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伟大的古都之一,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曾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
如今“一带一路”的倡议已深入人心,作为丝路起点的西安,其经济与文化都进一步受到世界的瞩目。“今天的‘一带一路’不是要重建一条一模一样的丝绸之路。而是全面开放,是与国外的友好合作。所以现代丝绸之路是前无古人的创新,并非重复历史”,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如是说。
我们大家都知道西安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伟大的古都,毫无疑问,它是世界上古代最伟大的城市之一,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有壮丽的宫殿,有众多的文物,我们讲到我们华夏,华夏文明,那是有他具体的内容,那什么原因它会在西安呢,我想有几方面可以考虑。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告诉我们,我们研究任何问题离不开它的物质条件,它的地理环境,大家读《诗经》可以看到,当时《诗经》里面描述这一片土地,这一片富饶的中原,那就是当初我们的先民衣食住行的物质基础,八百里秦川所提供的条件,当时能够发展出大片的农业地区,为人们的文化、政治、信仰、制度这些活动,这些创建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这个时间比以后张骞通西域形成所谓的丝绸之路要早的多,当然,现有的考古证明,在关中以外的地方,它的文明开始的更早,比如说,最近中央公布的“中国文明探源工程”,他就讲到在5800年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辽河那里已经产生了文明的曙光,所以我们五千年文明现在是有证据的,那就是发现的这些辉煌的面积超过几百万平方米的这些聚落、建筑、相关的文物,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不能说西安和关中平原一定比它们早,但是我们知道大概到四千年以前,包括西安在内,黄河流域一些黄土高原,以及黄土冲击的平原,显示着它在发展农业上面的优势,我们看到周人,无论是后稷公刘、古公儃父他们都迁来主要就在这里从事农业生产,而且这个过程中间他们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比如重视农业、讲礼仪、追求精神生活,所有可以这么讲,我们讲的华夏文明它形成自己特色,而且他最早的源头,西安和关中是当之无愧的。
第二原因,西安长期是中国的古都,因为中国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所以政治中心就是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所以它把全国优秀的文化,甚至优秀的人物都集中到这里来了,所以这样就使这一带不仅在物质,在精神文明上面也达到了巅峰,而且长盛不衰,比如说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好多书籍都被毁了,但是有些人他们为了保存这些书,保存我们祖先留下的优秀文化,他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但是最后这些成果汇集到长安来了,比如秦朝有个博士伏生,他自己是负责研究《尚书》,也包括保管《尚书》,秦末战乱的时候,他就把这个书藏在墙壁里面,当时的书就是竹简木简,后来战乱平息后,他回来发现有的已经被毁了,所以他就靠记忆把这个全部记下来,包括他的文字、他的解释,他自己是山东人,一直等到他90岁的时候,终于等到了朝廷派去的官员晁错,由他口述,晁错记录,这样才把书籍传了下来,晁错带着书籍到了长安,成为皇家图书馆、档案馆里的资料,伏生已经90岁了,所以他的讲话晁错已经听不大清楚了,靠他的女儿在传达,我想他女儿大概岁数也不小了,父亲90岁,女儿也六七十岁了,再加上他们讲的是山东话,晁错是河南人,没有全部听懂,所以现在《书经》有一些话还很难解释,也许就是河南人听山东人没有记下来,或者伏生口齿不清没有讲清楚,但不管怎么样它的主体汇集到长安,其他很多书脉也是这样,而且经常有几个朝代稳定下来以后就征集全国文物档案书籍,同时也征召全国各地大的著名学者、道德的典范、能干的人才,所以长安作为一个首都,他不仅沉淀的是自己本地的华夏文明,而且把全国都集中起来,在对外开放的时候,它还汇聚了周边各国,比如说我们今天在《全唐诗》里面保留下来的诗歌,有的是日本人写的,有的是高丽、新罗、百济、安南、吐蕃人写的,这些诗歌主要在哪里创作的呢——长安,有的就是在他们留学或者交往期间,有的是他们经过长安的学习以及跟唐朝诗人的交流,他们回去写的,还包括各种特殊的技艺,比如说我们现在讲唐朝的舞乐,音乐舞蹈达到了顶峰,但是不是汉朝或者本身前面延续下来的,它包括把今天中亚、西亚,把我们国内一些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把他们的歌舞都汇集起来,所以我们可以说,在长安作为中国的都城的时候,它就是当时的巅峰,就是汇聚了在它以前全国甚至周边国家的文化艺术的精华,也就形成了我们华夏文明在当时的最高的水准,这是第二个原因。
