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国学讲堂
国学讲堂
  • 国学讲堂
  • 琴棋风韵
  • 诸子经典
  • 酒茶清谈
  • 《大学》注释(一)补正

    时间:2020-05-13 12:46:00  来源:中国国风网  作者:【龙城书院】水镜先生

    u=1865582901,553580580&fm=26&gp=0.jpg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

          大学之道,在昭明先王之至德,在亲爱人民,在安住于无善无恶的至善境界。

    【注释】

    [1] 明明德

    •郑玄《注》“谓显明其至德也。”•孔颖达《疏》“在于章明己之光明之德,谓身有明德,而更章显之。”•邵宝《简端录•易》(卷二)“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则乾坤之德在人而成位乎其中矣,此所谓至德也”,“天地之间皆人事也,然孰有出于简易之德之外者?简易,天地之德也。人有是德,则参乎天地矣。”

    •朱熹《大学章句》:“‘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

    •王阳明《大学问》:“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是故谓之‘明德’。”“夫为大人之学者,亦惟去其私欲之蔽,以明其明德,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而已耳。非能于本体之外,而有所增益之也。”

    ·卫湜《礼记集说》:霅川倪氏(思)曰:“‘明明德’,所以修己也。‘亲民’,所以安人也。两者皆欲‘止于至善’也。惟人万物之灵,具秉彝之性,未有不明者。至于昏,则物欲有以蔽之。譬之于镜,圣人之明德,镜之无尘者也。然犹曰‘明明德’者,镜无尘矣,更加以磨拭,则愈明矣。”

    •张载《张子全书•正蒙•乾称篇第十七》(卷三):“大学当先知天德。知天德,则知圣人,知鬼神。•杨时《龟山集•书三•与陆思仲》(卷十八)古之大学之道,必先明天德。知天德,则死生之说、鬼神之情状,当自见矣。是道也,圣人详言于《易》,不必徇邪说而外求也。

    ·憨山德清《大学纲目决疑》“两个‘明’字,要理会得,有分晓,且第二个‘明’字,乃光明之明,是指自己心体。第一个‘明’字,有两意:若就‘明德’上说自己工夫,便是悟明之明,谓明德是我本有之性,但一向迷而不知。……若一旦悟了自己本性光光明明,一些不欠缺,此便是悟明了自己本有之明德。故曰‘明明德’。悟得明德,立地便是圣人。此就工夫为己分上说。若说‘亲民’分上说,第一个‘明’字,乃是昭明之明,乃晓谕之意。又是揭示之意,如揭日月于中天,即是大明之明。二意都要透彻。”

    [2] 亲民

    ·卫湜《礼记集说》:霅川倪氏(思)曰:‘亲民’者,伊川读‘亲’作‘新’,以下文作‘新民’为证,朱氏祖之。然先儒皆不敢改,盖于民言亲自有义。亲,近也,爱也。《书》曰:‘民可近,不可下。’亲近之义也。《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亲,爱之义也。圣人为民父母,视民如子,推爱子之心以爱民,不止于近之而已。《中庸》曰:‘子庶民。’此篇引《康诰》曰:‘如保赤子。’又曰:‘此之谓民之父母。’皆亲民之义。”

    王阳明《大学问》“‘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故‘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是故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而后吾之仁实与吾之父、人之父与天下人之父而为一体矣。实与之为一体,而后孝之明德始明矣。亲吾之兄,以及人之兄,以及天下人之兄,而后吾之仁实与吾之兄、人之兄与天下人之兄而为一体矣。实与之为一体,而后弟之明德始明矣。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以至于山川鬼神鸟兽草木也,莫不实有以亲之,以达吾一体之仁,然后吾之明德始无不明,而真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矣。夫是之谓明明德于天下,是之谓家齐国治而天下平,是之谓尽性。”

    [3] 至善

    朱熹《大学章句》:“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

    timg (4).jpg

    王阳明大学古本傍释》:“‘至善’者,心之本体,尽其心之本体,谓之至善。”

