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国学讲堂
国学讲堂
  • 国学讲堂
  • 琴棋风韵
  • 诸子经典
  • 酒茶清谈
  • 古代书院如何教书育人

    时间:2017-11-29 08:50:31  来源:互联网  作者:网轶

     

    书院一把手不叫院长山长

    北宋范仲淹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

    古代书院的一把手不叫院长,多称山长洞主。这是因为古代书院多建在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山上,喜欢与道观、寺庙为邻。宋代以后,书院成了古代中国读书人心目中的学术圣地。而成就书院这一崇高地位的,是其办学理念。

    书院与官学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完全不同,不设门户,完全开放,讲学自由。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是政治精英,而是学术精英。书院刻意与官学保持一定的距离,教授保持独立的学术品德,学生尊崇独立的自学精神。

    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山长相当于如今的大学校长,虽然没有行政级别,但山长有绝对的权力和权威,既是书院最高行政领导,也是首席教学主管和学术带头人

    山长始终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参与一线教学工作。如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朱熹、张栻等名儒大师,在主持书院日常教学时都是亲自进课堂给学生授课。 

    日常教学中,山长授课一般放在每月的一、三、六、八日。书院一般每月有三次课试,从出题到评阅,均由山长负责。兴办于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的建康(今南京)明道书院即规定:每旬山长入堂,会集职事生员授讲、签讲、覆讲如规,三、八讲经,一、六讲史,并书于讲簿。每月三课,上旬经疑,中旬史疑,下旬举业。

    北宋教育家范仲淹当年在应天书院执教时就曾勤劳恭谨,以身先之,据《范文正公集·言行拾遗事录》记载,范仲淹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准以为法 

    给学生出试题作文,自己先做一篇,这样能不受学生欢迎吗?范仲淹由此名气远播,四方从学者辐辏

    书院招生不设门槛无户籍限制

    明代文昌书院学子不需一束均得入院肄业

    古代书院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其平民教育情怀,即便如元明清时期好多书院改为官办,这种情怀也没有改变。

    书院从诞生那天起,便向社会下层和民间士子开放。书院招生不设门槛,入学无户籍限制,只要有志于学业的,不分贫富,不论地域,均可入学,即孔子所提倡的有教无类。如四川文昌书院的招生简章(文昌书院记)中便有这样的说法:凡越隽生童,不需一束,均得入院肄业,按月观课。捐廉奖赏,作育人材,大公无类。

    大公无类一直是书院的办学准则,也是有教无类办学理念的升华。虽然招生不设门槛,但入学要求还是有的,名气较大的书院,因为报名的人多,招生标准也很严格,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都相对较高。考核包括学业在内的综合素质测试,光学习好还不行。如白鹿洞书院,一度要求入学者是举人,朱熹的《招举人入书院状》可以为证。

    古代书院的招生指标由各书院依办学实力自定,人数从几十到上百不等。除了招取测试成绩优异的正课生,还会录取稍次一些的附课生。附课生也写作副课生。如清道光年间安徽阜阳的聚星书院,每年招生名额(学额)为生员正课20名,副课20名。

    在招生上,老师说了算。如白鹿洞《洞学榜》择生徒上即有这样的规定,自今凡奉公移来者,慎于所选,从游之后,洞师验与可拒者则拒之,上司不必挠其权。其四方有志之士,听其肄业。

    从中可见,如今天的官方推荐生、拿着领导人介绍信的照顾生是不受书院欢迎的。即便入学了,如果主管老师(洞师)测试后觉得不行,仍会将其辞退,领导(上司)不能干涉。

    书院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学田

    元代明道书院每名学生每月给5贯膏火钱

    古代办书院的办学经费除了官助之外,主要靠民间集资、捐献和书院创收、自筹,其中学田收入是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每个书院都会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很多时候,学生在书院读书,不仅不要学费,而且食宿费全包。如文昌书院,学生便不需一束,均得入院肄业。另外该书院更欲立书舍,给膏火,招徕来学,以广栽培

