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律诗三要素:押韵、平仄和对仗。当然,律诗最起码的要求是字数句数的要求。五律是五言8句40字,七律是七言8句56字。
字的四声(平上去入),既是辨识平仄的基础(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上去入是仄声),也是和押韵密切相关。
平仄和押韵在律诗中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在此我只谈谈对仗以及我在律诗中运用对仗的创作体会。
对仗既是格律诗的重要要求,也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格律元素。它汇聚了结构形式美和声韵音乐美,使所欲表达的内涵、意境、情怀绮丽隽永,富有感染力。
对仗是一首律诗的发光部分,甚至是核心部分。律诗的思想性、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对仗的艺术技巧而得到表现和升华。诗人的文学功底、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对仗创作中也能得到体现。所以,律诗创作,必须花大气力写好对仗。
一、对仗的概念
对仗是由骈偶句发展而来。在诗词中,对仗的概念就是指词句相对偶,平仄声韵符合格律要求。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字、词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整齐匀称,互相映衬,富有变化。使用对仗这一手段,可以充分表现格律诗的工稳、精炼、典雅。
历代诗人,尤其 唐宋诗人在律诗对仗上有不少苦心孤诣的追求和精雕细琢的实践,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句佳对。其中,唐杜甫、宋陆游为最。毛泽东公开发表的律诗虽然不多,但其律诗中的一些对仗是非常独特、精湛、出色,令人印象深刻的。
二、律诗对仗的基本要求
简言之,词性相同(近)、平仄相对、结构一致、避免重复。具体分说可列七项。
1、 对仗联上下句对应位置的词,词性要相同。
此处词性与现代汉语词性划分不尽相同。律诗中词性分为九类,也有分为十三类甚至更多。为了便于记忆,归纳为“动、数、位、代、名,颜色、副、虚、形”十字九类。词性相同是一般规律,词性不同也可相对。古今律诗中,以现代汉语的概念,不及物动词与形容词相对就很常见。名词也可以与代词、数词、量词、形容词等形成对仗。在下面讲对仗的分类时我会举例说明。
2、 对仗联上下句对应位置的词,词义要相近或相关或相对。
3、 对仗联上下句(语法)结构要相同。
所谓结构,汉语语言六大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如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此联上下句都是主谓宾状句式结构。
4、 对仗联上下句的节奏要相同。
读音通常都是2221节奏或者都是2212结奏。当然也有其它较少见的读音节奏。
5、 如果使用叠音词、连绵词、重复词,在对仗联上下句的位置必须相对应。
6、颌、颈两联对仗结构、节奏要相异。
7、 对仗联声律符合“三相——相邻、相对、相粘”。
就是说,一句诗内平仄节相邻(相间),一联内的两句平仄节要相对(相反),两联之间相邻的两句平仄节要相粘(相同)。简言之就是要符合律诗的平仄要求。
三、对仗的分类
中外古今,长久以来,有众多的分类方法。日本和尚空海《文镜秘府论》总结唐代对仗,归纳为“二十九种对”,实在是“博采而未精研”。
若按内容分类,可有言对、事对以及正对、反对之分。
通常按对仗形式宽严不同,有工对、邻对、宽对、错综对之分,此乃四大对仗分类。
从对仗技巧层面来看,对仗尚有借对(借音、借义对)、自对(当句对)、流水对、字面对、扇面对(隔句对)等等。
这里,就四大对仗分类简要介绍一下,首先说一说工对和宽对。
工对,又称严对。严格遵守“六相”原则,即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合、节奏相同、平仄相对、意义相应。
王力《诗词格律》将实字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宮室、服饰、植物、动物、形体等类别。除了实字,还有一些字也可以明确分类,如方位、数字、颜色、人伦、称谓等。
唐·上官仪《诗苑类格》有“六对”“八对”之说,引诗曰:“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砌下花徐去,阶前絮缓来。”就是字字工整的对仗。当然属工对。
大家都熟知的七律: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一首千古绝唱的七律诗,明·胡应麟《诗藪》称此诗“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九九重阳,登高远望。慷慨激越,气势雄壮。句中有对,四联用仗。
又如:李白《登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宮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再如:毛泽东《送瘟神二首》之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宽对,则是对“六相”的要求比较宽松,主要是词类可以不拘,相同的词性不再分类,语法结构也可以有异,甚至允许局部不对。
虽然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但是在宽对,仅仅以词性分析对仗,既不准确,也不全面。因为相同的词性肯定可以形成对仗,如名——名,动——动等。但是不同词性的词也可以形成对仗。
比如,“自信胸中无一事,得居林下作闲人。”一对闲是数词对形容词。
“解带千山雨,谈天一片云。”山对片是名词对量词。
