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名篇欣赏
名篇欣赏
  • 名篇欣赏
  • 名家论坛
  • 传神文笔足千秋(文:耿汉东)

    时间:2018-02-22 11:04:24  来源:中国国风网  作者:耿汉东


    timg (1).jpg

    ——读盛法老词《念奴娇.昆仑》

    在万山之祖的昆仑之巅,一位伟人手挥倚天宝剑,欲把昆仑斩为三截,其势之雄气压千古。冲天而啸绕山三匝。我知道,这是毛泽东在《念奴娇˙昆仑》词中的形象。词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啸声未歇,一位书生应声而和,歌曰:“六合神奇,孤峰突兀,一片乾坤白”。词中意境与原正相也。
        而和者,乃盛法老师。当世之人,对于毛泽东诗词无不捧华章而恭读。仰视天颜,岂敢作刘桢之平视?能与毛泽东唱和诗词,非惟热爱毛泽东者,则无以为之;惟古典积淀深者,则无以能之;非惟气度恢宏者,则无以往之。
        一、先赏读盛法老的《念奴娇˙昆仑》:


       雄词大笔,

    把昆仑写得,

    惊人心魄。

    何物横空其莽莽?

    更伴玉龙飞出。
     六合神奇,

    孤峰突兀,

    一片乾坤白。

    诗人到此,

    豪情万丈喷发。


    纵目扰扰尘寰,

    几多凄苦,

    几多寒和热!

    长剑巡天播火种,

    唤醒天涯英杰。

    挥斥江山,

    转移星斗,

    定教全球赤。

    高怀宏愿,

    千秋百世功业。

     


