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琴棋风韵
琴棋风韵
  • 国学讲堂
  • 琴棋风韵
  • 诸子经典
  • 酒茶清谈
  • 听古琴亘古清音

    时间:2018-09-29 08:49:10  来源:互联网  作者:网轶

      

     

        白居易在《船夜援琴》中,将古琴描述为让人心态和静,即便是乱世纷扰,依然能独善其身的知己:“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声即淡,其间无古今。”如今烦嚣都市,在夜阑人静之时,想起抚琴空灵的声响,亦能让人脱下面具并静下心来,倾听自己灵魂的声音。

      能近距离认识古琴的人是幸运的。9月15日晚,“古韵清音——古琴音乐欣赏会”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来自香港的苏思棣、张丽真、钟兆燊和陈春苗联袂为中山的观众演绎了多首经典古琴音乐,通过曲间的妙趣讲解,这种传承千年的古典乐器的完整个性展露无遗。

    苏思棣鼓琴

    【嘉宾】 

    苏思棣(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音乐系古琴导师)
    张丽真(香港和韵曲社社长)
    陈春苗(香港和韵曲社副社长)
    钟兆燊(香港德愔琴社理事)

     

     

      【谈古琴的演出模式】
        查阅资料层层靠近古琴演奏的精髓

        古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其演奏方式是否与发源时一脉相承,至今并无清晰指向。但苏思棣、张丽真、钟兆燊和陈春苗等古琴艺术家通过整合钻研学术资料,让洞箫、板鼓、昆曲成为古琴的“伴侣”,力求将古琴亘古永恒的音色还原于实。
        记者:古琴与洞箫、板鼓、昆曲相结合是你们一贯的演出模式吗?
        苏思棣:在香港,古琴拥有不同的演奏形式,不同组合会产生有不同的演奏形式。我们这样的组合已经历四五年的合作,我和钟兆燊负责古琴和洞箫,张丽真和陈春苗则对昆曲和唱腔有深入研究。所以我们这个组合既能产生琴与人声的合作,也能产生琴歌加洞箫的合作,我们恰好各展所长。据我所知,这样的组合形式如今还真不多见。
        记者:这次演奏包含了唐宋词元素,是否意味着你们的模式在古时候就已经存在?
        苏思棣:唐宋很多文人会唱出文学作品,但具体怎么唱,由于其间的传承已经断了,我们无从推敲。但我认为那时候的文人懂得声韵知识,完全可以拟旋律唱出文学作品。唐代诞生了很多诗歌作品,但并非说作者写诗之余还写了曲调,旋律应该都是后世赋予的。
        我们演奏的唐宋词作品不一定能很好承接历史的味道,但张丽真和陈春苗都是研究昆曲的,我们也就有了研究的基础。昆曲是明代中晚期兴起的以曲唱为主的艺术形式,在曲唱的时候,明代的人们会根据文学作品的声韵变化拟出一些旋律和过渡音唱出来,其中优秀的版本会得以流传下来。因此我们唱唐代的诗歌作品,是根据清朝碎金词谱等历史曲谱演奏,我们基本以昆腔为主来唱唐诗。与唐诗不同的是,宋代姜夔的作品既写了文字也写了标音符号。我们会看工尺谱,虽然不能百分百还原宋代的标音符号,但我们根据学者的意见加入板鼓伴奏,如此一来就更接近宋代的曲音了。
        陈春苗:其实这里提到的曲音基本上是宋元明三朝的官话,一定音乐的处理,让当时官话系统比较接近音乐的语音。历朝都有官话和不同的方言,姜夔的曲音在某程度上来看也是官话。我们参考了一些学者对宋代曲音的研究,我们相信宋代的曲音与福建的闽南官话(有学者称之为“宋代遗音”)有一定的相似地方。官话在不同年代和地方会受到地方音的影响,但在文人口中读出来基本是相通的,部分发音与现在的普通话还很相似。我们根据这个摸索出比较接近姜夔当时的官话,称之为“拟宋音”。据我们所知,如今这种尝试在中国还没出现过,其他多数的演奏是直接套用普通话唱出来的。
        苏思棣:我们之所以认为“拟宋音”比较接近当时的官话,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我们尝试用普通话唱姜夔的词,发现很多该押韵的地方并不押韵,但用“拟宋音”来唱,都变成押韵了。我们在演奏时,希望用古籍资料显示的姜夔熟悉的乐器来演奏,包括人声、古琴、洞箫和板鼓。我相信,即使姜夔如今听到我们的演奏,也不会提出反对意见。

     