“白气夜生龙水,碧云秋断鹤归天。”在对归是介词对动词。
“鼎鼎百年皆梦幻,悠悠万事判穷愁。”皆对判是副词对动词。
“海国烟霞笼宝树,一天星斗灿云河。”海对一是名词对数词。
同样在宽对,仅仅用结构分析对仗,也既不准确,也不全面。
如“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何在对欲狂,何在是宾语前置,欲狂是动宾结构。
如此等等的宽对,在前人浩瀚的诗海中,随处可见这样飞溅的朵朵浪花。
邻对是介于工对和宽对之间的一种类型较工对为宽,较宽对为工。
邻对,是指在一联上下句对应位置用词意门类相邻(或比较接近)的词互为对仗。比如天文与时令、天文与地理、器物与衣饰、花木与鱼虫等。有《格律诗入门》专题列出邻对二十类,可供参考。
如白居易《感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头、地人都不同类,此为邻对。
李商隐《筹笔驿》:“徒令上将挥神笔, 终见降王走传车。”笔对车,文具对器物。
李贺《七夕》:“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鹊对花,鸟兽对花木。
鲁迅《亥秋残年偶作》:“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海对风,地理对天文。等等。
错综对则是对仗的一种特殊的形式,一联的上下句形成对仗的字词不是处在相对应的位置上,而是发生了错位。
杜甫《秋兴八首》之八中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有句:“裙拖六幅湘江水,鬓响巫山一段云。”初看不对仗,再看上句中“六幅”对“一段”,“巫山”对“湘江”,是错综对。
事实上,古代汉语没有我们现在说的那么复杂,词类基本归为两大类,即实词类(名动形代数)和虚词类(副介连助语气)。通常只求实词相对,虚词相对,形成对仗。
四、 对仗在律诗中的使用位置
一首律诗,四联(首颌颈尾)八句。有人说对仗在律诗中的使用位置包括长律在内共有九种类型。我看还不止。但通常在颌颈两联应用对仗。也有三联对仗,但不多见,四联对仗则极少见。只要是颌颈两联用对仗,即是正格,包括三联、四联对仗。
其余对仗格式应用则为变格。常见的变格对仗有:
只在颌联用对仗。如李白《宿五松山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仅颈联对仗,称蜂腰格,又称贫对仗。如李白《塞下曲之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王维、李白、杜甫、元稹等人都常用此格。
首颌两联用对仗。如杜甫《客亭》: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漂零任转蓬。
首联颈联用对仗,颌联不对仗,把本应在颌联用对仗而前移至首联,“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故称偷春格。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辅三秦,烽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藏春格 首联颌联不用对仗,颈联尾联用对仗。如杜甫《早花》: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
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
直苦风尘暗,谁忧容鬓催。
更有甚者,整个律诗全篇无对仗,谓之流水句法。乍看似乎不合律诗体裁,但此类诗却多有名篇传世。如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 ,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 ,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 ,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 ,枫叶落纷纷。
又如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常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在,日暮空闻钟。
此类诗都有充实的内容、丰沛的情感,优美的意境,高超的语言技巧,未用对仗,尽兴挥洒,千古流传。这是我们初写格律诗者所望尘莫及的。不要以此说事,我们写律诗也可以无一联对仗。事实上,自唐以后不用说全诗不用对仗,就是变格对仗也很少了。
五、对仗中用典
引用古籍词语或历史故事,含蓄而丰富地表达有关内容、思想和情感,是为用典。“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刘勰《文心雕龙》)
用典是基于广博的学识和神来的灵感,是一种精练的语言文学艺术。若用典准确得当、自然贴切,往往言简意赅,点石成金。用典可以使文辞妍丽,声韵和谐,对仗工整,结构严谨。
唐宋诗人用典者众,唯有李商隐极好用典,也是用典高手,常常是一首诗内连用几个典故。
如《泪》几乎句句用典: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凡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姿台秋入寒,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河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这首七律说了七种泪,六种用典(戚夫人囚在永巷的泪、娥皇女英思夫的泪、怀念羊祜的百姓泪、昭君出塞的泪、霸王别姬泪、文人离别灞桥泪)最后是自己的泪。鲁迅曾说,与李商隐“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用典太多,连鲁迅这样的文豪都不满,一般读者见到众多的典故,岂不如坠下五里雾中?
