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史阖家徒显班,
首开断代作编年。
两都章句洛京晟,
数辈史书寰宇传。
若解讖言醒虎义,
岂来勒石隐忧篇。
文人侵恶相轻始,
堪笑荒坟笼野烟。
小 记
庚子暮秋,余和牛兄家强西安采访间隙,挚友相邀往宝鸡采风,途中过班固墓,随下车拜谒。班固墓方圆不足半亩,在熙熙省道旁,三面环农田,荒冢寒烟,甚为凄凉。
遥想当年,扶风班氏家族,一门鸿儒,皆有修史之好且建树斐然,时至今日无步后尘者,班固更开断代纪年之先河,后人与太史公合称“班马”。
刘秀东汉政权建立后,定都洛阳,但前朝遗老及关中上了年纪的士绅们仍怀恋西汉建都长安的热闹场面,认为东汉建都洛阳是错误的,希望朝廷迁回长安。班固认为政治中心的东移,更能稳固皇权统治,故洛阳更适宜建都。为稳定人心,于是作《两都赋》,盛赞东都洛阳规模建制之美,并从礼法的角度,歌颂光武帝迁都洛阳、中兴汉室的功绩,宣扬洛阳建都的适宜性。把洛阳都城形胜、街市繁华,还是郊野气象、农桑丰硕,都有具体而生动的艺术表现,做到了文赡而事详 ,引人遐想。
班彪及子女三班(班固、班超、班昭),数代人的努力,终于修成《汉书》史典,成为世界历史了解两汉文化的媒介。《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形成了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
建初四年(79年)十一月,当时由于经学流派的繁衍,解经歧异很大,影响经学的传播和发展 ,章帝下诏诸儒大会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以促进儒家思想与谶纬神学紧密结合,会议历时一个多月才结束。 班固以史官身份出席会议,并兼记录。会后他按章帝的旨意,将会议记录整理成《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傅毅与班固都是东汉有名的文史学家,均为扶风人,汉明帝时期,神雀群集,明帝要求百官作《神爵颂》,班固、傅毅献赋,均得到了汉明帝的称赞,平分秋色。汉明帝时期,神雀群集,明帝要求百官作《神爵颂》,班固、傅毅献赋,均得到了汉明帝的称赞并认为两人平分秋色,不分伯仲。班固心中颇有不平,在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讥讽傅毅“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引出了“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的千古话题。
班固也像其他政客一样,努力的想进入朝廷高层,于是走了一个捷径,随窦宪远征北匈奴,窦宪大军在稽落山作战,大破敌军。敌众溃散,单于逃走。班固作《封燕然山铭》并燕然勒石记之,对窦宪北征匈奴大加歌颂。
班固从窦宪北征匈奴以后,进入窦宪幕府。此时的窦宪,因为平定匈奴有功,威名大盛,心腹众多,官员进退都由他一人决定,朝臣震慑,望风希旨。永元四年,窦宪密谋叛乱,事发被革职,回到封地后被迫自杀。 班固与窦宪关系密切,因而受到株连,也被免职。 洛阳令种兢对班固积有宿怨, 窦宪案发后,种兢借机罗织罪名,大加陷害。班固被捕入狱,同年死于狱中,年六十一岁。余认为,既知谶学,却燕然勒石不知有遗祸也,孰过?争名相轻,过后荒冢野风,何用?
孙克攀先生
【诗人简介】孙克攀,字若水,号玄子. 艺术评论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诗词协会宣传部副部长、CCTV《发现之旅》对话品牌栏目组副主任,现任《中国国风网》主编。
责任编辑:张伟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