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路上,我很熟悉那一张张为理想奔忙的青春的面庞,为他们鼓劲,为他们加油,为他们感佩,也为他们叹息!
在偌大的教室中我又看到了那张脸,她?晓丰?
哦!她又回来复读了。问一问旁边她的班主任,学习怎样?不行,考大学是没有希望的。
其实,我早知道她是不可能考上的。不是为师的武断、瞧不起人,而是她的不能始终如一、坚持追求的个性和总是首鼠两端的心性。
上一年我教过她的,她没少找过我,她的日记留下了我几乎三分之一的笔迹,全部都是解答她的无尽的苦恼和疑问的。
她的成绩只能分在美术班,然而她却身在美术班却不学美术,她要在美术班里考普通大学。于是,别人忙着画画时她在悠闲的为自己文化课居美术班第一而沾沾自喜。不想,临近高考她才发现自己的文化课根本考不上大学,她只好在高考前半年学了美术,可想而知,她没有拿到美术专业合格证。她只好又改考普通大学;偏巧今年文化科考大学要考数学,而她在美术班里根本就放弃了数学,怎么办?
“同学们为什么总是跟我作对?”
“老师对我有何看法?”
“我到底学不学美术?”
“我父母那么困难,我考不考大学?”
……
无尽的犹疑、无尽的烦恼、没完没了的疑问纠缠着她,使她始终处于一种矛盾状态,让她在日记里作着大片大片的心理剖白,倾吐着吐不完的苦水。
作为语文老师,我责无旁贷的担任起了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在日记里,或点拨一二,或长篇劝说;在课余里,或开导批评,或谈心鼓励。然而,今天刚刚解决完这个问题,明天又会来那个问题,它像一个溺水的人抓住了救命的依靠,完全把自己附着上去,把对方也拖进没完没了的纠缠中,使你也筋疲力尽。
就这样,她的永远不会宁静下来的、永远不会心无旁骛地去做一件事情的心,像摇曳不定的烛光,稍微有一点风就会来一阵几乎要覆灭的挣扎。
这样一路矛盾着一路烦恼着走完高中三年,走向高考,考不上是一定的。
没想到她会来复读,她不是说父母艰辛让她无安坐教室吗?复读不是又给父母增添一份负担?她不是怕考上大学会让父母又添白发吗?她不是要打工报答父母吗?
回过头来看看她过去所担心的一切,是多么的无聊浅薄,多么的杞人忧天,多么的自寻烦恼,又多么的假惺惺!——她一点不少的花了父母的钱,一点不少的给父母增添了负担,但她不但没有拿到她该拿到的,反而给别人增加了不少麻烦,就像一个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说得很动听,不道德的事却一样也没少干。(这个比喻也许有点不恰当,但她的这种个性的最终结果与此却是异曲同工。)
我很想朋友式地对她说:收起你的杞人忧天的多愁善感的毫无意义的心绪吧,选择了前行就一路歌唱一路走,不要为懒惰寻找借口。
责任编辑:何妹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