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刀 行
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之际访台儿庄英雄李宗岱老人于重庆桂花园,听老人言当年战事,历历如在目前,为之感奋动容者良久,归作此篇。
寇氛东来何猖獗,
神州陆沉天柱折,
一夕烽火遍地燃,
映红卢沟桥上月。
雄狮怒吼气如山,
百万义军出边关,
慷慨高歌大刀曲,
不灭倭寇誓不还。
旌旗猎猎日色微,
台儿庄上战火飞,
枪炮齐鸣风云变,
鬼哭狼嚎势可危。
家园转眼成焦土,
尸骸枕籍讵可睹,
男儿裂眦仰天号,
横刀顿作冲冠怒。
为国尽忠掏肝肺,
阵前挺出敢死队,
三尺刀锋闪寒光,
要劈鬼子头颅碎。
队长姓李名宗岱,
家本山东烟台外,
十九学得武艺成,
北方军校少壮派。
是时风静天渐黑,
奇兵未许鬼神测,
忽如猛虎下山来,
大刀翻飞齐杀贼。
宗岱举刀独高呼,
宁死不做亡国奴,
左砍右劈入敌阵,
刀光闪处血模糊。
中有一倭剑出鞘,
八格牙鲁哇哇叫,
两刃交锋斫有声,
生死瞬间信难料。
勇士腾起作鹰姿,
凌空舞刀似电驰,
一声咔嚓魂已断,
污血飞溅湿戎衣。
归罢无暇论战功,
又闻村前炮声隆,
大刀未磨甲未解,
重上战场挫敌锋。
天际漫漫走黄埃,
敌弹隔阵忽飞来,
一目中弹穿耳出,
肝脑涂地何壮哉。
壮哉大难竟不死,
辗转救治三千里,
陪都新闻传纷纷,
独目虎将名遐迩。
丈夫所思在战场,
岂甘伤残久卧床,
起望中原烽烟远,
壁上大刀夜生芒。
挥毫疾书坚请战,
独目犹堪赴国难,
报仇雪恨死不辞,
何况手足尚强健。
库部恤金八百两,
分文不受充军饷,
临行击楫誓中流,
大刀一曲再三唱。
沙场重到战犹烈,
阵前白骨纷如雪,
八年圣战不寻常,
河山寸寸皆是血。
壮士百战终凯旋,
解甲结庐字水边,
六十余年如一梦,
梦中大刀犹蹁跹。
英雄老去人不识,
小巷深处独栖息,
惟有年年胜利日,
倚杖犹能话往昔。
我仰英名如传奇,
何幸一瞻松鹤姿,
头上点点弹痕在,
想见当年血战时。
为我重唱大刀歌,
忽如黄河乍扬波,
豪气不减出征日,
令我慨然泪滂沱。
附关东徐长鸿先生高评:
陈仁德先生以大刀行咏抗战之英烈。铺陈处,刀光血影,豪气淋漓。转折处,一唱三叹,低回不已。诚乃歌行之佳制。
云南李光平先生高评:
诗如电影将当年战事展现于读者眼前,讴歌英雄高品,怜惜英雄暮年窘境;
结构大开大合,叙事波澜起伏;
状景形象,写人由群体及个人,层层推进,刻画传神;
诗人取法乐天,加之多年从业媒体,故语言通俗顺畅,时语口语倭言入诗,而剪裁雅驯;
韵脚选字平易,平仄韵交替,情调沉郁用仄韵,高昂用平韵,用散句却能疏朗,偶用顶针,读来一气呵成,颇富音乐美;
诗可风,可雅,可颂,当颂英杰,此作得之;
该题以七言长篇写之,写得惊心动魄,以五古写则无此力量,以律绝写则如蜻蜓点水,选体得当。
胡荣华先生高评:
新闻人玩旧体以担道义,裁历史以为长歌,为幸存老兵扬名立万,为抗战历史正本清源,其中当之无愧者,首推重庆仁德兄!
责任编辑:孙克攀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