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哈尔滨这座城市,是小时候从听王刚播讲《夜幕下的哈尔滨》开始的,他富有磁性的声音让故事极富吸引力,从此哈尔滨便在我心里深深的刻上烙印。哈尔滨不仅是黑龙江省省会,更是辽阔的三江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20147年2月20日,我终于有机会踏上这片向往已久的黑土地,感受她的独特魅力。
暮春的哈尔滨,乍暖还寒,苍凉中蕴藏春的生机。
2月,冰雪已经融化,但不看冰雕等于白来哈尔滨,索性去逛逛太阳岛里的冰雪艺术馆吧。对于冰雕无感,心里却拼命感叹这个大冰库的能耗该有多高啊!职业病,没治。
接下来去虎林园看看东北虎,一群人坐在车里被老虎、狮子围观,不知道谁看谁呢,感觉挺搞的。这里的东北虎绝对纯种而且经过野化训练,不同于动物园里的病泱泱的老虎,眼神里透着的孤傲,追爬着车子,杀气腾腾。
说重点,圣索菲亚教堂。它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最初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中东铁路时修建的一座随军教堂。教堂建筑平面呈希腊十字方式布置,既受拜占庭建筑风格影响,主穹顶、钟楼又有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洋葱头”造型,这是徐总给我普及的。圣·索菲亚教堂构成了哈尔滨独具异国情调的人文景观和城市风情,它又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研究哈尔滨市近代历史的重要珍迹。顺便普及一下,李鸿章在1896年6月3日,与沙俄签定了《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后1932年日军侵华这30几年,哈尔滨实际在沙俄控制之下,日本侵华战争后到45年被日本侵占。说多了,上图。
夕阳下,松花江边,长发飘飘的少女……
果戈里说过:当歌声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建筑还在说话。漫步在中央大街上,十分惬意。这是一条弥漫“洋味”的街,倘若你没有去过莫斯科、巴黎、罗马,尽可以在这条街上领略这些城市典型的建筑风格。它始建于1900年,饱经岁月的风霜和战争的创伤,在这光鉴照人的花岗石铺砌的马路上漫无目的地行走,宛如与一位历史老人进行心灵沟通,亲切感受到哈尔滨百年沧桑和荣辱兴衰。
最后压轴的是哈尔滨美食啦。
烤红肠,就是个头大点,味道估计和一般烤火腿的没多大差别,为了不挤占胃部空间,放弃品尝。
马迭尔冰棍!这支创牌百余年始终畅销不衰、无论炎炎夏日还是滴水成冰的三九天都有人排队购买的小冰棍儿,几乎成了哈尔滨的象征。据说,仅在中央大街,马迭尔冰棍每天销售就达一万多根。吃过马迭尔冰棍的人都会说,鹅绒黄色的冰棍方方正正,外包装简单,吃到嘴里,入口即化,甜而不腻,奶味浓郁,特别好吃。“好吃”是马迭尔冰棍百余年来始终如一的品质,这种品质经历了无数消费者的检验,被消费者认可并口口相传。
在哈尔滨,“马迭尔”这个名字尽人皆知,它与秋林一样,都是充满异国情调的老字号。马迭尔旅馆建造的年代晚于秋林商行,于1906年建成开业,它是当时哈尔滨旅馆建筑中最豪华的多功能旅馆之一,集餐饮、娱乐、住宿于一体,正如《哈尔滨指南》1931年俄文版广告中所述“马迭尔旅馆拥有最豪华的舞厅及餐厅,是当时上流社会聚会的场所。而这里的西餐也相当有名,味道的确也是杠杠的。
在哈尔滨待了36个小时,喝了5场大酒!我被酒精和哈尔滨朋友的热情融化了!只是每次喝酒提杯都要说一大段祝酒词,真是和重庆碰杯一口闷的风格不同!可以不正经,但不能不讲究啊!哈哈
索菲亚教堂旁的血肠,号称血管清道夫。
松花江鱼品种繁多,打了一辈子鱼的人都叫不全江里鱼的名字。本地还流传着松花江的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的美谈,足见早年江鱼品种之多了。只是做法上,我认为还是应该川菜师傅来弄味道更爽啊!
这是一道名贵的菜,保密不说哈。
最后,再次谢谢哈尔滨朋友的热情招待,你们的热诚是哈尔滨无限魅力的根本。
责任编辑:何妹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