        盛老这首和毛泽东《念奴娇˙昆仑》词,意近神与,且张力较大极耐咀嚼。既可看作与毛泽东的唱和之词,也可单立成篇,即为自咏昆仑之词。在古体诗词日趋式微,并且退居文学创作边缘化的今天,仍能读到如此品质的诗作,是极令人兴奋的。我们来捋一捋作者思路: 
        上阕:起式三句是问句(谁人如此了得),答曰:毛泽东。
    接下两句再次发问(何物如此了得),答曰:昆仑山。这两句化用了毛泽东《念奴娇˙昆仑》词上片五句词意。
        再下三句:“六合神奇,孤峰突兀,一片乾坤白。”是对昆仑山的正面描述,并深得毛词上阕前五句之神韵。
        末句:是描述大诗人毛泽东于昆仑山上,披襟迎风,豪壮一吟的情景。盛法老情真辞切,《昆仑》词出,诗坛流香。
    下阕:首起三句留白,似应添加(想当年)句,并化用毛泽东上下两片词意,张力极大。
        接起二句,赞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剑是隐喻),也可专指是毛泽东,因适时,毛泽东已为三军统帅。
        末五句,斗胆破空总体论毛泽东之功勋。唱出毛泽东自1935年掌兵以来:“挥斥江山,转移星斗,定教全球赤。”终于,九州方域,天翻地覆,换了人间。尤其是结句,正面赞扬了毛泽东的功绩。
        总之,这首词不仅时空变换,而且经纬至易。由远而近,由词而人,相互昭彰。无疑,这首和诗是极其成功的。
        二、再赏读毛泽东的《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由于毛泽东独特的生命阅历和王者的胸襟气度,超越中外古今的诗人,所以,他于戎马倥偬羽书交驰之际,所作诗词,竟成绝唱。无论是诗争唐宋,还是词分婉豪,至毛泽东笔下,皆截断众流万川归一。从毛泽东诗词中两首《沁园春》、一首《忆秦娥》》上看,就是最好的说明。而这首《念奴娇˙昆仑》应为毛泽东诗词中一流之作,纵即如此,也足以雄视百代,让后人难以为继。因这首词所呈现的崇高之美,是毛泽东诗词的美学核心。所以,这首词是极难唱和的。
        三、盛法老的《念奴娇˙昆仑》妙在何处
        1.赞赏之辞,妙在适中。该词极具含蓄之妙,妙在和毛泽东词沒有毛泽东三字,不似常人,盛赞之辞,几近直白。南社泰斗柳亚子在和《沁园春˙雪》时云:“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 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秾情着意雕。”而陈毅在《金缕曲˙枣园曲》中则直接唱出:“看诗词大国推盟主”。在文章中无论用何种语言去盛赞毛泽东诗词均不为过,可在和诗中,则要婉约含蓄。盛法老在该词中,既含而不露,又辗转达意,并一语中的。
        当然,当代人与毛泽东唱和,自是极难的。因毛泽东诗词所达到的艺术高度,确实让同辈侪人瞠乎其后。如毛泽东一曲《卜算子˙咏梅》词出,诗坛再无咏梅之作,而画坛则梅花盛开,呈一时之盛。
        2.神随形似,两相俱佳。毛泽东的《念奴娇˙昆仑》,不仅极具崇高之美和雄奇之美,而且词中英雄之气与王者之风交相映辉。而盛法老的和词,从外在形式上看,先和诗后论人,是传统的和词之法。但“何物横空其莽莽?更伴玉龙飞出。六合神奇,孤峰突兀,一片乾坤白。”一出,随即解读了毛泽东词中的神韵,势如千山奔岳,气场凌厉强劲,雄风一而贯终。及至末句仍如怒涛拍岸,啸声不止,又若奔马收疆,仍腾空嘶鸣。读其诗,令人高山仰止,血脉喷张,其快哉何其如之。
        3.词中有情,情有温度。盛法老和词化毛词无痕,从中不难看出他对毛泽东诗词的熟悉、理解和喜爱,因其中“江山、尘环、指点江山”句都是毛译东其它诗词中的句子。而从上片首句“雄词大笔,把昆仑写得,惊人心魄。”和末句“诗人到此,豪情万丈喷发。”及结句“高怀宏愿,千秋百世功业”中,可以看出盛法老对毛泽东是如何的尊崇和热爱。我们一直认为:就是把毛泽东请下神坛,也是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英雄,否认这一点,就是数典忘祖。所以,盛法老词对毛泽东诗词所蕴含的温度,让我认可,并引为同道中人。
        4.积淀阅历,无可累加。可从以下几点解读:
        首先词人稔熟格律。盛法老这首词用律极严,可谓是中规中矩。格律是古体诗词的身份证, 而赏读该词时,古韵古声扑面而来,让人击节而歌,无不肃穆而敬。
        其次词人极喜炼字。该词流畅无滞,有一泄千里之感,诗人的炼字功夫炉火纯青,全词多白描而且字若珠玉,灵妙自然而无一晦涩之字。
        再次词人长于铺叙。该词叙述有序并深得长调之法,词中先和词后及人,层层叠叠委婉而叙,虽长不觉赘,虽颂不感腻。
    复次词人美学善焉。该词意象突兀,以山喻人,则山高人崇,尤为恰切精当,此乃崇高之美也。
        可见,词人有极高的古典文化修养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且常人无可企及。否则,这首词是不能上升这个层面的。
        四、盛法老为何与毛泽东唱和
        在中国文学史上,毛泽东诗词形成了一座巨大的艺术高峰,再造了中国古体诗词的辉煌,他不愧为一个独领风骚的诗人,可谓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盛法老对于毛泽东,景仰感佩之情,无以言之;尊崇服膺之心,蔑以加矣。所以,他纵身诗台,踏歌而来。热爱毛泽东,喜读毛泽东诗词,是盛法老唱和毛泽东诗词最主要的原因。
        行文至此,我不禁想起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高亨先生在1963年12月写的一首《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高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先秦文化史研究的著名学者。终此一生 著述17部,可谓等身也,其著作被毛泽东誉为“高文典策”。高词曰: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州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炎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
        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高唱,流韵壮东风。
        这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文人对毛泽东全面而正确的评价。毛泽东为中华民族所作的贡献,历史自有公论,正像毛泽东的《念奴娇˙昆仑》词意:“千秋功罪,后人评说”。而文人们仅仅是评论毛泽东诗词。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泽东诗词》是这样,盛法老的《念奴娇˙昆仑》也是这样。
        高亨教授的这首词是毛泽东生前最欣赏的一首和词,我以为,与盛法老的《念奴娇˙昆仑》,可称为唱和毛泽东诗词的词中双璧。

     

     

    844221368139188705_副本.jpg

    耿汉东先生

       (作者系淮北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主席,诗人,文学评论家。已出版诗体文学评论集《诗说古风》 古典文学鉴赏集《走进婉约》 毛泽东诗词评论集《龙吟千年》 文学评论集《相坛纵论》《纵论江淮》 散文集《远去的牛歌》等14部作品。)

     

     责任编辑:孙克攀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