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中的句子,我们张口就能来,可你知道吗,我们如此熟悉的《论语》其实还是一个成语高产地,有哪些你耳熟能详的成语是出自《论语》呢?今天岳麓君就为大家盘点一番。 
 1、有教无类 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释义】对各类人平等看待,都施以教育。 2、诲人不倦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释义】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3、不耻下问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释义】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4、温故知新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释义】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5、举一反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释义】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也说一隅三反。 6、名正言顺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释义】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 7、祸起萧墙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 【释义】祸乱发生在家里,泛指内部发生祸乱。 8、待价而沽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贡》) 【释义】等待有好价钱才出售。旧时比喻等待时机出来做官,现多比喻等待有好的待遇、条件才肯答应任职或做事。 9、欲速不达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释义】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10、见贤思齐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释义】见到贤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 11、择善而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释义】指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12、当仁不让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释义】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13、杀身成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释义】为了成就仁德而不惜舍弃生命,是儒家的主张,后泛指为正义或崇高的理想而牺牲生命。 14、文质彬彬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释义】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15、成人之美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释义】 成全人家的好事。 16、既往不咎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释义】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责备。也说不咎既往。 17、过犹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释义】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18、三思而行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 【释义】反复考虑后再做。 19、无所用心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论语·阳货》) 【释义】不动脑子,对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20、察言观色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论语·颜渊》) 【释义】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意。 21、后生可畏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子罕》) 【释义】指青年人是新生的力量,很容易超过他们的前辈,令人敬畏。 22、不亦乐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释义】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常用来表示程度极深(多用在“得”字后做补语)。 23、望而生畏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论语·尧曰》) 【释义】看见了就害怕。 24、道听途说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释义】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25、怨天尤人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 【释义】埋怨上天,怪罪别人。形容对不如意的事情一味归咎于客观。 26、欲罢不能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释义】想停止却不能停止。 27、色厉内荏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论语·阳货》) 【释义】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28、患得患失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阳货》) 【释义】指对于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 29、以德报怨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释义】用恩惠回报别人的怨恨。 30、言必有中 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释义】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本文成语释义参考自《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