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
<一>
洛水通淮日夜流,渚荷玉树不曾秋。
十年士女河边骨,①一笑君王镜里头。②
月下虹霓生水殿,天中丝管在船楼。
繁华往事云烟过,儿戏江山无那愁。
注①十年:指隋炀帝执政十几年,开挖运河,无数服役女死于非命。②一笑:炀帝曾揽镜对萧后说:“好头颈谁当斫之?”喻炀帝死期不远。
<二>
夜思从来碧水同,运河两岸百花红。
帆樯千里开清晓,箫鼓中流韵晚风。
画舫不迷隋代路,船楼应照美人容。
奇闻轶事传天下,漫漫隋堤绿柳中。
<三>
日上三竿破晓天,龙舟丝管拂云烟。
万船灯火长明夜,千里笙歌不教眠。
雨打隋堤原未湿,风吹红袖欲登仙。
光阴荏苒穿梭过,古迹犹存倍悄然。
大运河前身
<一>
江河遗迹古今秋,战国鸿沟青史留。
互助经商临圃泽,浅深漕运见凉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百里朱帘晴不下,银罂翠管满红楼。
<二>
鸿沟远古早通波,处处兴隆夜夜歌。
日照渠中清影美,月明水上好风多。
魏王去后存遗迹,霸主归来葬绮罗。
青史昭昭留撰记,绿杨催折旧官河。
<三>
千秋往事说鸿沟,当昔豪华今在无。
水势横来控淮泗,地形前下瞰凉都。①
千商落日船交尾,百市春风酒并垆。
此刻休忘原有景,昭昭青史写明珠。
注①凉都:指开封。
通济渠的繁荣
<一>
隋堤垂柳袅烟村,隋代风流千古闻。
酒旆时遮看竹路,画船多系种花门。
曾逢粉黛当筵舞,未许笙歌避吏尊。
富贵繁华无对比,扑襟丝雨总消魂。
<二>
迤逦隋堤艳景明,竹楼闹市卖花声。
红桃水暖春偏好,绿稻香含秋最清。
合有管弦频入夜,那教士女不空城。
金迷纸醉歌残后,戏韵琴声到五更。
<三>
绿油春水木兰舟,步步亭台邀逗留。
千里画图新阆苑,二分明月旧凉州。
空怜好酒还斟酌,莫倚清歌漫唱酬。
队队宸游来侍卫,天章捧出殿东头。①
①天章:指隋炀帝的诗文。
隋炀帝的奢靡
<一>
琉璃一片映珊瑚,上有青天下有都。
岸岸华灯开画锦,船船玉索曳歌姝。
二分明月受光避,千队骊龙逐仗趋。
不为水嬉夸盛世,万人连夕乐通衢。
<二>
锦缆朱栏彩鹢群,长河春暖气如薰。
倒窥银海千枝焰,迸散金波五色云。
雁齿初装红有晕,鱼鳞不动水无纹。
君王到处极行乐,犹自笙歌夜不分。
<三>
繁华何处说隋炀,犹忆东巡乐未央。
几万纤夫人影乱,三千舞女棹歌长。
金光夜夜飞隋苑,彩旆天天映水冈。
全盛运河如一梦,荒唐透顶欠思量。
通济渠的落寞
<一>
暮雨通渠落寞来,悲秋欲访旧时台。
吹箫不见珠帘卷,叠鼓如闻瘴气开。
锦殿千年炀帝恨,北风一夕庶民哀。
元朝湮塞无人管,历历山河枉费才。
<二>
通渠遗迹旧时留,千载繁华梦不收。
荒草远侵隋苑道,朽杨空认汴河头。
华堤销尽负明月,文物凋零思画楼。
青史已成真实事,河床淤塞水无流。
<三>
二月通渠客不行,污泥路上雨初晴。
最怜宋代伤城后,犹有隋家水调声。
往日繁华存史册,早春城郭系民生。
千秋呜咽文泉水,万世樊川别有情。
淮北隋唐大运河考古
<一>
贵馆珍玩水石清,通渠此处最知名。
横陈图史常千架,供给文人看一生。
客聚码头遗址在,物存柳孜玉通明。
运河考古成功大,曾识当年建筑英。
<二>
考古通渠夜泊船,隋唐文物客昂然。
关门仍旧千樯塞,市井重新百货填。
商贾不离争利地,儿童谁识破残年。
当时百万人同尽,博得专家史相传。
<三>
考古迎来盛世通,专家一眺运河宫。
好来看物凭史记,会待科研重古风。
月度开元文细细,烟环嘉佑字蒙蒙。
隋唐宝器知多少,俨在相城一馆中。
莺啼序·通济渠的繁荣
三月通渠口,多少游丝浴鹭。正潋滟,文縠初平,金堤种满芳树。屏幕津楼斜蘸水,秋千春院闲吹絮。喜新衣初试,画艇轻轻摇去。
阵阵鬓丝,层层帘影,齐向长河渡。隔船纱、袅袅亭亭,影落渌波深处。照菱花、水面明妆,唱竹枝、风前诗句。又东园,早杏才红,金铃争护。①
注①金铃:古人用以惊吓鸟雀,保护花木。
画屏秋色·通济渠的落寞
野照通渠塞。远近处,气象萧条至极。贫庶音遥,青楼梦香,玉钩人寂。何处认隋宫?见衰草寒烟堆积。攒一片,伤心泪。听柳外哀蝉,风高响殢。如诉兴亡旧恨,声声无力。
往昔,可叹凄恻,莫再问、锦帆消息。竹西歌吹,淮南笙鹤,尽成陈迹。转眼又西风,高飞大雁重离北。落叶千丛萧槭。万事总销沉,惟有长空皓月,曾照昔人颜色。
【注】中国运河有两个系统:一个叫京杭大运河,另一个叫隋唐大运河。它们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运河,时间不同,地理不同。隋唐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到南宋后期,河道淤塞,运营了500多年的该河道彻底废弃。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会稽(今绍兴)、宁波。
隋唐大运河途经豫、皖、苏三省,在安徽境内有150多公里。当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通济渠出河南后,经安徽淮北、宿州、泗县,在江苏盱眙入淮。安徽境内的隋唐大运河除个别段落被改造使用至今,其余段落已淤塞。目前,唯一“存活的”的隋唐大运河遗址处在濉溪县境内,西起唐河交叉点,横穿泗城后向东北至濉河,全长约25公里的,遗址基本保持了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原貌,功能已经发生改变,但仍可发挥着灌溉、分洪的水利作用。
董宏略先生
【诗人简介】董宏略,安徽淮北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相山区退休干部。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文学艺术家协会顾问、安徽省太白楼诗词学会理事、淮北市诗词楹联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获中华诗词终身荣誉奖。出版《啸歌讴吟》、《豢龙秋韵》《豢龙文薮》三部诗词著作。
责任编辑:孙克攀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