    《大学问》“‘至善’者,‘明德’、‘亲民’之极则也。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灵昭不昧者,此其‘至善’之发见,是乃‘明德’之本体,而即所谓良知者也。‘至善’之发见,是而为是,非而为非,轻重厚薄,随感随应,变动不居,而亦莫不自有天然之中。是乃民彝物则之极,而不容少有议拟增损于其间也。少有议拟增损于其间,则是私意小智,而非‘至善’之谓矣。自非慎独之至,惟精惟一者,其孰能与于此乎?后之人惟其不知至善之在吾心,而用其私智以揣摸测度于其外,以为事事物物各有定理也。是以昧其是非之则,支离决裂,人欲肆而天理亡,‘明德’、‘亲民’之学遂大乱于天下。盖昔之人固有欲明其‘明德’者矣,然惟不知止于‘至善’,而骛其私心于过高,是以失之虚罔空寂,而无有乎家国天下之施,则二氏之流是矣。固有欲亲其民者矣,而惟不知止于‘至善’,而溺其私心于卑琐,生意失之权谋智术,而无有乎仁爱恻坦之诚,则五伯功利之徒是矣。是皆不知止于至善之过也。故止‘至善’之于‘明德’、‘亲民’也,犹之规矩之于方圆也,尺度之于长短也,权衡之于轻重也。故方圆而不止于规矩,爽其则矣;长短而不止于尺度,乖其剂矣;轻重而不止于权衡,失其准矣;‘明明德’、‘亲民’而不止于‘至善’,亡其本矣。故止于‘至善’以‘亲民’,而明其‘明德’,是之谓大人之学。”

    ·憨山德清《大学纲目决疑》:“今言‘至善’,乃是悟明自性本来无善无恶之真体,只是一段光明,无内无外,无古无今,无人无我,无是无非,所谓独立而不改,此中一点著不得,荡无纤尘。若以善破恶,恶去善存,此犹隔一层,原是客尘,不是本主,故不是至极可止之地。只须善恶两忘,物我迹绝,无依倚,无明昧,无去来,不动不摇,方为到家时节。到此,在己不见有可明之德,在民不见有可新之民,浑然一体,乃是大人境界,无善可名,乃名至善,知此始谓‘知止’。”

    01.jpg

    【解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止至善”,即朱熹所谓“三纲”,是《大学》的宗旨。这几句话的意思,可从《尚书·尧典》中赞颂尧的美德的一段话理解:“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孔安国《传》“能顺考古道而行之者帝尧,放上世之功,化而以敬明文思之四德,安天下之当安者。既有四德,又信恭能让,故其名闻充溢四外,至于天地。”·真德秀《大学衍义》(卷一)“此章纪尧之功德与其为治之次序也。自鸿荒以来,羲、农、黄帝,数圣人作,皆有功于生民,而尧之功为尤大。”“此所谓帝者之德也。‘克明俊德’,言能明其大德也。‘钦明文思’者,众德之目,大德则其总名也。‘明俊德’者,修身之事;‘亲九族’者,齐家之事,所谓身修而家齐也。‘九族既睦,平章百姓’,所谓家齐而国治也;‘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所谓国治而天下平也。夫五帝之治莫盛于尧,而其本则自‘克明俊德’始。故《大学》以‘明明德’为新民之端,然则《尧典》者,其《大学》之宗祖欤!”

    •范祖禹《帝学》“明明德,尧舜之道是也。”因此,“明明德”的意思,即昭显先王之至德。至德,即是天地之德。圣人明之,则可以参赞天地之化育。故郑玄注可从。•陈经《尚书详解》:“自知谓之明,知人谓之哲。明哲者,君德也。尧之‘克明俊德’、《大学》之‘在明明德’,皆明此而已。君既具此明哲,岂以为私有哉?必也推而作则,所以寓于制度纪纲之间,皆明哲之用也。”明代禅宗大师憨山德清以悟明本性光明,即明心见性释“明明德”,以自性纯任自然、无善无恶释“至善”。此即圣人之“至德”、“至善”,亦可备一说。

    “亲民”,即《尧典》之“亲九族”,《皋陶谟》之“惇叙九族”。真德秀《大学衍义》“九族,吾之屏翰也,必有以笃叙之,使均被其恩。众贤,吾之羽翼也,必有以劝励之,使乐为吾助。身为之本,而二者又各尽其道焉,则自家可推之国,自国可推之天下,其道在此而已。《中庸》‘九经’之序,其亦有所祖欤!”

     

    责任编辑:孙克攀

    上一篇: 持社访谈录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