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藏品 > 名品鉴赏
名品鉴赏
  • 名品鉴赏
  • 在线商城
  • 观赏石与中国古典文化(0/0)

    5秒

     

    6.jpg

           奇石、化石、矿物晶体、园林石等天然美石,属专业性、经典性的观赏石范畴,是石文化瀚海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宝玉石、印石、石碑、石砚、石雕、石刻、石画等工艺美石,首先撩人眼帘的也是其鲜明强烈的美石观赏性,是天然美石的深化与延伸,是宏观意义上的,大概念上的观赏石的重要内容,也是石文化瀚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以云根地骨的坚实,以超越时空的永恒,乃万物之基,土壤之源。孕生于苍茫,历万劫而坚韧。饱风霜而刻骨,自然的沧桑巨变,地动山摇,火山喷发,江海翻腾,或与水的熔炼,亿万年的磨砺,塑造了观赏石或魁梧挺拔的英姿,或玉树临风的气魄,或玲珑剔透的雅致……而石的发现与鉴赏,则真实地镌刻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尤其在文人雅士的艺术眼光中,在科学与艺术的碰撞融合中,观赏石以惊人的美艳和摄人心魄的丰韵发展并辉煌着。

           观赏石是天然形成的具有观赏、玩味、陈列及收藏价值的石质艺术品, 她是大自然的伟力雕刻,她是人类难以企及的精华。观赏石美,美在哪里?既没、美在她的天然刻绘,美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美在她与人的交流,美在人类赋予她的思想和灵魂,也许正是人类的参与――人的审美意识赋予了奇石以美学的生命,正是文化的渗透疏导,正是自然与科学、感性与理论的交合,再以一种视觉方式展示着艺术与科学映射的深层人文景观与人文精神,开拓着人们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人类更真实地感受到观赏石的美与价值,也使观赏石以一种更为柔韧的生命力融入人类文化历史。

           随着赏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精神文明的前进,观赏石已经成为人们走近自然、认识自然、享受自然、融入自然的一条新的纽带,成为人们健身、娱乐、明道几陶冶情操的一个新渠道,也成为人们追求多元文化、追求返朴归真,寻求原创性艺术灵魂的一座新桥梁。于是,赏石藏石悄然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

            观赏石不但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精髓,而且参与并支持着文化的承继和传流,她负担着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而她本身蕴涵的玄机和灵魂,有待我们做一番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7.jpg


     一、远古文化


           观赏石这种天然
    艺术品,始终透露着天机的玄机和灵气,赢得人们的无限爱恋,爱石藏石不仅是人们崇尚天然,崇尚美的自然体现,而且还能美化居室,装点环境,养性冶情。因而早在三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形成了赏石文化。据古文记载:“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悟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燕石”即观赏石也,表现了古代人们对美石的珍视和赏石对人们的巨大吸引力。《尚书》曾载,当时各地贡品偶有青州“铅松怪石”及徐州“泗滨浮磐”,可见三千年前观赏石被珍为赏玩之物,作为上流社会相互赠馈的贡品,这远古的“怪石”与江边“浮磐”等天然奇石在当时已为珍品。

           甚至更古就有甲骨文辞“丁丑卜,又于五山”记载。《尔雅》有“土高有石曰山”,《诗经》也有“天作高山”“峻极于山”的论述,而《礼记》:“今夫有拳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生焉”。古文字的描述,可见朦胧期的观赏石与人类生活及思想文化有着西息息相关的联系。而赏石精英,石之美者――玉,更有层出不穷的记录。《诗经》“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充分说明了成玉的艰辛及玉之珍贵,也体现出古人在不断地追求着古老文化的发展与精神――美与装饰。玉与当时,不仅有实用、观赏及艺术价值,而且还赋予她更多的人格精神,使之人格化,《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玉在此被喻为有修养有品质的人,古人对玉石之珍,对赏石的鉴玩由此可窥一斑。

     

     二、古典园林

     

            早期园林――苗圃的出现,是赏石文化的一次跃进。据《汉宫典职》:“宫内聚土为山,十里九坂”,而后《三辅黄图》:“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沿数里。”可见观赏石在园林点缀的重要角色,《魏春秋》有“文帝愈崇宫殿雕饰观阁,取白石英及紫石英,五色大石于太行各城山”,琼楼玉宇皇宫深院,奇石林立,绵山延展赏石以前未有的气度与风姿挺立于文化前列。由此赏石、玩石之风盛行为时尚,赏石与中华文化,文人雅士更深切地结下不解之缘。

     

     

     

    责任编辑:何妹

    来源:  日期:2018-06-14  浏览:  
    55.6K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24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