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名家论坛
名家论坛
  • 名篇欣赏
  • 名家论坛
  • 盘点“新”“旧”官场哲学五大争锋

    时间:2017-12-20 08:33:57  来源:人民网  作者:网轶

     

    (一)所谓“升官发财”之道

    1. 【旧】“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上级重用”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你要“不服还不行”。

    人民论坛调查显示,在“您认为目前官场潜规则有哪些”中,“不跑官买官,只靠政绩不管用”得票率为53.4%,位列官场潜规则首位。

    如果抛开价值判断,只作经济学分析,跑官最现实的目的,是为了掌实权、谋私利。“贷款买官,受贿还贷”甚至成了少数不法分子堂而皇之的“跑官”要诀。而卖官者,在权力缺乏足够制约监督情况下,将职位金钱化、权力商品化,把官帽变成了商品,明码标价,肆意买卖。“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也成为“官场”腐败的一大顽症。

      【新】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

    公开监督,终结“前腐后继”的“官帽批发商”

    治理 “买官卖官”,打破“买官卖官”的潜规则,关键不在于查处了多少贪官,而在于根本性的制度建设。

    2014年中组部印发《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对跑官要官、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等行为明确提出“五个一律”的惩戒措施,并强调严格监督选人用人全过程,完善干部立项“督查”、违规用人“倒查”、选拨任用“可查”制度,完善“12380”综合举报受理平台,使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形成合力。

    以制度规范选拔用人,并主动接受公众监督;严格约束“一把手”权力,实行民主决策,杜绝“一言堂”;对“买官卖官”双追责、“零容忍”,对触碰“红线”的“财迷”和“官迷”予以严惩,以儆效尤,从而终结“前腐后继”的“官帽批发商”,使买官卖官的疯狂不再上演。

     2. 【旧】“汇报再好不如酒好,工作可少菜不能少,想当先进备好礼包,感情交流全都有了。”

    曾几何时,检查与接待、调研与汇报在基层的工作中唱了主角。大大小小繁复不堪的检查调研,让基层衍生出一套“接待政治学”。由于考查结果关系到“乌纱帽”,基层干部们在接待前突击准备、在迎检中做点手脚,在检查后做好吃喝玩乐等“必修课”,已成较普遍现象。

    而上级考查组碍于“下面的政绩也是上面的政绩”等考虑,不会在考查中那么较真,往往“息事宁人”,于是一场场基层绷紧神经接待、上级心照不宣笑纳的接待秀上演。而这种形式主义敷衍过关式的考查不仅耗费的接待成本惊人,而且抹杀了优秀者,遮掩了存在的问题。

    【新】“为官发财,应当两道” “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出台落实和公务员15条禁令的重申厉行,中国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公款吃喝刹住了、公车私用制止了、收受礼品不敢了、隐形福利取消了……,而由职权关系带来的各种暗箱操作、灰色收入等现象更是大为减少。

    “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 “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已多次重申了这一基本理念。中国共产党的权力概念和干部观念都是拒绝“经济人”假设的,并试图通过教育-制度-惩处三大机制破除新政治经济学的“政治人亦即经济人”魔咒,自然也就容不得“个人主义+唯利是图”的“经济人”干部。这一点尤其值得干部们警醒。

    (二)“为官”心得

    3.【旧】“平平稳稳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浑浑噩噩混日子”

    要想不出事就要少干事、不干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担当、不思进取。

    人民论坛调查显示,64.4%的受访者认为当下官员最怕“工作上出事”,“求稳怕乱”心态束缚干部干事手脚;78.8%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官员干事的最大的顾虑是“触动利益,易得罪人”;73.1%的受访者认为当下官员干事动力不足,这在基层干部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顾虑、郁闷、害怕心态所体现的行为逻辑来源于利益的考量。官员青睐和看重的往往是眼前的、短期的利益,官员的干事动力处处体现“理性”的涵义:“为官不为”者人为地把“守规矩”和“干事业”对立起来,说白了是患上了综合性疾病,包括缺乏理想信念的“软骨症”、高压从严治党下的“焦虑症”、保守陈旧思维的“依赖症”、迷恋官本位的“成瘾症”。

     【新】做官必有为,有为才有位。“为官不为”者“不能为官”

            “敬业”让干部们“想担当”,“专业”让干部们“能担当”。

    “为官不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2015年全国两会热议话题。李克强总理提出,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

    重任之下的领导干部,与其一门心思谋官,担忧“出事”而“不干事”,倒不如把心思用在想干事上,把本事用在“能干事”,把目标锁在“干成事”,同时确保“不出事”。其实,“不出事”标准并不高、做到并不难,说白了就是当个珍惜政声、不逾党纪、敬畏国法的“安分人”、“规矩人”。

