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最终明治天皇采纳政府高层的建议,决定颁行西历,每年只给公务人员发放12个月的薪水,借此消减政府沉重的财政压力。
原题:《近代日本舍弃农历新年:削减政府开支》
习惯上,国人把每年的农历元月俗称正月,正月初一是新年之始,所以又叫正月新年或新春,这一习俗的形成在我国有相当久远的历史,也曾深刻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
历史上日本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两国之间的交流也十分频繁。日本最早使用的历法出现于公元604年的推古天皇时代,是由朝鲜半岛的百济人将中国的元嘉历传到了日本,一直到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大体上使用着与中国相同的历法。农历正月初一曾经也是日本人辞旧迎新的日子。但同样是欢度新年,日本却呈现出与中国传统新年貌似相类又迥然其趣的人文景观。
中国人过年,实际上包含了除夕守岁与元旦迎新等一系列内容,尤其以除夕为一大节目。除夕的由来,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载:“前岁一日,击鼓驱疫疬之鬼,谓之逐除,亦曰傩”,这种习俗从周代到春秋时期就在民间盛行,隋唐时代传到日本,很快在宫廷、寺庙和民间流行。
日本人通常称除夕为“除夜”或“大晦日”,在古文里,“晦”是三十日的意思。江户时代日本人根据中国古代历法制作的贞亨历,将农历的十二月三十日或闰年的二十九日称为“大晦日”,就是大年三十。大晦日不能睡觉要守岁(或称“年越”),也就是过年——人们在自家围炉旁吃喝、娱乐到子夜,在108下钟声的余韵中,举家外出到社区境内的寺庙神社参拜祈福,即“初诣”。新年由此开始。
日本为什么舍弃了农历新年?
日本自七世纪开始使用中国农历,前后一千多年。农历(夏历)是以黄河流域的气候来安排农业生产生活的历法,这对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日本并不完全适用。1685年,日本天文学家涩川春海结合国情编撰出第一部国产历书“贞亨历”,而后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幕末日本全国通行的“天保历”,这两种历法都是以阴历来制定一年的节气节庆,又称为“旧历”,一直沿用到明治初年。
十九世纪中后期,日本率先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一系列社会变革走上了近代资本主义道路。作为“脱亚入欧”的一环,很多自古相传的民俗传统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历法上除旧布新也是其中一大变革。
明治时代,随着日本大量引进西方的制度、技术、文化,社会各领域与欧美接轨成了一大潮流和趋势。为了适应这一时代需要,明治五年(1872年)日本太政官紧急发布339号“改历令”,宣布从次年1月1日开始采用西历也就是俗称的阳历,同时废除使用了千多年的旧历。伴随改历,日本旧历中种种节庆习俗一律按照新历的相应日期施行,新历的一月一日从此被规定为日本新年,并立法给予确定,一直到今天。
明治初年日本的各种革新像走马灯一样频繁,国民早已司空见惯。福泽谕吉等舆论巨擘也倡导改历,改历就是与国际文明社会接轨,在习俗文化上“破旧立新”与落后守旧的中国分道扬镳,在这一情形之下,改历渐渐为社会大众所接受。人们也普遍认为,明治维新是改历发生的时代背景。但不久前,日本历法研究权威冈田芳郎通过解读明治初年的大量奏章,认为当年明治政府突然改历的一个深层原因是要解决国家财务危机。
明治时代之前,江户幕府给公务员也就是幕藩体制下各级大名武士发放的工资是“年俸”,即以实物大米为年薪,如江户时代年俸最高的加贺藩藩主前田家享俸百万石(一石约150市斤),而如今高居一万日元纸钞肖像的福泽谕吉,其父作为基层武士年薪不过30石。明治维新后实行中央集权,对公务员的报酬采用现金发放的“月给制”,每年按月发薪。采用旧历发月薪每隔几年就会有一个闰月,就要按13个月发放。而成立之初的明治政府公务员队伍十分庞大,又要扩充军队又要搞近代化建设,财政十分紧张。最终明治天皇采纳政府高层的建议,决定颁行西历,每年只给公务人员发放12个月的薪水,借此消减政府沉重的财政压力。
虽然明治政府以立法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节庆习俗,但传统的力量仍然强大。日本民间,特别是偏远山区,依然以旧历正月过新年,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后。而历史上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区域,如九州南部的奄美群岛和冲绳地区,至今还保留着新历元旦过日本新年,旧历正月初一过中国年的习俗。
责任编辑:何妹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