中央提出这个倡议,不管是一带还是一路,都用了丝绸之路这个词,我们叫做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们大家产生了一个误解,严格讲“一带一路”跟历史上丝绸之路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丝绸之路这个概念也是到1877年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来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个词是1980年日本学者首先提出来的,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自己对这么一个重要的交通路线长期没有感觉,连名称都没有,这也就是提醒我们,历史上的丝绸动力不是中国内生的,是外来的,是外国人需要中国的丝绸,需要中国的物资,需要向中国开拓,需要获得这个好处,是他们提出这个概念,所以正因为这样,“一带一路”这是伟大的创新,是前无古人的,它跟丝绸之路没有直接的联系,丝绸之路能够借鉴的既有经验,也有教训,丝绸之路的资源有的今天还有作用,有的今天已经起不来作用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最重要的是根据中央的倡议,遵行十九大以来中央一再强调的“一带一路”是要发展跟其他国家,跟世界各地的利益共同体,然后我们才能达到我们最终的目标,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那怎么做呢,找不到现成的经验,需要我们努力,需要创新,所以我们考虑这些隐藏很深的,离我们很远的,但是又很可贵的这些文化,怎么样使他传承,怎么发扬光大,怎么把一些潜在的财富变成我们看得见摸得着能够起作用的财富,另外我们也要明白,在今天即使你的文化、你的文明,你自己有自信,怎么样使人家接受呢,我曾经跟美国提出软实力理论的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尔教授讨论过,他认为文化作为软实力必须体现在文化产品,我后来跟他补充一条,我认为还体现在文化服务,所以今天西安的文化积淀,怎么样把它能够走出去,吸引外国人,能够通过这些产品来渗透,来潜移默化产达我们的价值观念,那么你就要做出文化产品,就像美国拍的那些大片,韩国做的韩流,日本做的游戏软件,你说美国那些大片哪一部不渗透它的价值观念,但它不是打着价值观念,而是这个电影本身好看,你愿意看,愿意掏钱,至于在经济上面,当然西安还是在“一带一路”上面具有重要地位的,但大家也要注意,这地位不是绝对的,因为今天毕竟不是骑着马、赶着骆驼、赶着车来进行物流,所以我认为我们在说西安古代的文明,讲我们华夏文明的辉煌,不等于说今天我们可以高枕无忧,或者不等于说这些资源在我们“一带一路”建设和我们未来的发展中间天然地就能够为我们重要的资源,这需要我们努力,特别需要我们创新,所以我觉得西安在回顾我们的历史辉煌的时候,要脚踏实地的看现在,当然要信心饱满的迎接我们光辉的未来。
第三个原因,从古代长安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因为长安城一次次的受到破坏,然后浴火重生,而且形成新的辉煌,比如说秦朝到秦二世的时候,当刘邦项羽的军队进入咸阳,以后楚汉相争,尽管我们现在没有办法肯定阿房宫是不是真的给烧了,但是无论他有没有建成,有一点是肯定的,咸阳已经被彻底的破坏了,所以汉高祖刘邦就决定要西迁关中,一方面他知道这个重要性,居然做出决定马上就从洛阳迁到关中,但是他到关中的时候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他临时住在今天临潼这一带,是萧何在原来咸阳城外一个乡——长安乡,在这里建的新都,但是我们看西汉的长安已经超过了秦朝的咸阳,同样的,从西京一直到十六国南北朝,尽管长安曾经做过一些分裂政权的首都,像前秦,曾经达到很繁荣的程度,但是以后在战乱中又遭受了很大的破坏,但是到了隋朝、唐朝,不仅从破坏中恢复过来,而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范围,我们以前大家学历史都讲到,唐朝长安城的面积是我们看到的明清留下来西安城的五六倍,这还只是它城里面,根据现在留下的文献记载,根据唐朝现在这些宫殿的遗址,我们已经可以精确的复原出唐朝长安城的地图,包括里面那些坊、东市、西市,它的大道有多宽,可以这样说,不仅在当时是世界上最恢宏的城市,就是放到今天也可以有它独特的魅力,但是这个过程不是说从西周奠基然后顺利发展,而是一次次遭受破坏,但是一次次重新崛起并且发扬光大,比如说东汉末年董卓曾经迫使汉献帝迁都长安,后来董卓死了,关中大乱,乱到什么程度呢,几百里之内已经荒无人烟,后来汉献帝待不下去了,只好逃走,所以关中那个时候战乱到了极点,但是并没有阻止它的重建、复兴、发展。
所以我认为这三个原因才决定了,我们今天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华夏文明它可以以古代的长安作为代表,作为典范,但是我们讲到这时候也都注意到了一个现象,长安有没有它的先天不足呢,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点,从自然条件来说,关中平原的体量还不够大,所以它能够提供的粮食和物资不足以支撑一个百万等级的城市,以及一个能够统治上千万平方公里的这么一个国家的政府,和它的行政机构、军事部门,所以从汉朝就已经碰到这个问题了。
第二个原因就不是地理条件了,是我们的观念,我们一直赞扬汉朝、唐朝是开放的,但我可以告诉大家,这只是相对于其他朝代不开放而言,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远远不够,所以我这些年我自己研究,我的结论是唐朝是开而不放,然后对我们的文化是传而不播,为什么讲唐朝是传而不播呢,唐朝对到自己的地方来学习的日本人、高丽、百济、新罗、安南、吐蕃、突厥,他的确是教他们,文人学者跟他们打交道,一起从事学术、从事创作,所以我前面说,在《全唐诗》里面也有他们的诗,但是唐朝有没有出去传播过,没有,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到外国去办过一个孔子学院,当时认为你来,说明你对我们的文化重视,是已经开化了你才有学的资格,不仅是外国我们不去传播,就唐朝时候连西南西北少数民族聚集区也从来不去传播的,所以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唐朝在外国在世界它的文化、它的价值观、它的成就,在外界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得多,所以这就讲到了丝绸之路怎么能够转化为“一带一路”。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