宣传祖国取得的成就。他有一个信念,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身份,担负起沟通中美、海峡两岸的责任,他在初访祖国回到美国也好,或去世界其它国家出席学术会议也好,都发表演讲,赞美祖国取得的成就,肯定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在他初回祖国一年后,尼克松实现了访华,中美隔绝的僵局打破了,杨振宁为此著文《戴高乐式的访问》。

    杨振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发展,增加祖国的科学实力。在近三十年间,他几乎访问了国内所有重点大学,在近10所著名高校担任名誉教授。

    1980年,他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发起成立了“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他亲自出面向美国和香港的企业家募捐,资助祖国的学者去该校进修访问。在他的奔走操劳下,先后在祖国设立了“亿利达青少年奖”、“吴健雄物理奖”、“陈省身数学奖”,“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杨振宁向香港特区提出积极的发展高科技思路,并接受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的聘请,担任香港高层委员会主席,专门负责将香港设计为高科技发明中心。

    1997年5月25日,中国科学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南京举行隆重仪式,将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3421号小行星命名为“杨振宁星”,这是祖国对海外赤子的最好褒扬。

    由中国紫金山天文台于1975年11月26日在南京发现的一个主带小行星3421 (1975 WK1)被命名为“杨振宁星”。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