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琴棋风韵
琴棋风韵
  • 国学讲堂
  • 琴棋风韵
  • 诸子经典
  • 酒茶清谈
  • 近现代时期的琴人

    时间:2017-10-31 09:01:07  来源:互联网  作者:网轶

     

    近代琴人

        张椿(约公元1779——约1846)字大年,号鞠田,昭阳人,工书画,善度曲,尤精于琴。他最突出的特点是:敢于把民间流行的音乐作品谱成减字谱。收入《张鞠田琴谱》中的,有根据花鼓、道情、《跌落》、《劈破玉》、《四大景》、《四美具》、《傍妆台》、以及昆曲《冥判》、《写本》等改编的琴曲。在他以前,虽也有不少琴曲和民间音乐有着密切联系,但是象他这样大量地、直接运用民间音乐还是罕见的。他发现并指出传统琴谱的缺点,认为减字谱的节奏的记写很不精密,最多只有断连,缓急的划分,却没有板拍。因此,他在琴谱中加附有工尺谱,这是琴坛的一个创举。继他之后,祝桐君、张鹤、杨宗稷等人,也陆续采用了工尺谱。这种做法在当时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阻力重重,直到百年之后,还有一些人对此抱有强烈的反感。据此,可见张鞠田首创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祝凤喈(?——公元1864)字桐君,福建浦城人。他父亲好琴,家有藏琴数十张,专门有一个"十二琴楼"貯之。他哥哥祝凤鸣,字秋斋,继承了家学。他十九岁开始向哥哥学琴,致力于琴学三十多年。"官于江浙,以琴自随,所至名噪一时","以琴受业者,恒不远千里而来",弟子中以许海樵"尤负盛名"。祝桐君致力于琴谱的搜求,经过多年,汇集了明、清刊传的谱集三十多种,他一一加以比较之后,认为以公元1744年苏璟编辑的《春草堂琴谱》为最优。于是他详加校订,写有评语,准备再版。后来,由他侄子祝庆年,字安伯,于1860年付印,以后又多次再版。他自己所撰的《与古斋琴谱》,则是琴论专著。

        张鹤字静芗,浙江瑞安人。他是上海玉清观的道士,长于诗、书、琴、画,曾就学于祝桐君。他把祝氏传谱加上工尺谱,又采用了《与古斋琴谱》中的论述,辑为《琴学人门》,初刊于同治三年(公元1864),以后又两度再版,是流行的入门琴书。

        陈世骥字良士,吴江人,工于琴,兼长书、画、铁笔。他得到《与古斋琴谱》之后,"眠食与俱者三阅寒暑"。在演奏中他又融会了王坦的《琴旨》, 在上海和祝听桐、何桂笙一起研讨,编写了《琴学初津》。二十年中改写了三次,于公元1902年定稿,虽未及付印,但颇有影响。书中所收五十曲,他都详加评论,被认为"无不中彀,言之启豁人心,句句开通奥窍"。"同调诸公无不叹服","从学者桃李盈门"。

        张合修字孔山,号半髯子,浙江人,曾学琴于冯彤云。咸丰时(公元1851——1861)在青城山中皇观当道士,一时来青城山求琴者甚众。但张本人却经常云游在外,与灌县道士杨紫东、《钱氏十操》的作者钱绶詹等人交流琴艺。光绪初年(公元1875)继曹稚云之后,在唐彝铭家为清客,协助他把多年搜求的数百首琴谱详加审订,选出了一百四十五首,编为《天闻阁琴谱》, 是明清以来收谱最多的谱集。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在武昌悬牌授琴为业,门弟子甚多。得其传者有华阳顾玉成,号少庚。他的两个儿子:顾隽,字哲卿(公元1879一1949)。顾荦,字卓群(公元1881一1936)传其学,并将其传谱辑为《百瓶斋琴谱》。顾氏在1912一1916年在长沙和彭庆寿等人组织了琴社。张孔山所传的琴曲以《流水》、《醉渔唱晚》、《普安咒》、《孔子读易》等曲最有特点。《流水》一曲是张孔山的代表作,尤其受到琴界的重视。

