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晴时期的中国象棋史中,有一个棋手,他以卓越的棋技揉进风雨飘摇的国家命运,并由此创立了诸多非凡的排局表演扬名海内外,他就是浙江平阳县的百岁棋王谢侠逊先生。
纵观谢一生的业绩,大致有:一、开创字形排局的形式,拓宽了棋文化的内涵;二、将表演象棋作为劝募的手段,为当时的爱国抗日筹集资金,从而使象棋纳入爱国服务的范畴;三、收集散处于民间的棋艺资料,编撰《象棋谱大全》、《象棋指要》等著作,为象棋艺术积累文化资料;四、提倡象棋活动不遗余力,促进了当时象棋活动开展和繁荣;五、首先学习和提倡国际象棋(当时称万国象棋),并营造了一定的气氛,为今后的推广打下了基础;六、以自身不断弈棋的经历,间接证明了弈棋有利于健康长寿,从而展示棋文化的另一个实用层面。
启蒙与起步
谢侠逊,名宣(小名卿源),侠逊是他的字。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10月1日)出生于平阳一个务农廉小商贩之家。谢幼年时家境贫困,曾为人当过牧童。在读私塾的几年里,接受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初步有了爱国之心。19岁时,考入温州师范学校读书,在接受新文化中,爱国思想愈益形成。后因其父经营烟丝业破产并忧郁而死,家庭经济陷入困境,谢不得不中途退学,曾在白沙湖小学、北港河小学、龙河小学教过书。直到1916年进入上海《时事新报》编象棋专栏,才开始了光辉的棋艺生涯。
谢的父亲公出,很爱弈棋。受其父的影响,谢自幼即爱好象棋,并以自己的钻研取得进步,13岁时即打遍乡里无敌手。其时温州有个陈笙,是晚清时的全国著名棋手,长年在南门摆设象棋擂台。谢即向其父出去温州攻陈笙的象棋擂台,得到父亲的支持只身前往。
平阳离温州约130华里。这天,13岁的谢侠逊乘小船到飞云港,渡江后到达瑞安码头,再穿过县城,于东门乘小船到温州南门。此时的陈笙已年过半百,门徒众多,见是一个小孩攻擂,起初不肯对弈,说要20元彩金,在谢的多次恳请下,才勉强答应。不料第一局竟谢胜,第二局陈开足马力才扳回一局,第三局双方都不敢轻视,弈成和棋。
首创字形排局
谢侠逊对于象棋的贡献,首推创造性地使用“字形排局”,并通过题解的方法,和当时政治事件联系起来,达到宣传的效果。早在1901年,谢还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年,激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等罪恶事件。为了表达心中的愤怒,他创造性的排出黑方八个棋子,直迫红方主帅的一个棋局,取名为《八国联军》。由于当时岁小,棋历尚短,又因平阳是小地方,谢不知道如何发挥作用。1912年,满清皇朝被推翻,台湾省建立,喜讯传来,谢侠逊情不自禁地创拟了《鄂军起义》的排局,局势取红炮首先发难,象征武昌起义,附题名为:匹夫倡议武昌城,打尽鲸鲩草本惊。由于此时的谢生活阅历都有增长,遂投寄《时事新报》,很快在报上发表。接着谢又将前拟的《八国联军》投寄,由于加上题解,通过娱乐,宣传爱国,报纸以征答形式发表,吸引许多爱国人士。最后由三名知识分子获得一、二、三名,首选是江南名士吴县潘定思,第二名为《四明日报》主笔冯友笙,第三名为丹徒赵瑞侯教授。谢也因此结识了潘定思。
1915年,袁世凯窃国称帝,对日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国内一片反对,这又激起了谢的义愤。因谢已结识了潘定思,两人经过通信商议后,排出以国耻为主题的三十个“字形徘徊”,其中国耻纪念二十局(另十局为时事新局),第一局为“鸦片战争”,排“土”字形。题解为:鸦片亦名土药,故本局以土字为纪念。另附国耻不史曰:道光庚子,粤督林则徐烧毁英商鸦片,英人率兵攻陷舟山群岛及上海、镇江等处,乃割香港全岛与之议和,赔款二千一百万两,并开上海、福州、广州、厦门、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