本人律诗对仗写作中也学过用典。如:
【 澳宝赞】
金银珠宝世人痴,欧泊繁星更足奇。
沉寂一生如梦幻,斑斓七彩胜虹旗。
宙斯眼泪千年化,艳后情环万美思。
尤物莫非缘故国,女娲炼石补天遗。
注:欧泊,即澳宝,絢丽七彩,每颗澳宝都是独一无二。国际市场上的澳宝95%来自澳大利亚。神话中它是宙斯眼泪所化,野史中它镶嵌在安东尼送给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的指环上。
【悉尼秋夜思】
茫茫天际少星辰,倚柱无眠忆故人。
难忘赏花同醉酒,欲藏怀旧独垂纶。
龙吟何处除寥寂?狮吼如今可怨嗔?
落叶知秋总惆悵,有谁伴尔去游春?
用典要贴切得当,自然入诗。切忌滥用,文不对题,堆砌斧凿,晦涩难懂,索然无味。
用典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尝试。用典好不好,不在生熟多少,而在驾驭能力,信手拈来,恰当无痕,含蓄典雅,耐人寻味,活色生香。
六、 本人在律诗写作中对仗技巧的应用
本人近几年写作七律逾六百首,对仗应用皆依正格,且多为邻对、宽对,偶有尝试错综对的创作。现撷取几朵野花小草,请大家评鉴。
1、工对
【澳洲蓝花楹】
南瀛处处美多娇,万绿丛中着紫袍。
倒挂金钟晨露醑,斜飞银竹晚春醪。
千山碧翠嗟吾老,四野丹青迷尔曹。
一片汪洋风逐浪,落英遍地似波涛。
【秋蝉(孤雁入群)】
泥中七载始成虫,化羽痴情唱大风。
一任骄阳凌柳翠,几经秋雨染枫红。
枯荷茎下藏新藕,寒蝉枝头恋旧功。
不叹韶华歌未尽,抱疏终老亦从容。
2、宽对
【水乡暮秋】
林荫尚有柳枝长,但见江郊草正黄。
鲜藕已然酬万户,枯荷犹未历初霜。
欲居窗下描心迹,且向花间寻菊香。
漫道西洋瑰丽景,水乡秋暮胜春光。
【晨曦曲】
莺啼鸟啭幔微开,一缕曦光照阁来。
好梦初醒犹断续,凉风乍起似徘徊。
闻鸡舞罢龙泉剑,倚马诗成鹤发台。
莫道桑榆皆晚景,朝阳晨露绝尘埃。
3、邻对
【忆农家作客】
农家屋后有条河,树上鸣蝉水里鹅。
老妪倚门望远客,小姑淘米摸田螺。
满园豆果新鲜菜,一网鱼虾香辣锅。
此景依稀常入梦,乡情无限感怀多。
4、错综对
【暮吟】
黄昏临晚近,过隙白驹驰。
每忆晴耕日,尤珍雨读时。
一生思报国,七十喜吟诗。
依旧青山在,新芽出老枝。
此五律首颌颈三联皆用对仗,首联为错综对。
5、流水对
【昙花一现为韦陀】
月下美人纤影娥,莲华妙法夜香多。
芳姿瞬息痴心女,素色千年苦恋陀。
莫道红颜皆祸水,须知碧树胜松萝。
无情菩萨有情泪,化作青云大雨沱。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