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间》出版了,这是淮北诗词界的一大喜事。
《山水之间》,是一部古体诗词集。应该说门类齐全,有近体诗、新古体诗、词和曲、现代诗。它以淮北农村新面貌为主题,以农村新生活为文化底色,讴歌村庄,讴歌农民,讴歌田野,讴歌党的农村政策,讴歌社会主义新农村。全书凡10章,约为200首诗歌词。在古体诗词逐渐退守到文学创作边缘化的今天,《山水之间》的出版,是尤为值得庆贺的。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我们生逢其时,无不倍感欣慰。诗歌历来都是时代变革的旗帜和战斗的鼓点,为时代鼓与呼是诗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淮北诗词楹联家协会适时而动,迅速抓住农村改革的题材,运用诗歌的各种形式,以宽阔的理性思维,来关照时代和现实。在《山水之间》里倾注了真情,写出了新意。
《山水之间》的新意在哪里?
一是集约式写作。限于体裁,古体诗词尤其是绝句,仅有20字。在当前的文学形式中,其信息量最少,而文学作品主要是向人们传达信息的。2014年的茅奖作品《天路》,已达400万字,其信息量悬殊何其巨也。所以,我们在《山水之间》采取百人同题,而致一阕千歌,使它呈现了多色彩、多情调、多音响、多层次的样态。这是一种地毯式的轮番轰炸,势必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理上的震撼。这种震撼和冲击,无疑给日趋式微的古体诗词创作带来一阵生气和生机。
二是有秩序的写作。在当前出版的新书,稍微留意会发现,有的书中有小说,有散文,有诗歌,甚至有报告文学,杂乱不已。其内容有:写景抒情、咏物言志、即事感怀、怀古咏史,种种不一。相对而言,《山水之间》是命题作文,需要作者对题材进行梳理、思考、沉淀,然后再次第而写。在不知不觉中,其创作的辩识度,己把城市写作的经验投射到乡村田野上。而且,是一种有序的投放。从而把我们深深爱意或乡土情怀,在农村气象和田园风光里得以释放。
三是题材选取精当。一般说来,即使在一个体裁之中,撰写着一类题材,那也要选择。正像《山水之间》中的农村题材一样,同样是身边事,眼前景,那也过滤和筛选。虽不似写小说一样,选取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选择时也要注意真实、具体、生动、典型等。只有围绕主题的选择材料,作品才是最有生命力。在农村场景的主题下,可以写出万千诗情。而《山水之间》对素材,经过集中、取舍、提炼,然后分十个方面,让诗人去畅想,去抒情,去讴歌,从而写出淮北农村改革四十年后的精神风貌和人文品质。
因为选材精当,《山水之间》的立意好。何为意,意是指作者创作的作品所集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意在文学作品中是一个重要的艺术概念。古代的文学理论家都十分重视诗中之意。《尚书•尧典》说:“诗言志,歌咏言。郑玄注解《尚书》说:诗所以言人之志,意也。《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由此可见,意才是古体诗词甚至是所有文学作品的灵魂。千百年来,千百万诗人,众里寻它千百度,并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掩卷而思,一阵田野的清风,仍在我们面颊上徐徐吹过。所以,从这个节点上说,《山水之间》是成功的,值得一读。从而使当代古体诗词的诗人在创作时有了警醒。
那么,它对当前古体诗创作的警醒在哪里?
一、旧瓶一定要新酒。旧瓶指的体裁,是形式,即指近体诗、词曲联。新酒是指题材,是内容。就《山水之间》而言,其吟诵的是新农村生活,并且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农村生活,这就是新酒。其作品,之于广大农民,之于当今时代,是礼赞,是鼓舞,是歌颂。这正是文学的社会功能。而纵观当今古体诗坛,其题材多为时序节令,伤春惜时,迎宾送客,喜山乐水。都是被古人写烂了的题材,没有一点时代气息。尤其是填词者,既用古人的曲调,又使用古人的辞句,甚至内容也未脱臼于原作者的意思,使人读时顿感一派陈腐之气。写出这样的作品,之于受众,之于生活,之于时代,其意义在哪里?历来是文章合时而著才有生命力。所以,旧瓶装新酒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更是继承和发扬。
二、选材一定要精准。描述农村生活,既使写出浓重的怀乡情结,并通过自己构建的审美话语,探究出人心的柔软,人性的幽深和人情的曲折,但也应在正能量的话语之下。电影《红高粱》《老井》《大红灯笼高高挂》都是叙述农村生活的,但它恰恰把农村中最愚昧,最落后的一面描写的淋漓尽致,并以此揭示我们民族的劣根。其作者以出卖祖宗的代价换取外国人的奖金和掌声。试问:我们的先人在酿酒时,何曾往酒糟里撒过尿?在哪部书里有记载?在电影中一再拍摄帝王翻牌御女,仍意犹未尽。写一个乡村豪绅,也挂灯笼睡女人。我就不明白了,究竟是他们的哪一代祖宗这样干过?同样的题材,《为奴隶的母亲》就不这样写。
同样事例如抗战题材,要么是神剧,要么悲凉。究竟作家们在选择题材时,有沒有标准,其底线在哪里?一个国家的首都沦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耻辱。关于南京的电影,蜂拥而来,津津乐道于10万军人被杀戮,甚至连十三钗都拍出来,究竟羞辱了谁?《血战台儿庄》就不这样写!南朝花蕊夫人也不这样写,而是愤恨的说: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其实题材的选择,说到底是一个思想意识问题。正如秦牧在《拾贝•核心》说:在丰富的生活之中,靠什么来摄取题材提炼题材呢?靠思想。如果说《山水之间》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其成功的理由就基于这一点,舍此无它。
三、创作一定要认真。我们不否认,古体诗只有在想写时才能出佳作,也得承认写古体诗能怡神养性。因此许多人对于古体诗的写作,偶尔随口而记,或个性表达,或自我展现,似应允许。但作为一个诗人或作家在创作时,应去想该诗的主题,题材,格调,把自已摆在一个创作者的位置上。若还潇潇洒洒,大谈古人之律,唯律而笔。只能遗憾的告你:你不在唐宋之间,就是唐宋人也不会喜欢你随意玩玩的诗,李白首先会打你的板子。
尤其是一些老诗骨,更要以一个创作者或诗人的身份示人,而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深度思考与无序写作,永远都是对作家的一道问卷。不可轻言动笔,给作品应有的或一定的尊重。
关于诗的题材,确实是万事皆可入诗 ,至于诗人,尤其是当今诗人,写古体一定要选材,是准考证,否则,你没入门。不论你如何身负绝,你还缺一样,那就是一个诗人的警觉,一个作家的警觉。或者,你缺少一个作家或诗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职业操守。
也许,这正是我在读《山水之间》时所想到的。
是为序。
2018年10月写于相山之阳

耿汉东先生
【作者简介】耿汉东,安徽省淮北市人,大学本科。先后供职于中共淮北市委宣部和淮北日报社。现为安徽省诗词学会副会长、淮北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主席。
责任编辑:孙克攀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