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女性作家的婉约词(歌妓群体)
在明末的词坛上有一组秀外慧中的歌妓们,她们在明末的词坛上有的纵情欢唱,有的含泪低吟,歌尽了婉约派的风流。首先解读马湘兰的词。马湘兰为明末金陵名妓,貌本中人。而放诞风流,性情豪爽,且善解人意,常常挥千金以赠友人。曾慕明末苏州王稚登诗名,竭力追随,然终未能嫁与此人,但当王七十寿辰之时,马湘兰买船并携数十名少女南下庆贺,在苏州歌舞三十日不息。但回到金陵后即一病未起,礼佛端坐而逝。马湘兰也是明代著名画家,工诗善词。请读《蝶恋花·天香馆寄陈湖山》:
阵阵东风花作雨。人在高楼,绿水斜阳暮。芳草垂杨新燕语,湘烟剪破来时径。 肠断萧郎纸上句。深院啼莺,撩乱春情绪。一点幽怀谁共语?红绒绣上罗裙去。
这是一首暮春怀人的词,不难看出里面有一丝淡淡的哀愁。一阵春风吹来,枝上落花如雨,远处的河面,斜阳脉脉。其情其景总是让人伤感的,更何况自己心爱的人犹如萧郎一样,从此杳无踪迹。那么,自己的一点幽怀向谁诉说呢?词人在这里化用了唐人诗句: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联想马湘兰未能如愿嫁与王稚登一事,可以想到词人此刻的心情应是十分难过的。但该词妙处在于,作者并没有写出十分伤情,没有呼天抢地的悲情。词人的悲情是淡淡的,她以极其细腻的笔法,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给读者以更大的空间去想像、去思索、去体味,而读者恰又能准确理解词人的真正心情,这也正是该词艺术力的所在和成功所在。
在明末词坛上还有一个青楼女子不应被忘记,她就是王微,本为扬州歌妓,后来从良,嫁给东林党人许誉卿。其小令写得轻柔含蓄,风格和婉,喻意清新。请读她的小令《捣练子》:
心缕缕,愁踽踽,红颜可逐春归去。梦中犹殢惜花心,醒来又听催花雨。
这是一首写春愁的小词。她以春夜里风雨吹花的意象以及在春天里词人愁绪满怀的形态,来表述自己红颜渐老、年华易失的心情。该词完整而成功地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境,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家们,习惯用惜春、惜花来表现自己对年华的感叹。在该词中:“红颜可逐春归去”就最好地体现了这种文化意蕴。在结句中之“醒来又听催花雨”则是在响鼓中又重敲了一下,在惜花之心正浓时,眼前又传来风雨声,风雨依然在摧花,时光依然在飞逝,故自己的心情依然很沉重。应该说这首词韵味十足,也准确地写出了一个青楼女子惧怕红颜老去的心态。
在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中谈到郑如英时说:“(她)字无美,金陵旧院妓,首推郑氏,韶丽惊人。”在《众香集》小传说郑如英,无美南曲妙姬,风姿清丽,神采秀发,而气度潇洒,无脂粉态。这是在古集中人们对郑如英的描述。现请读《临江仙·芙蓉亭怀郑奇逢》:
夜半忽惊风雨骤,晓来寒透衾裯。萧条景色懒登楼。衡阳归雁杳,幽恨上眉头。 台空院废人依旧,月沉云淡花羞。芙蓉寂寞小亭秋。黄花伤晚落,相对倍添愁。
这首词是深秋怀人之作。该词言浅意深,情景交融,比较委婉地表达出对自己心上人的思念之情。上片结拍二句尤佳,“衡阳归雁杳,幽恨上眉头”。宋李清照在《一剪梅》中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是清照写离情别绪的,是怀念其夫赵明诚的。而郑词化意李词,显而易见,那肯定是思念情郎的。而“萧条景色懒登楼”句则更佳。宋范仲淹在《苏幕遮》有“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词是说不要上楼,而郑词则是懒上楼,同是伤怀念远,为何同有这种心情呢?郑如英是因为“衡阳归雁杳”。语出范仲淹《渔家傲》“衡阳雁去无留意”。郑用衡阳归雁是候鸟,是说她想念的情郎至少一年来没有音信了,那么,女主人公的忧愁就可以理解了。接下来词中“月沉云淡花羞。芙蓉寂寞小亭秋”,词人以细腻的笔轻轻地勾勒出女主人公目光所及的深秋的景致,亦显空灵,使人马上想到宋秦观《浣溪沙》中“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于是,词人的愁在结拍二句中出现了,“黄花伤晚落,相对倍添愁”。而宋李清照《声声慢》中则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而此时词人的愁是没有李清照之重的。还是与李清照另一首《醉花阴》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词意更相似。
【作者简介】耿汉东,安徽省淮北市人,诗人,文学评论家,地方文化学者。先后供职于中共淮北市委宣部和淮北日报社。喜欢读书,敬畏文字,己创作出版17部作品,主编8部诗集。现为安徽省诗词协会副会长、淮北市诗词学会主席。
责任编辑:孙克攀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