        山东诸城涌现了几位王姓琴家,当时称:"诸城二王"或"琅琊三王"。以后又有王鲁宾发展了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琴曲。

        王溥长(公元 1807——1886)字既甫,派宗虞山。所传十五曲,经后人辑为《桐荫山馆琴谱》。其子王作祯,字心源(公元1842-1921)传其学。他和派宗金陵的王雩门,字冷泉(约公元1807一1877)称"诸城二王"。两人琴派虽不同,经过交流切磋,所奏之曲多有同者。王雩门辑有《琴谱正律》,其中首次刊出了诸城派的《长门怨》。

        王露(公元1877——1921)字心葵。自幼从其父王作祯学琴三年,以后又学王雩门所传诸曲,综合了虞山、金陵两派的特点,而以前者为主。八年后赴日本学西洋音乐六年,曾随孙中山的兴中会从事革命宣传,回国后拒绝了袁世凯的"入都正乐"之请,在家乡督工斲琴。他最珍爱的一张宋琴,曾在乱兵中失盗,后以良田十亩赎回。公元1915年"北游燕赵,南历吴楚",在章太炎的启发下,回济南大明湖结"德音琴社",一时学者甚多。公元1918年蔡孑民聘他为北京大学教师。在北京组织了国乐研究社。张友鹤、詹澂秋都是他的入室弟子。所传二十八曲辑为:《玉鹤轩琴学摘要》,一时和"诸城二王"并称为"琅琊三王"。

        王鲁宾(公元1866——1921)字燕卿,受学于王雩门,经康有为介绍,到南京高等师范教琴。他善于吸收时曲编之入琴,所传十四曲经弟子徐卓、邵森编印为《梅庵琴谱》。

        黄勉之(公元1853——1919)江苏江宁人。曾受业于萧山陶梦兰,技长的琴曲有:《渔歌》、《梅花三弄》、《渔樵问答》、《平沙落雁》等。清末在北京以 "金陵琴社"的招牌招搅弟子,其著名的有:杨宗稷、贾阔峰、史荫美、溥侗等(《枕流旧友琴谱抄》、《琴学从书》。

        杨宗稷(公元1865——1933)字时百,号九嶷山人,湖南宁远人,清末贡生。在家乡曾学过琴,到北京后又继续向黄勉之学琴。读书、写作很勤奋,公元1911一1931年陆续编著了《琴学丛书》四十三卷,约七十万字。文字部分涉及面很广,曲谱部分有三十二首,附有工尺板眼。晚年设"九嶷琴社"传琴,当代琴家管平湖曾从其学,其子杨葆元亦能琴(《今虞琴刊》)。

        

    现代琴人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我国兴起了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文化革命运动。这个运动狠狠地打击了垂死的封建文化势力。1919年在苏州、上海连续召开了两次范围很广的琴会。一次由盐商叶希明主办,在苏州怡园召开。这次集中了北京、长沙、扬州、上海、浙江、四川五省、十一地区的琴人,共三十一人,会期一天。会上有十五人演奏,会后综印了《怡园会琴实记》。另一次由盐商周庆云、报业史量才等人主办,在上海晨风庐召开,会期三天,两天演奏,一天座谈。会上散发了周庆云主综的《琴史续补》、《琴书存目》等书。会后留下琴人李子昭、昊浸阳、符华轩等与郑觐文继续编辑《琴操存目》。1934年查阜西等人组织了“今虞琴社”,先在苏州,后移上海,定期聚会。当代琴家如常熟的吴景略,扬州的张子谦等人,都是社中骨干力量。他们联系并推动了各地琴社的活动,包括北京“嶽云琴会”、长沙“愔愔琴社”、太原“元音琴社”、扬州“广陵琴社”、南京“青谿琴社”、南通“梅庵琴社”等,一时颇为活跃。其中今虞琴社的活动,一直继续到全国解放以后。

        