    嘉宾以琴、箫、板鼓,配唐宋词吟唱,为观众呈现古代音乐的空灵和美妙。

      【谈古琴的入门方式】
        近距离听真音弄懂古琴音色奥妙

        苏思棣、张丽真、钟兆燊和陈春苗等古琴艺术家,以古琴、箫等中国乐器,配以唐宋词的吟诵和歌唱,为观众呈现古代音乐的空灵和美妙,带领大家忘却纷繁忙碌的现代生活中种种焦虑和浮躁,享受心灵的恬静和安宁。
        记者:您是如何接触到古琴的?您认为普通观众接触古琴的途径应该是怎样的?
        苏思棣:我第一次接触古琴,是在大学绘画老师家听他收藏的古琴唱片,后来我有机会接触古琴,发现了身边其实有不少同好者。我觉得接触古琴的最好途径是近距离接触它,不用任何扩音或转化器材,直接倾听古琴本身不同音色的真实交替,感觉会来得更强烈。但如果你是通过听唱片接触古琴,一定要用上好的设备播放,若是经由普通的电脑扩音器播放,虽然会有声音,但会跟真正的古琴音色有很大区别,容易让你对古琴产生先入为主的误解。
        古琴音乐放在任何其他民族的文化当中去比拼,一点都不逊色。如果你对拥有这么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巅峰的优秀的作品浅尝辄止,甚至不理不睬,我觉得是对古人的不尊重,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负责任。
        记者:据您的观察,如今爱好古琴音乐的人士对待古琴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苏思棣:学古琴的人,都有不同的出发点。有的想追随传统的感觉,有的想追求艺术的感觉。但我觉得,无论初衷如何,一旦进入古琴的世界,他们会慢慢发觉,在阅读古人文学作品的时候,可能会找到一些与自己相仿的经历。比如白居易常有谈及古琴,其作品的一词一句都可能引起古琴爱好者的共鸣。所以我认为,尽管人们接触古琴的出发点不同,但随着研究的深入,都会慢慢被引向与古人心灵的联系。
        记者:古琴与其他乐器有什么区别?
        苏思棣:古琴音乐与其他乐器有明显的分别。大部分乐器的旋律是由单独的音连接而成,古琴琴谱表面看也是这样,但其中的部分音不是直接弹拨而成,而是靠手的移动产生的,被称为“虚音”。虽然虚音未必如弹奏般响亮,但它在移动的时候,音量和音色都会发生变化,这个特点会引导观众从实景步入虚景,人的状态会在实景和虚景之间游离于现实与精神之间,是很奇妙的旅程。而这,是古琴技法所追求的效果。
        我曾听人说,古琴的旋律很难把握,因为古琴既有低沉的发音,也有空灵的发音,多种音色连接起来,不习惯的话会难以捉摸。没听过古琴的人,如果知道上述的琴音知识,会更容易听懂古琴,进而习惯了,可能就会有意外收获。
      【谈古琴的推广形式】
        欣赏古琴不一定是华人的“专利”

        古琴从形制到曲目,从特殊的记谱方式到丰富的演奏技巧,都体现了中国音乐艺术的至高境界。苏思棣等人在古琴推广上下了不少工夫,他认为,不一定只有华人才能听懂古琴,古琴所具备的艺术主题,即便是外国人也能欣赏。
        记者:你们对古琴的推广采取的是怎样的方式?
        苏思棣:在香港,我们的推广面铺得很宽,除了常规的演出外,我们还会到中学开展讲座,或是开展面对公众的讲座,让市民参与听赏古琴,并学习古琴乐曲的特点等知识。
        同时我们也很注重实用性,比如前年我们请了录音师介绍古琴如何录音,由于古琴音量小,丝弦古琴的音量更小,很小的触碰也会产生反应;另一方面,古琴的虚音真的很“虚”,要静心才能听出来,好比我们在家里种植中国兰花,兰花的幽香偶尔飘来,但不会一直让你嗅到,你必须用心去嗅。录音师捕捉这些虚音,是很困难的,他通过分享实战经验,将古琴的各种音色进行比对,让讲座参与者能学会挑选古琴唱片的分辨能力。
        记者:你们的推广只针对华人吗?
        苏思棣:我们的演出有弹演的部分,也有唱演的部分,观众要对中国声韵有一定了解,才容易接受。但我认为,古琴音乐与某些中国艺术作品一样,属于半抽象半写实的艺术主题,不一定华人才懂得欣赏,我们在美国等地的演出也证明了,不少外国人也懂得欣赏古琴艺术。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