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旅游
旅游
  • 旅游
  • 美食
  • 时装美容
  • 综合信息
  • 北非开罗逛市集

    时间:2016-12-28 10:32:55  来源:互联网  作者:网轶

     

     

     1482892591(1).jpg

      集市用墓地改建,你造嘛?

      凡是去埃及的人,一早一晚总会要去一个老集市,在老开罗侯赛因广场,这个集市必定就是罕·哈利利。要说知道老集市名字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可是真在里面转透、转得悠闲自在、寻到一些秘密的人其实并不多。所以,只要能来埃及,我必定都要去这里逛逛。逛着逛着就有了新桥段。

      

      on the road

      

      这可不是无名之地。法特梅三朝后裔的墓地,公元14世纪,当时埃及的统治者罕·哈利利以法特梅是叛教者无权建墓地为由下令拆毁墓地,并出资在此处建起一个市场,就是后来游人造访的哈利利。起初并不成什么规模,做着做着面积就大起来了。

     

      

      

      这一片密巷的前身,是一个货栈和客栈,也就是“Khan罕”。当年,古城门边上的沙漠骆驼商队集结于此地,从各地带来各种商品,交易贩卖,有了几百年的历史。这几百年,保留下来一个重要的历史遗迹,保存了伊斯兰风貌的承袭,也繁荣和活跃了老开罗的城市景观。现在,它成为一个象征,开罗古老文化和东方伊斯兰色彩的象征,世界各地的游客无不驻足,在“罕”的旁边还有著名的艾兹哈尔清真寺和侯赛因清真寺。

      给大作家以灵感的咖啡馆

      1482892960(1).jpg

      在开罗伊斯兰老城区,刚一下旅游车,就被市集入口处的,来来往往的人流给震住了。仿佛进入了一个世界大都会,什么肤色、面孔的人都有,他们操着不同国家的语言,穿着现代、休闲、民族各种风格的,长的、短的服饰,缓慢地、步履匆匆地、若有所思地、左顾右盼地,装点着这个被无数人踏足的地方,虽是一个匆匆过客,都会留下一丝片段记忆,真是一个有趣的地方。

     

      

      和伊斯坦布尔带大篷的集市不同,哈利利的店铺都开在敞开的,连绵蜿蜒的石板街上,有的和古董级的老房子交结在一起,有的就是晾在过道上。曲里拐弯正是这里魅力无限的地方,弯弯的小巷连着弯弯的小巷,低头走路时,忽一抬头,又看见一个什么物件高悬在头上,或者冒了出来,让人心头一亮。

    1482893477(1).jpg

      临街就是那个老有名气的咖啡馆一条街。据说这里曾是给文学家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素材的地方,很多著名作品的发源地就是其中一家咖啡馆的楼上,我决意打听明白。埃及最著名的大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有三部曲《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等小说,都有不少关于咖啡馆的描写。

      1482893085(1).jpg

      咖啡馆是他生活的那个年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830年,英国社会学家爱德华撰写了一部社会学著作,名叫《现代埃及人的风俗习惯》,在这本书中记载了一个统计数字,当时开罗的咖啡馆已经超过1000家。当时的景象是:“没有一个男子会一天不找个咖啡馆坐坐,交换一下笑话,把生活中的磨难,化作有听众在场的笑谈……”这个现象让我多少产生了点疑问?法国、土耳其、埃及,到底谁是诞生咖啡馆的鼻祖呢?

    1482893221(1).jpg

      选了一个位置坐下来,那里的视野很好,可以最大限度地看到街上的风景。现代的咖啡馆,更多地扮演了休息站的角色。还有接头、联络的作用。而喜欢卖呆的人此地再合适不过了,即使一个人独处观望,也会兴致勃勃,因为不断上演的“过场”,总是让“剧情”变化多多。一杯卡布吉诺后,我一头扎进狭窄的巷道,埃及人无论老少都非常热情,很有眼界的摊主,即使是个孩子,也会兴高采烈的面对镜头,让人很是愉悦。

      

      位于中段的一家一水的金属色灯具的摊铺。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灯具颇有讲究,更颇有魅力,其实每次见到这类东西都想孤注一掷地抱两个回来,最终却被继续上路给横刀一斩,遗憾。这些狭窄的胡同里,开罗人一代一代地更迭,做着自己的生意,已经走过了几个世纪。由古迹文化带来的市场繁荣,可见一斑。

      

      

      我抱着相机,擦过图坦卡蒙法老的包包,跟着感觉乱走。竟然碰到不少熟人。也真服了当地人的好记性,每天走马灯似的人流,6月份见过的面,9月份还记得倍儿清。

      

      身旁是一块很有看头的地方,周围都是很有年头的老房子,我趁机向他打听背景。斑驳的墙壁讲述着岁月的故事,坚固的根基坦陈着文化的厚重。当年的罕流传到今天的遗迹,就是这些16世纪建造的巨大的石门洞,而我仰视而见的,是门洞的鸟巢似的尖形屋顶。那一个一个蜂窝似的形状,会给人无限的联想。


    责任编辑:何妹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