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成为热词是这些年才有的事,但亮剑之举动却是古已有之。从亮剑一词忽然想起孔圣人的大弟子子路,这位2500多年前的贤人,也曾经喜欢亮剑。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暇豚。”这里说的是,子路是一个好勇的人,头上的帽子用雄鸡造型,身上的佩剑用公猪皮装饰。为什么要用雄鸡公猪来装饰?《论语集解》解释为:“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之。”孔子初次见到子路时,看到他这副与众不同的装束,便问:“你有什么爱好?”子路直言不讳地回答:“好长剑”。这明显有几分不恭敬,所以《史记》里说子路“陵暴孔子”。于是孔子便开导他说:“以你的才能再加上学习,就无人能及了。”言下之意是说仅仅好长剑是不够的,还得学点文化。那年子路年方二十一岁。
子路后来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一直都把兵器佩在身上,那是冷兵器时代,国家也没有管制刀具一说,谁都可以佩剑出行,谁都可以亮剑。这一天,孔子一行流浪到宋国,下榻到客栈里,忽然听见外面一片喊杀声,开门一看,客栈已经被一群披盔戴甲手执戈矛的武士包围了,领头的是宋国的匡简子。匡简子来势汹汹,要对孔子动武。孔子一下懵了,他问匡简子:“我们往日无冤,今日无仇,你为什么要杀我呢?”孔子万万没有想到,匡简子是把孔子误认为阳虎了,他的相貌和阳虎非常相似。匡简子一直想杀阳虎,认定住在客栈里的孔子就是阳虎,所以带兵包围。
当下孔子向匡简子反复声明自己与阳虎无关,但匡简子仍然不依不饶,认定孔子就是阳虎。这时子路在一旁被激怒了,挺身而出,挥舞手中的兵器就要和匡简子决斗。子路那时还不知道2500多年后有一个词叫亮剑,其实他当时的举动就是亮剑。史载“子路怒,奋戟将与战。”大概子路认为匡简子的举动是敌对势力精心策划的,亡我之心不死,所以此时一定要敢于亮剑。匡简子见忽然冒出来一个头戴雄鸡帽子手挥利戟的汉子,也惊了一下,随即便稳定阵脚准备迎战。当时的情况非常紧张。
孔子见势不妙,马上劝阻子路不要动武,苦口婆心地说:“你是讲究仁义的人,为什么也不能免俗呢?动不动就要亮剑。唉,诗书没学好,礼乐没修炼好,是我孔丘的过错呀。但是……我的相貌长得像阳虎,就不是我的过错了,这是命中注定的啊。”孔子的意思是要把真相尽量证明给匡简子看,而不是亮剑给匡简子看。他对子路说:“我们一起来唱歌吧,亮什么剑啊。我唱,你也跟着唱。”子路听了孔子的话,放下兵器弹起琴来,师徒二人一起唱歌。唱完第三曲后,匡简子终于相信了眼前这个文质彬彬的人不是阳虎而是孔子,就叫武士们解下盔甲离开了。
匡简子走后,孔子对子路说:“我不是给你讲过吗,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不要动不动就亮剑。你今天真的要挥剑决斗,我们就完了。他们那么多武士,你一个人亮剑注定要吃大亏的。”子路还不大明白,继续申辩:“君子不是都要崇尚勇武吗?”孔子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子路受到孔子的教化,后来加强了自身修养,改正了动不动就亮剑的毛病,成了孔门十哲之一。
孔子从容面对险境,用弹琴唱歌而不是亮剑来化解险情,看上去好像没有子路那么勇敢。其实,子路的亮剑不过是小勇,而孔子才是大勇,所以后来列子赞叹道:“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以力闻。”
责任编辑:孙克攀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