    所谓膏火,就是学生学习期间的花费,古人俗称养士费膏火原本为资助困难学生的,实际使用时已普遍散发,生徒都有份。或给钱两,或给粮谷,或钱粮兼给。

    膏火钱补助的高低历代不一,不同书院之间也不同。以建康(今南京)明道书院为例,在元代至正年间,此时已改为官办的书院,每名学生每月给零花钱5贯钱。5贯即5000文,当时书院的勤杂工每月工资才300文,做学生比打工还来钱呢。另外,每名学生每天还有口粮米2升半

    清道光年间,安徽阜阳聚星书院的正课生每名每月膏火钱1200文,副课生500文;童生正课1000文,副课500文。正副课生住院肄业者,每名每月另给小麦3斗。

    有的书院因办学经费有限,学生食宿费无法全包下来,也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免费伙食。一般来说,古代书院是没有考试费材料费等现代学校常见的学杂费的。

    成绩优秀可获奖赏钱花红钱

    清代蕲州书院考试前4名每人奖膏火制钱二串文 

    古代书院大多希望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才,所以对学生的要求极严。以作息时间来说,不分冬夏,每天早上五时头鼓,五时半二鼓,六时三鼓上课。

    为了使学生都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书院还设有奖励制度。奖励的形式很多,既有精神鼓励,更有物质刺激,如月课奖赏,积分升级。还有相当于现代奖学金的所谓奖赏钱花红钱

    月课奖赏是依据每次考试的成绩来定的,于考试之后兑现。如南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延平知府陈宓在南平城南九峰山麓,仿白鹿洞书院模式建造的延平书院,便设奖赏钱,书院规定每月三课,上中下旬分课本经、论、策不同内容,课册待索上看,佳者供赏

    对学生予以奖赏,在清代的书院中似乎规定得最清楚,标准也较高,可能与清代书院官学化有直接关系,书院将膏火钱改成奖金发放,凭奖票领取。 

    清《蕲州志·学校》记载,同治年间湖北蕲州书院的奖励标准是这样的:生员参加相当于今教育局或考试院组织的考试(官课),每次取超等4名,每名膏火制钱二串文;特等12名,每名膏火制钱一串二百文。文童则每课取上卷8名,膏火制钱一串四百文;中卷20名,每名膏火制钱一串文。 

    除了书院应给膏火、花红外,教育主管部门也会酌给花红,以示鼓励。 

    清代张之洞任湖北学政时,在湖北武昌所设的经心书院将考试时的优秀作文结集刊出,先后出版了《经心书院集》和《经心书院续集》。这种荣誉奖励,比奖金带给学生的刺激还大,还管用。 

    岳麓书院内朱熹书写的忠孝廉节 

    奖惩分明试卷凭浮票领取 

    清代丹阳书院抄写雷同”“罚停膏火一月 

    奖惩分明,是古代书院的基本学规之一。学生在书院不认真学习,不约束言行,也会受到严厉的惩处。清代湖北归州丹阳书院规定:学长稽查在院肄业生童,有不勤学励行者,正言规劝;如其不从,禀明山长,加以惩罚

    清代蕲州书院的学规中也明确要求:如果在山长课期生员超等旷课一次,扣钱六百文;特等旷课一次,扣钱四百文;文童上卷旷课一次,扣钱四百文,中卷旷课一次扣钱三百文,再旷遂加录成文或雷同全数扣除。 

    学生在书院学习时的学业等级是动态的,实行积分制,有升降级。即使录取时的优秀学生,即所谓正课生,如果旷课,平时考试成绩不能保持在前列,也有可能被降为附课生 

    清代均州南阳书院规定,以缺考的次数和考试的等级来确定升降,内课生如有一次不应课者,停止发放一月膏火;两次不应课者,降作附课。正课一连三次不考,超特等者降作附课以内,附课连考三次超等者,可以升补为正课。降级的同时,其膏火钱也会降低标准发放,甚至不发。 

    古代书院考试纪律很严格,试卷凭浮票领取,并设编号。学生考试时出现作弊、抄袭等不诚信行为,都会受到惩罚。清代归州丹阳书院规定:抄写雷同及不在院作文,并次日交卷者不列榜,初次不列榜,罚停膏火一月;再次不列榜,降作附课,冒名顶替者逐出住院。

    与现代教育理念一脉相承的是,古代书院同样德育先于智育,当然,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古代的德育大多是忠、孝、廉、节等内容。如果缺德,后果很严重,轻者重罚,重者开除。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