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些夜晚,当然是极深的那些个夜晚,它的深是可以被无边的黑所吞没、它的深又吸尽了世间一切的声音的时候,我总也有在灯下独坐的那一刻的。想到应该是去睡了的,但又意犹未尽,坐着,享受这大黑暗,无意间,便取过来青花的瓷杯与水。
水是刚煮开的,仿佛专门提醒我关于春茶的消息,又随意地取出那茶盒,打开时,我便知道茶们是别来无恙的了。它们散发出温馨的糙米色,和台灯作一心照不宣的微笑。那样一种坦然处置的气质,使我恍然起来,我想,这是我所认识的哪一个人、我所看过的哪一本书中曾经给予我的久违的安详呢。
这样安静,静到耳边发出的嗡嗡的声音,我倒了一杯水。水在逼人的黑暗之中缭绕盘旋,潇洒,正如蓝色的玉树的临风。
然后,就是无意地往那些袅娜之中投入的茶了,也就是那么随意一抛撒的工夫——等一等,你听到了什么?
极细极细的,近乎于无声,噼噼啪啪,你要伏下身去,你要贴在你的青花杯旁,你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是这样,你看见茶们激动了,它们躺在沸烫的水面上,它们刚才还静如处子的,但此刻它们真的是动如脱兔了呢。它们的颤抖,因为自然和大气而丝毫地不失之张狂;它们细微无比的声音,显得很有内力——那是因了它们的克制,还是因了它们的性情呢?你一定得知道,它们声音的细小,是绝对不能理解成它们生命的微弱的。当它们发出这样的近乎呻吟无声的声音时,它们正在与命运遭遇,它们沉浮其间,欢乐痛苦其间,它们还忍受于其间,它们正在不动声色地生活,在其中无人喝彩地歌吟,它们的声音,乃是爆发与消融的声音。
茶的声音,对今天的人们而言,想必可以说是一种接近于消亡的声音了。然而,在那高古的前代,那却是一种生活之声,是一种召示着精神与美的象征。
我却是在世俗精神的万丈红尘中诞生的一代之中的一个,这也便是我过去从来未有听到过茶的声音的缘故。
15世纪末,相当于中国明代的日本室町时代,第八代将军义政隐居于京都的东山,代表日本中世纪文化的东山文化,由此拉开了序幕。一个秋日的深夜,将军义政,眺望秋空,聆听虫鸣,不觉伤感,对他的文化侍从能阿弥说,世上的故事我都听过了,自古以来的雅事我也都试过了,我这衰老的身体也不可能去雪山打猎,那么,请问能阿弥,在这个世上,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可做吗?
能阿弥说:从茶炉发出的响声中去想像松鸣,再摆弄茶具来点茶,实在是件有意思的事情啊!
我被这句话迷惑住了。我想,难道从一只茶炉的声响中,还可以听出松涛的声音吗?日本毕竟是一个小小的岛国啊,也就只能在以小见大之中,感受那自然的美丽了。
到天涯海角的儋县去,原是为了在东坡书院见那个潇洒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在那里重读了东坡先生的诗,却读出了另一个孤独苦寂的苏东坡来。汲江煎茶,曾经是我们茶人多少次拿来作为经验茶学的范本,我们只是在那里读出高雅闲适,又何曾读出过一个流放在万里蛮荒之地的衰老身心的极度痛苦中的极度节制呢?
活水还须活火烹,
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
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
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亚,
坐听荒城长短更。
原来,苏东坡完全不是闲着没事干才想出要听一听茶雨发出的松风之声的,只是在那样的绝境之中,除了听得到这样的茶雨之声,又有谁来慰藉他这愁苦悲凉的灵魂呢?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