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琴于古于今,其实都是少数“精神贵族”的专利。古琴美学所标举的“清、微、淡、远”,都是难以达到艺术境界,也远离现实生活。否则的话,也就不会有古琴名家、名派代不数见,而使人兴“知音难求”的慨叹了。
社会群体来说,古琴特别适合古代的道家,或者说,中国古琴的审美理想受道家影响至钜———其实儒家一些独善其身、幽栖岩壑的高士,与清虚自守、泰然无我、飘然出世、返璞归真的道家名宿,并无二致。魏晋时古琴高手嵇中散形容弹琴之乐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对二者都适合。
崂山在明清时代曾是北方道教琴乐一个重镇,据《山东省宗教志资料选编》:“万历十三年(1585年),(崂山)太清宫道士耿义兰等与和尚憨山大师为争庙址到北京、济南等地打官司达十年之久……万历皇帝除降旨毁寺外,并赐《道藏》及珍贵的乐谱和精致的古琴三十多张。”又据陈振涛撰《清初民国间崂山道乐考略》载:“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故太清宫道长褚守恃出资重修‘遇真庵’,并派‘太清宫’主持叶泰恩任该庙道长,从此,这里便成了‘太清宫’的下院……叶道士精医卜善古琴,是清初崂山有名的古琴家。在他的教诲影响下,该庙很多小道士能弹琴歌咏。‘遇真庵’是当时崂山东北隅一个颇具规模的道家音乐活动中心……叶道士又是承接明末崂山太清宫古琴家的传人。”
诸城王姓与崂山所在的即墨大家族姻亲稠叠,王溥长高祖王楷之第四女嫁即墨郭晟世,王楷长子王焜三女适即墨黄玉章(旭东),这对于他们接触崂山道乐,无疑又多了一层媒介。
在琅琊琴派重要策源地五莲九仙之间,也有精通古琴的道士。道光《诸城县续志》卷二十一:“张遂初,字元晖,苏州道士,住锡卧象山,多才艺,能吟咏,诗入《山左诗续钞》。”元晖,一作“远晖”,高密三李之首李宪乔《少鹤内集》卷一《与远道人相遇卢山》诗题下注云:“道人姓张名远晖,字遂初,苏州人。”这位张道士,还是位古琴高手。王冷泉本家前辈、李宪乔内弟王纯勋(字穆文,号粹庵)有《听远晖道人鼓琴》诗:“非关指与弦,天籁自泠然。相对悄无语,此时当是仙。空山松际鹤,寒夜石边泉。未遇知音者,此情争得传。”李宪乔亦有《石溪宴集听远师弹琴》诗:“沉沉若将住,黯黯若将去。寥寥失近新,茫茫触远故。黝黝路不分,叶坠秋空云。洋洋忽疏豁,春流赴大壑。道人白玉冠,膝琴石上弹。群贤时列坐,共此风泠然。”诸城普庆张曜初《赠吴门道人张远晖》也提及他弹琴:“何年鹤背下吴门,虚静丰标道气尊。湖海烟云襟袖冷,情怀恬淡笑言温。琴从贺若弦中解,诗向渊明醉后论。野意疏狂应见惯,霜林深处待开樽。”
《诸城县续志》说张远晖住锡卧象山,具体的道院应该是卧象山九仙书院(又名“龙潭书院”,“靴谷书院”、“孙膑书院”)。清初曾由王姓道士住持,丁耀亢有《龙潭书院王道士过招二首》、《怀九仙书院王道士》、《宿九仙后书院访王炼师不值》等诗;书院前还曾立有王沛恂功德碑。
诸城琴派风格,有浓厚的山林气息,这除了受泰沂山地雄深渊永的风土驯化,与道家琴乐的影响也不无关系。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