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溪口风光不受尘,人文更见墨潘新。 
范公留得清幽韵,已促吾曹赋锦春。 
 
(二) 
风骚引领动征尘,古镇文坛曙色新。 
更得诗书添罨画,襟怀别样报尧春。 
  
(三) 
道林山上远红尘,凤坞村头景物新。 
我欲抱琴邀墨客,飞翰尽入画堂春。 
 
(四) 
纸马扬蹄扫路尘,板龙喜报国遗新。 
旗锣伞铳清溪沸,风雅山乡毓秀春。 
  
(五) 
文昌阁可避烟尘,正谊堂犹物候新。 
今把西山鸡血石,刻镌山水一犁春。 
   
(六) 
波动河灯已洗尘,旋山下见四时新。 
胜景当讴犹击节,笔下桃源不负春。 
  
(七) 
今人不步阮嵇尘,文字均无李杜新。 
欲意吟坛追白傅,同胞三进殿催春。 
  
(八) 
云水鸥盟欲避尘,雪泥鸿爪总涵新。 
沧桑历尽斯文在,剪雨裁风欲及春。 
  
(九) 
狂客回乡洗旅尘,诗吟一动晚晴新。 
先贤圭臬当高仰,欲写山河万象春。 
  
(十) 
碧溪潋滟洗游尘,紫气氤氲每自新。 
千载遗风文脉在,清音雅韵借熙春。 
  
敬请雅正   於越散人  朱超范  己亥初秋 
  
   
摘得宋以降吟咏河上古诗十首,步其原韵和之 
朱超范 
寄题溪口广慈院 
宋·范仲淹 
越中山水绝纤尘,溪口风光步步新; 
若得会稽藏拙处,白云深处亦行春。 
和诗 
绿溪碧净洗游尘,河上清波罨画新。 
道是山乡藏锦绣,花羞柳妒夺熙春。 
  
   
题广惠院慈躬上人禅房 
宋·唐询 
溪口相传地最灵,其间风物与人情。 
钟声夜到江头尽,云气朝从槛外生。 
几幅经绡供画笔,一林秀竹寄闲清。 
闭门终日无尘事,卧看南山日晦明。 
和诗 
脉脉溪流水性灵,桑榆景色最关情。 
修篁掩映随烟翠,嘉树葱茏带霭生。 
咏昔范公留胜迹,吟今百姓赋幽清。 
郊游尽得无穷趣,南部花园照眼明。 
  
   
广惠禅院 
宋·叶清臣 
云中老树冷萧萧,溪上僧归倚画桡。 
谁为秋风乘兴去,松窗先听富春潮。 
和诗 
谁携桂色漫香萧,只惜碧波无竹桡。 
斜照渐低风渐急,霞光已接浙江潮。 
  
   
	广 恩 寺 
宋﹒元绛 
云外轩窗切斗牛,悠然山路亦生秋。 
青山屈曲无重数,拘束溪光款款流。 
和 诗 
莫问因何风马牛,天空雁字送清秋。 
时轮驶却知多少,皆与溪波自在流。 
  
   
  
广 恩 寺 
宋﹒钱彦远 
寺跨长溪山四围,松杉微径尽莓苔。 
山前潮上不须看,常恐尘埃随水来。 
和 诗 
石磴松根紫翠围,白云落处印苍苔。 
茶烟雾里藏佳酿,为有清吟远客来。 
   
过溪口广慈寺 
宋﹒刁约 
(其一) 
赏遍林泉去未能,却来溪口访岩僧。 
为观远景忧奇处,更陡危亭最上层。 
和 诗 
学道求仙力未能,如今寺圯暂无僧。 
林泉此处停黄鹤,翮展恐临云半层。 
  
过溪口广慈寺 
宋﹒刁约 
(其二) 
云吐前峰疑霈雨,泉飞别涧旋凝冰。 
陋容憔悴烦躬笔,待结钱唐九老朋。 
和 诗 
风紧冬逢寒夜雨,笔勤不结砚池冰。 
青山满目登高眺,诗客尽邀君子朋。 
  
 
过渔浦作 
宋﹒刁约 
一水相望越与杭,渡头人物见微茫。 
翩翩商楫来溪口,隐隐耕犁入富阳。 
市肆凋疏随浦尽,山峰重叠傍江长。 
民瞻熊轼咸相谓,太守经行此未尝。 
和 诗 
吴越飘流一苇杭,悠闲回首隔苍茫。 
清风时起临溪口,云阵频浮露夕阳。 
翠竹缘岩蓝霭积,青山入浪碧天长。 
季鹰底事牵乡思,鲈脍黄鸡唤客尝。 
  
过溪口广慈院 
 宋·吴处厚 
数日高陪使骑行,青山好处屡逢僧。 
坐禅庵邃云为屋,会景亭高石作层。 
大旆晚穿松壑雾,瘦筇寒卓瀑泉冰。 
此游不减白莲社,慧远宗雷共一朋。 
和诗 
云游衣钵路难行,常见街头有发僧。 
打坐当临三宝殿,学禅待上几高层。 
老君释化瑶池雪,佛祖融开蟾阙冰。 
物外悠然留鹤迹,慈悲苦乐共良朋。 
  
  
道林山 
清·毛远公 
七月新秋天气清,道林山上晚钟鸣。 
闲来楼上看山色,一片溪光竹里明。 
和诗 
层峦拥翠不胜清,头顶碧空寒雁鸣。 
野阔天高云色淡,秋山一片晚霞明。 
  
  
朱超范先生 
  
责任编辑:孙克攀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