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华元(中)
97、郑昭宋聋
自惭当日诟言宋,假道申舟心自明。
楚地己然江月下,何由昭武与聋兵。
题解:这是楚人申舟对郑宋两国不同的看法。意思是说郑国人聪明智慧,明白事理;而宋国人则不谙事理。后以“郑昭宋聋”比喻情况不同。例句: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 郑 昭 宋 聋,一以免患,一以召祸。
出处:《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於齐,曰:“无假道於宋。”亦使公子冯聘於晋,不假道於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
98、鞭长莫及
天下何存久友谊,春秋尤以图私益。
宋危晋静隔烽烟,只道路穷鞭失迹。
题解:指虽然鞭子很长,但总不能打到马肚子上,比喻距离太远而无能为力。例句:宋 .李之仪 《雷塘行》:鞭长不能及马腹,有限生涯时苦促。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楚子伐宋。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99、投袂而起
君国威威立战心,壮夫断腕动沉吟!
九州雄起凭栏意,王霸丰姿说到今。
题解:这是形容华元杀了楚使后,楚王愤怒的样子。投袂:挥动袖子。后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动起来的神态。同源典故:奋袂而起, 攘袂引领 ,投袂援戈 ,投袂荷戈。例句:南北朝·刘义隆诗:楚庄投袂起,终然报强仇。
出处:《吕氏春秋·行论》:楚庄王使文无畏于齐,…乃杀文无畏于扬梁之堤。庄王方削袂,闻之曰:嘻!投袂而起!。
100、履及剑及
华元何必杀申侯,惹得君王恨不休。
腰细何堪双捧履,剑横楚帐使人愁。
题解:。楚庄王听到申舟被杀的消息后,从王宫寝室蹦起来就往外跑,捧鞋官捧着鞋追到宫门内才给他穿上鞋,负责捧剑的捧剑官追到王宫门才给他佩上剑。后以之形容怒不可遏,急不可待。同源典故:剑履上殿 ,剑及屦及。例句:近代.蒋经国:剑及屦及,向前迈进。
出处:《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
101、易子而食
楚击睢阳杀气生,剑飞南帅夜谈兵。
纵然饿毙邑中士,决不城头立旧盟。
题解:交换子女以煮食充饥,极言天灾人祸所造成的惨象。例句: 唐 杜甫 《别唐十五戒》诗:“飢有易子食,兽犹畏虞罗。”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耿汉东先生
【诗人简介】耿汉东,安徽省濉溪县人,诗人,文学评论家,地方文化学者。1993年开始创作并在发表作品,先后出版并再版了18部作品。其中《淮北的成语与典故》、《淮北的历史人物》两书,分别被安徽省社科联评为2015年度、2019年度优秀社科读物。现为安徽省诗词协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孙克攀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