    从干部自身来看,当前,扶正祛邪抓作风,这本身就是对党员干部的激励与保护;风清气正好扬帆,这正是党员干部甩开膀子干事业的最好时机。敢于担当应该成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原动力。厦门是习总书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在海沧行政中心,“七加零,白加黑”成为干部们的一种习惯,“马上办,马上落实”成为干部们的一种意识,“想担当,能担当”成为干部们的一种追求。在海沧,老百姓为干部们的“敬业+专业”频频点赞。的确,“敬业”让干部们“想担当”,“专业”让干部们“能担当”。

    从外部环境来看,让干部敢于担当,需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健全干部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使“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敢担当者有位置,让不敢担当的干部靠边站。同时,支持、鼓励、保护敢于担当的干部,为实干者撑腰;要营造褒奖成功、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让敢担当者专心谋事,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党内生活“公心”PK“私欲”

    4. 【旧】组织生活:“自我批评摆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

       “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对同级,包着让着”

    官员为何难说真话?有调查显示,77.4%的人认为,“说真话很容易受到打击报复”是阻碍人们说真话的原因。

    一个缺乏真话、假话、套话、空话流行的“官场潜规则”形成,与阻碍领导听到真话有关。其一,有些领导不愿听或者不善听真话,因忠言多逆耳,听上去有故意挑刺的感觉;其二,基层官员说假话的收益往往大于说真话的后果,假话多是拣好听的说,没什么风险,甚至还会因“拍马屁”到位而有意外收获。于是形成一种怪象:一些官员对上级不敢说真话,对下级不愿听真话,同时又不能容忍普通群众说真话。

     【新】民主生活会“真刀真枪、辣味十足、刺刀见红”

      真碰硬、揭短亮丑。防止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

    民主生活会重在真实,也贵在真实。“真”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推进器”,也是党内团结的“润滑剂”,更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底色”。 2013-2014年,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两次“督战”各自联系点民主生活会的带动下,全国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高潮,使民主生活会的“评功摆好会”、“工作总结会”固有面貌有所改观。

    真话,总是火辣辣的。在省区民主生活会上,领导干部带头进行自我批评,对照检查不虚不绕,掏心见胆,自我亮丑,将“下乡怕脏,工作怕累,遇事情怕担责,好见政绩”等此前讳莫如深的真实心理大声说出来,并没有因此贬损一个人的形象,反而检讨越深刻,人格越发可敬。

    相互批评提意见更加火力十足,参与的上下级须离得了“位子”、抛得开“面子”、洗得净“身子”,克服和避免“怕”的思想、“绕”的现象、“空”的问题。只有讲出真心话,听者思想上才会有真触动,才能“红红脸红出了真心,洗洗澡洗掉了污泥”。也只有摸到真意见,民主生活会才会有真效果,查摆出的问题才能被真解决。

    5.【旧】“章子不如条子,条子不如面子”  “有关系走遍天下,没关系寸步难行”

    “违法可以,违权不行。违法不违权,有权者可办权力案、关系案、人情案;若违权不违法,那头上的乌纱帽就得摘”

    一些官员把权力当私产,大搞选边站队、亲疏远近;谋人不谋事,整天琢磨拉关系、套近乎、抱大腿。更有甚者,对内笼络身边人、组建“个人王国”,对外网罗亲朋故友、同学同乡形成关系圈,打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

    一些官员信奉“朝里有人好做官”“进了圈子才算进了班子”,或则谋求圈子庇护的安全感,或则寻求团体谋私的超能力,为此不惜突破政治规矩,在干部任用上的带病提拔、任人唯亲,经济活动里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司法过程中的以言压法、以钱提人等,污浊了官场风气,恶化了政治生态。

     【新】 “干部都是党的干部,不是哪个人的家臣。”

    干预司法可能令领导干部“官帽”不保

    拉帮结派虽然一时风光无限,到头来却是“忽喇喇似大厦倾”。在中央重拳反腐的力度下,许多案件都是“拔出萝卜带出泥”,“系统性腐败”“塌方式腐败”的定性也是频频出现。那些团团伙伙,自以为能呼风唤雨,唤来的不是法外之权,而是天网恢恢;自以为抱团就能取暖,取来的不是融融暖意,而是玩火自焚的烈焰。

    2015年3月,中办、国办正式下发《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从记录、通报、追责三个环节对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的行为进行约束。规定提出,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可以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刑责。

    “干部都是党的干部,不是哪个人的家臣。”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应当铭记,党内决不允许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利益输送,绝不允许自行其是、阳奉阴违。更应永远明白,真正的“护身符”,不是“哪条线”“某圈子”“谁的人”,而是心中那把遵纪守法的戒尺。

    (四)政绩or 政绩工程?

