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酒茶清谈
酒茶清谈
  • 国学讲堂
  • 琴棋风韵
  • 诸子经典
  • 酒茶清谈
  • 当初下乡知青和“小芳”为何不能在一起?

    时间:2017-04-05 08:38:39  来源:互联网  作者:网轶

     

     

    核心提示当年毛主席一声令下,多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要“重造乾坤”。实际上是因为某红色十年的开始,高考停止,毕业生们无法进入大学,也没有办法安排工作,积压的人数越来越多后,才被安排到农村去。

    1491352934(1).jpg

    原题:《下乡知青和“小芳”,为什么当初不能在一起?》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

    柏舟想就算是90后,也对李春波这首《小芳》有所耳闻,不过大多数的年轻人估计都不知道这歌讲了什么故事。

    前几天听长辈讲故事,突然讲到知青下乡,多少痴男怨女的故事,多少个活生生的“小芳”,忍不住根据长辈的说法写了这么一篇文章。

    当事人口述,如果与你知道的不符,以当事人的为准。

    当年毛主席一声令下,多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要“重造乾坤”。实际上是因为某红色十年的开始,高考停止,毕业生们无法进入大学,也没有办法安排工作,积压的人数越来越多后,才被安排到农村去。

    所以绝大部分的知青,除了家庭成分不好被迫下乡的那些,大部分都是高中、初中知识水平的年轻人。年轻人年少慕艾,就算当时的风气偏传统,但是从城里到农村的转变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还是太过巨大。

    柏舟的长辈说,前面几批的知青的确为农村带来了极大的改变,越到后面,却越不行,惶惶不可终日。当时的环境里农村人对城里人天生有着好感(真的,稍微了解点当时的历史就会知道这种好感已经近乎崇拜),男知青与农村少女的结合,实在再正常不过。

    自由恋爱没什么能够诟病的,但是为什么不能在一起?

    最大的原因还是户口。当时的政策是,家庭成分以男方为主,户口却以女方为主。什么意思呢?就是男知青娶了农村的女孩子,就永远回不了城了,孩子的户口也随了母亲,成了农村户口。

    家里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长辈的,可以去问问,吃上一口商品粮,接受教育(上小学当初还是推荐制)是让多少亲戚反目成仇的事情。

    剩下的其实还是一个城乡差距太大的问题,现在城乡的差距缩小了可能还好些,在以前,这真的是要命的……

    而如果是家庭成分不好被迫下乡的知青,女知青还好点,嫁个农村的汉子可以减少政治迫害,最后泯然众人(这种事迹真的不要太多,只不过除了少数生活幸福,大部分女知青的下半辈子都毁了)。

    如果是男知青,更是鸡憎狗嫌的人物,看过《芙蓉镇》的看官可以参考男主秦书文,家庭成分差的男知青,娶了村里的女孩,照样被迫害,女方的家庭也不会同意。

    柏舟只是觉得,结婚,恋爱,真的是两回事,当初的知青之所以厚着脸皮继续唱《小芳》,也是因为心中的怀念和愧疚。

     

     

    责任编辑:何妹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