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风网 文/孙克攀)孟秋高飙荡焱热,太白当头映佳月。2020年9月8日晚上,在相山脚下的一张画院见到了刚刚结束合肥筹办《张伟庚子画展》的艺术家张伟先生。

一张画院坐落在淮北相山路上,古朴的原木匾额,紫藤蔓垂映帘,蔷薇茂密绕栏,未入院门先有情:清悦的古琴伴着缈缈檀香,入耳沁脾,好一个雅士之所。
一室山水炫庐阳,四壁墨画扮相城。落座后,在谈起8月21日始,合肥时代美术馆本来准备7天的画展,又延展3天,张伟先生谦逊的说:我们省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蒙书画界同仁及各界朋友的关心,十天的画展圆满收官,原安徽省委办公厅主任余家林、省美协副主席丁力莅临现场,召开了三次作品研讨会。我有幸被聘为美术馆副馆长。




张伟先生带领我们参观了他画院陈列的部分作品。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纵观张伟先生笔下的太行山,画面雄浑苍劲,崇高清朗和雅致深邃融为一体,且墨色深沉,气韵生动,巧妙将云气贯穿之中,赋于了几分灵动的意蕴,画面中山峦叠嶂,远山近岭,古松苍翠,给人无限飞驰惬意的空间。


胸中成画自峥嵘,张伟先生告诉笔者,自己多次太行采风,观太行山四季之变化,查阴晴之云涌。每次创作构图前,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吾家古屏来江南,白昼水墨渍烟岚。张伟的江南山水作品,却给人一种婉约温馨雅致的美感的,令人心旷神怡,江南的万种风情、千娇百媚尽收于一纸之中。同时又体现到刚柔相济的道法自然的和谐的禅理。

在谈起书画心得时,张伟先生说:书画本同源,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追求神似,注重意境,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
在访谈中,著名影视制作人张金善和皖北知名学者许建军谈了对张伟先生的印象:张伟性格豪放,乐意助人,有着“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侠义古风,在艺术追求非常执着,淡薄名利,最难得可贵的是,在多年的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理论体系,是厚积薄发之才。

张伟,安徽省淮北市人,1970年生。字中鸿、金佳堂主,号牙名 、北竹、一张,自幼习画,三十余载笔耕不辍。攻中国画、书法、篆刻。现为中国当代艺术名家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徽派书画院副秘书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淮北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淮北市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矿大、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馆员、中国书法之乡埇桥书法艺术研究所客座教授、淮北市国画院特聘画师、宿州学院客座教授。

作品先后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国际博览会、纪念淮海战役胜利五十周年全国书画展、南京经济协作区十九城市书画名家作品展、安徽省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美术大展、第八届安徽书画展、2005年淮北市与韩国抱川市文化交流、2006年第四届安徽省中青年美术家作品双年展《中国艺术家经典——张伟》、2007年应邀参加全国书画展(北京炎黄艺术馆)、2012年中国当代水墨画家首届邀请展、淮北市十大青年中国画展、中国青年实力派画家邀请展。2009年应邀赴北京唐韵山庄创作巨幅山水画。第二届全国电力书画展(获银奖)、中国大唐文化艺术节书画展(获二等奖)。多幅作品在《中国书画报》、《美术报》、《安徽经济报》上发表。专题片《走进张伟》、《水墨演义——记画家张伟》、《张伟的艺术苦旅》对其艺术成就作了专题介绍和高度评价。数幅作品被刘开渠纪念馆、北京唐韵山庄、美术学院、安徽饭店作品、两汉美术馆两汉画廊,中国矿大美术馆,雁南艺术馆等政府文化部门和民间艺术机构收藏,或流传于海外。出版有《张伟山水画集》、《张伟水墨艺术》、《当代名家---张伟卷》等专著。
责任编辑:孙克攀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