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交通还不便捷,语言还不通用,文字尚未统一,诸侯百千,风俗各异。然而在这相对封闭的大地上,并未阻止古琴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古琴的喜爱与重视,音乐无国界,古琴不分地域。
《诗经》是目前流传下来最古老的一部诗歌典籍,在这古老的文字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古琴的身影。“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出自国风·周南《关雎》,青年男女的恋情,透过悠悠的琴声传达绵绵的爱意,你侬我侬,相守一生。“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出自国风·鄘风《定之方中》,直接的介绍制作古琴的材料——桐木、梓木以及大漆。“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出自国风·郑风《女曰鸡鸣》,一人抚琴,一人鼓瑟,天生默契,灵魂在琴瑟之声中交流,我想没什么比着更令人向往的了。“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出自小雅《鹿鸣》,高朋满座,宾主尽怡,琴瑟和鸣,不忘此景。“鼓瑟鼓琴,和乐且湛”也是出自小雅《鹿鸣》,君王德高,臣子贤明,相聚一堂,觥筹交错,相聚尽欢,琴瑟辉映,锦上添花。“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出自小雅《常棣》,夫妻恩爱,儿女顺心,兄弟情深,琴瑟和谐,人生也莫过如此。“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出自小雅《鼓钟》,钟声清远,琴声清幽,笙磬清亮,如此音乐盛会,没有君子作陪,也是索然无味。“琴瑟击鼓,以御田祖”出自小雅《莆田》,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琴瑟击鼓,以告神灵先祖,保佑子孙福泽绵长。
从摘录的几处有关古琴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出古琴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和流行度。在那个时代,琴一般和瑟一起演奏,但由于种种原因,瑟已经失传,只留下琴却愈发的高远。琴瑟的的演奏可以大致分为三种场合:第一种是恋人、君子、文人雅士等作为心灵交流的小范围使用,或者是两个人,一人抚琴,一人鼓瑟,琴瑟和鸣,心通意会,声声传情;或者是三五好友,弹琴鼓瑟,引吭高歌,以琴会友,寻觅知音。第二种是遇到喜庆的事情,如宴请嘉宾,家庭团圆等,高兴之余,鼓琴鼓瑟,增添喜庆的气氛。第三种是祭祀时候作为众多乐器合奏的一种,祭祀在那个时候可真的是件大事,一切未知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以当时的见识和认知无法解释这一切,必须假托神灵才可以解释,祭祀神灵和先祖就是先民头等的大事,必须庄重严肃,场面宏大,不然表达不了对神灵的敬仰,会遭到上天的惩罚,祭祀典礼的宏大,自然少不了音乐和歌舞,琴瑟自然就用上了,当然在这个祭祀典礼中琴瑟自然不是最重要的,一般钟磬才是主角。
古琴历经千年而不衰,自有她迷人的内涵,一旦抚琴成为一种习惯,那么你就再也离不开她了。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