爱国劝募下南洋
在谢侠逊的棋艺生涯中,有两次弈访南洋诸国的经历,既交流了棋艺,又为国劝募而慷慨激昂。
早在1919年,新加坡华侨名棋手张兆兰因经商到上海,在和谢侠逊交流过棋艺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因南洋诸国中华人弈棋的很多,张邀请谢方便时去那里弈游,并多次来函催促。1935年4月,谢氏终于翩然南下,经香港出洋。在香港,他还和广州棋手黄松轩、曾展鸿、卢辉、冯敬如等进行了多场交流,既沟通了华东、华南棋手的感情,又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
4月16日谢抵达新加坡。当时南洋的华人棋手有:侨居星马的陈粤樵;“星洲棋坛三杰”苏勉之、郑雨苍、李家漠;还有星洲郭观、蒋景云和槟城区丰、怡保胡均、吉隆坡冯漠贤、太平黄衍携,并称“弈坛五虎将”。谢略事休息后,一连八个晚上,轮战八大高手,均取得胜绩。谢在南洋的劲敌是陈粤樵。5月14日和15日,两人在新加坡战四局,各一胜一负二和,后又在槟城对弈四局,依然各一胜一负二和。但是一个难题来了,陈继续向谢挑战,提出十局决赛,这和谢弈访南洋的目的不同。考虑到祖国棋界的声誉,谢决定应战。结果第一局谢胜,第二局陈胜,三至七局俱和,第八局陈稍处劣势,以一将一杀求和。谢认为这是不许可着法。
三十年代中期,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步步侵略。为了全身心投入抗日,支援前线,谢侠逊将家属送回平阳,自己只身到南京。当时国民政府准备派五个巡回大使到国外向华侨宣传抗日救亡,并向他们募款。去欧美诸国的人选已定(胡适、陈树人、萨镇冰、于斌)。因南洋均为殖民地,有危险,人员尚未确定。谢从主持派使的邵力子先生的秘书卢雪正处获得信息,毛遂自荐,要求去南洋,以表演棋艺为手段,进行劝募,得到邵力子先生同意。11月谢乘火车往广州转港澳出国。临时前邵力子、张治中、冯玉祥等题词以赠,李宗仁先生手书“有焦土抗战之决心,持久战之精神,最后胜利必属我们”以赠。
1937年底,第二次下南洋的谢侠逊,肩负爱国宣传的重任,抵达菲律宾后,受到当地华侨的热烈欢迎。据《华侨商报》载:“本月24日晚7时半,在中华青年会举行欢迎棋王谢侠逊象棋抗战宣传大会。是晚入场观战者极多,除所租一千把椅子坐满外,站立者亦在数百人以上。7时40分,大会主席许友超致欢迎词,继为商会代表陈之多和谢棋王演讲。再由谢棋王和许友超象棋表演……”在菲宣传期间,正值南京失守,消息传来,侨情惶恐,谢自拟对联一副,悬挂大会两侧,并由商会召开大会,一时人山人海,华侨爱国热情高涨,高呼“坚持长期抗战”、“祖国万岁”等口号,还当场举手表决,一致同意每月捐四百万元。自1938年1月至1941年12月菲岛失守时中止,共捐四千七百万元。
谢氏还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进行六天六夜的“筹赈赛”、“慈善赛”,造成很大的声势。总计在南洋共募得五千万元,据载还吸引三千三百多青年技术人员回国投入抗日。而谢的生活非常朴素,历时两年,仅向国库支取三千元车旅费。
1940年3月,谢抵达重庆,周恩来同志亦往慰问并对弈留念。
总的一句话,谢侠逊在三十年代以象棋作为手段,为抗日宣传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受到棋界的普遍崇敬。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