        己故琴人中有南京的夏一峰、成都的龙琴舫,济南的詹澂秋、南通的徐立荪、广州的招鉴芬等人,他们在当地都颇著声誉。而对全国琴坛具有较大影响的是周庆云、管平湖、查阜西、吴景略、张子谦。

        周庆云(公元1861——1931)字湘舲,号梦坡,浙江乌程人。清代曾任教谕,后经营盐业,为上海有名的富商。他收藏琴书、古琴甚多,称 “江南第一”。由于好琴,他经常接待各方琴客。1919年他在上海晨风庐邀集各地琴家,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聚会,会上散发了他主编的《琴史补》、《琴史续》、《琴书存目》等书。《琴史补》是补充朱长文《琴史》中遗漏部分;《琴史续》是把宋代的《琴史》继续到清代,收有六百多琴人的有关记载,并逐条注明出处,便于使用者查阅原始资料。《琴书存目》编于1914年,汇集了历代著见琴书书目,和音乐书目共三百多种。《琴操存目》于1929年编成,收集了历代著见曲目八百五十五首,为琴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管平湖(公元1897——1967)苏州齐门人。父亲管念慈字敬安,是“如意馆”画师,颇受光绪皇帝的称赏。管平湖从小随父学琴、学画,十三岁丧父后,又从叶诗梦、张相韬继续学琴,以后又从杨宗稷学《渔歌》、《潇湘》、《水仙》等曲约二年。1923年游天平山,遇悟澄和尚,经他整理指法,半年后琴艺有明显进步。以后又向山东秦鹤鸣道人学川派《流水》。解放以前,他的生活极为清苦,除在燕京艺专教课之外,还兼收私人学生,同时还修琴、修整古漆木器等维持生活。1952年受聘于音乐研究所,从此生活安定,业务活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在研究所十多年来,整理了以前所习诸操,同时积极从事传统名曲的发掘整理,陆续弹出《广陵散》、《幽兰》、《离骚》等曲目十多首。他所弹奏的《广陵散》、《流水》气势磅礴,以指法坚劲见长,国内外有很高的声誉。

        查阜西(公元1895——1976)名镇湖,又名夷平,字阜西,江西修水人。童年学奏琴歌《概古吟》、《客窗夜话》。二十年代在上海、长沙学奏器乐化的琴曲。三十年代组织“今虞琴社”,编有《今虞琴刊》。通过这些活动,联系了全国各地的琴人,并向他们进行了调查。他主要职业为民用航空公司负责人,于解放前夕,参加了民航起义,为人民解放事业立了功。1953年以后,历任全国音协常务理事、付主席,中国音乐研兖所通讯研究员,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以及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等职。晚年集中精力从事琴学活动。1956年进行全国古琴探访调查,又通过北京古琴研究会,主持编印了《存见古琴曲谱揖览》、《琴曲集成》、《历代琴人传》、《琴论綴新》等,为全面、系统整理琴学史料进行了大量工作。

        吴景略(1907——1987)吴先生讳韬字景略,江苏常熟人。弱冠即习国乐,后专七弦古琴。四十年代主上海今虞琴社,五十年代赴津京任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教授;文革后兼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先生之琴,重传统,擅表情,以起衰开派功见重于时。

        张子谦(1899——1991)原名张益昌,江苏仪征人。二十三岁离乡到天津谋生,结识著名琴家查阜西及彭祉卿(庆寿),经常切磋交流,结为知音,在当时有浦东三杰之称,人们以三位琴家的拿手琴曲尊称他们为查潇湘、彭渔歌、张龙翔。张子谦擅弹《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曲,尤以龙翔操为突出,故得此称号。1936年三位琴家成立了今虞琴社,半个世纪以来在古琴界影响至广。1961年张子谦和查阜西、沈草农合著《古琴初阶》由音乐出版社出版。1956年张子谦调任上海民族乐团古琴演奏家,经常做演出及录音。1988年被天津音乐学院聘为名誉教授,为古琴音乐的理论研究、打谱和教学作出贡献。

        (插图为琴歌表演)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