    6. 【旧】“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

     “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级骗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

    长期以来,“GDP发展的快,领导就提拔的快”,往往诱惑领导干部盲目崇拜GDP,不惜污染生态资源环境,只抓那些容易出成果的“显绩”,导致“地方债务”滚雪球、“面子工程”泛滥。而“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拍屁股走人”的干部在留下一屁股烂账之后,官依然照升。而那些实在干事,为百姓谋利,但政绩却不易被看到的官员却原地踏步。这种逆淘汰,恶化了官场风气,更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损害了百姓对政府的信任。

    【新】“三拍”干部戴上“紧箍咒”,盲目举债搞“政绩”要追责

          发展不能等靠要,从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

    2013年,中组部印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从“加强对政绩的综合分析”,到“加强对政府债务状况的考核”,再到“制定违背科学发展行为责任追究办法”,一方面给坚持科学发展的干部“松绑鼓劲”,另一方面则给那些盲目片面追求GDP增长率的干部戴上“紧箍咒”。

    在很多领导干部心中,GDP“情结”并非立刻就能淡化。考核不强调GDP,会不会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领导干部在发展中出现消极情绪?中组部负责人表示,强调不简单以GDP论英雄,不是不要GDP了,不是不要经济增长了。我们仍然要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合理的经济增长率一定是要有的,需要防止的是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在增长率上进行攀比,以生产总值排名比高低。因此,对干部来说,不是没有发展的压力了,而是压力更大了、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由以往单纯比经济总量、比发展速度,转变为比发展质量、发展方式、发展后劲。

    (五)为民服务≠权力“任性”

     7.【旧】 “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领导点头”

       “非领导所指不看,非领导所说不干,‘上头没发话,干了也白干’”

    现实生活中路面长期积水,角落垃圾成山,路口车满为患,市场混乱不堪等现象长期得不到解决,并非有关部门的干部不上街、没发现,只因领导没看见、没安排、没指示。有的干部眼里只有领导,心思只为领导。非领导所指不看,非领导所说不干,嘴上还振振有词“上头没发话,干了也白干”,即使积极主动也只为领导积极主动。

    【新】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

      抛“官本位”树“民本位”,以“官心”换“民心”,服务群众,赢得民心

    一些干部之所以迷信“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领导点头”的“官场哲学”,源于对权力来源的认识错觉,认为个人升迁是上级“提拔”的,若是上级不满意,肯定升迁无望;而“官帽”与群众“选举”关系不大,即使群众有微词,也未必影响升迁。因此,他们在行为选择上,只对上级负责。

    2014年中央修订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加强了党组织对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交流任用、破格提拔等特殊情形选拔任用人选的审批把关,并且明确,群众公认度不高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从而起到挡住民意较差干部的“门槛”作用。实行“官位”开放,进行公开选拔、公开竞选,实施“民”可以考官、罢官,从体制层面真正把“官帽”、“官运”交给人民群众,将民畏官变为官畏民,把“官本位”变为“民本位”。

    党执政已60多年,但对于有两千多年封建传统的中国来说,要用先进的“民本位”的政治文化取代腐朽的“官本位”的思想影响,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转变观念非常重要。自2013年6月,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对领导干部进行了深刻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真正树立“权为民所授”、“权为民所用”的观念,在官民关系上,实现由“主人”向“公仆”,在权责关系上,实现从“重权轻责”向“慎权重责”的转变,让群众感受到作风建设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8. 【旧】“当官就像骑脚踏车,头要不停地点,脚要拼命地踩”

               对上吹吹拍拍、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六、横眉竖目

    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上级对下级不能颐指气使,尤其不能让下级办违反党章国法的事情;下级也不应当对上级阿谀奉承,无原则地服从,‘尽忠’。不应当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搞成毛泽东同志多次批评过的猫鼠关系,搞成旧社会那种君臣父子关系或帮派关系。’”

    而党政机关部分党员干部受官僚主义、宗派主义、“江湖习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与同事、同志“称兄道弟”,一些官员的强权心态使他们按照“丛林法则”进行利益博弈,那些传统社会遗存的君臣关系、主仆关系等陋俗,被认为是实现自己欲望的阻力最小、压力最轻、最为便捷而且为各方面乐于接受的办法,有“原则斗不过潜规则”、“硬制度斗不过软关系”的心理定势。

         【新】“有权不任性”织就“制度的网”

               尽心尽力未能十分尽职,任劳任怨不敢半点任功。

    根据党的组织纪律以及现代政府公共伦理要求,无论是官员的工作关系,如领导秘书关系、上下级关系、官商关系等,还是私人关系,如家庭成员关系、异性关系等,都是有严格界限的,不能公私不分,更不能以私废公。

    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并不难,关键要看各级领导干部能否真正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来看待公与私、权与利的关系,能否在心底对个人的私欲、权欲亮起红灯,守住从政的道德底线。防止权力“任性”,就要紧紧围绕“法制”主线,把金钱、权力、美色这些“任性”的资本关进制度的笼子。

    为民、亲民、爱民是为官者理应树立的政德,而一些霸道蛮横的官员,将“权力”作为“任性”的资本,恣肆任性,胆大妄为,一个人说了算,权大于法,结果害党、害国、害他人、害自己。不论当多大的官,做出多大成绩都应有自知之明:做出一些的成绩与上级的帮助和下级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清代廉吏于成龙所讲:尽心尽力未能十分尽职,任劳任怨不敢半点任功可作为座右铭。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