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探讨
(淮北市技术监督情报研究所 况毓东)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 管理 改进
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理解
意义 农业标准化是在农业领域的范围内,对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社会、经济效益的过程。
目的 农业标准化其目的是将农业的科技成果和多年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制订成“文字简明、通俗易懂、逻辑严谨、便于操作”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向农民推广,最终生产出质优、量多的农产品供应市场,不仅能使农民增收,同时还能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其内涵就是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
作用 农业标准化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具体来说,是指为了有关各方面的利益,对农业经济、技术、科学、管理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各类对象,制订并实施标准,使之实现必要而合理的统一的活动。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推动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的科学、健康发展。这项工作实施,有效地农业标准化能够规范生产、促进质量安全提高;较好地促进农业标准化能够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有力的推动农业标准化发展是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
目前,全省在运用标准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业标准化主要工作:
1、农业标准制修订与农业标准领域应用技术研究,制定发布农业省级地方标准1700余项,其中产品标准180余项、技术规程近千项、检测方法100余项、其他标准150多项,基本覆盖粮食作物、油料、棉花等作物。
2、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共建设了国家级及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95个,其中国家级126个、省级168个,涉及全省16个地市、6个县级市、56个县。
3、农业标准的宣传贯彻、国内外标准跟踪研究,加大了宣传力度,采用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手段,大力宣传标准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
4、农业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农业标准化推广队伍的培训与管理,每年对系统内标准化工作人员进行农业标准化培训,依托示范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示范区承担单位等对参与示范区建设的农民进行标准化培训。
经验 总结多年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经验,形成了项目预报制、项目储备制、实地考察评价制、中期评估制、项目退出制等“五制”管理,进一步提升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质量、层次和水平;增强了工作的计划性、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相互协作,形成涉农部门合作机制。
在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过程中,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充分利用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的技术力量,相互协作配合,共同完成示范区各环节的工作。
在示范成果的推广应用方面,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相结合,以我们的示范区为核心区或样板,在基地其他范围进行辐射扩散、推广应用。目前,农业、林业等部门已在标准化示范区的基础上,建成200多个示范基地。
问题 1、标准贯彻不充分 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层领导对标准化认识、重视程度不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周期长,难度高、面广量大,难出政绩,直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不显著,影响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合作社、农户科技农业知识水平不高,对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对示范区项目建设的系列标准贯彻不充分。
2、产品质量监测技术不足 对农药残留的监测技术手段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现有的农业产品监督监测机构提供的质量监测、技术服务与现代农业发展还有较大差距,存在能力较低、建标参数不能满足生产、储存等需求。
3、组织管理效率不高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体系虽然建立,也有分工,但部门多、配合与协调不默契;责任制考核效果不显著;市区县、镇示范区管理人员经费不足,影响示范区监督指导工作人员深入进园区开展工作;取得省级示范区的示范效果不明显。
4、缺乏对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有效监督 由于经济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多为个体经营,特别是销售渠道流动性大,宏观管理和监督难度大,容易造成有害农产品进入市场。
改进 1、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大示范区标准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按示范区地理、气候、水域等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科学的制定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标准体系;加大标准体系的宣传、贯彻力度,使得示范区人员都能够知标准、懂标准、用标准。
2、完善产品质量监督监测手段 一方面提高市县农产品检验能力,二是鼓励企业实验室建标,使得农产品生产、存储、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全覆盖。
3、加强组织领导,分解项目目标,有主管市领导统一协调各单位、各部门工作,把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各部门、各单位年度考核目标;层层签定项目目标责任书。责任书要责任明确,量化细化,科学合理操作性强,便于监督、考核。充分发挥各部门在示范区标准化建设的作用。
4、强化市场监督,规范流通渠道,实行产品市场跟踪制度,建立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为主渠道的销售网络,建立有效地销售网络信息平台,有效控制农产品流通在监管体系中。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