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百家 > 新闻
新闻
  • 新闻
  • 视频
  • 百人百事
  • 文苑荟萃
  • 京津冀三地作家、评论家研讨“‘荷花淀派’继承与创新”

    时间:2017-06-02 10:22:35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周茉

     


    6月1日,由河北省作协主办的“‘荷花淀派’继承与创新——京津冀三地作家、评论家研讨会”在石家庄举行。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北京市作协副主席王升山、天津市作协副主席武歆、河北省作协党组书记康振海出席会议并致辞。河北省作协副主席王力平、李延青、李春雷、刘家科、刘素娥以及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作家、评论家等20余人参加研讨会。会议由李延青主持。

    与会专家以“‘荷花淀派’继承与创新”这一主题为核心,针对文学与地域、文学与时代、文学的传统与创新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交流。大家认为,以孙犁为旗帜,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作家为代表的“荷花淀派”自觉继承五四新文化传统,寄风云变幻于诗情画意,融人情人性于吹角连营,发“小说散文化”之先声,奏“叙事抒情化”之新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具有源头性特征的文学流派,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

    彭学明在致辞中说到,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为了超越。继承是过程,创新是结果。孙犁对人间的情谊饱含于他的文学创作中,用文学的美抚平战争时期的创伤。我们要继承孙犁在文学中抒发的美好情感,并在艺术形式上进行创新。

    评论家陈福民认为,京津冀三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整合更大文化资源的空间与意义,对“荷花淀派”的研究需要切入到文学的时代命题中来。“荷花淀派”本身所属的地域和艺术内涵一直以来被较多的风格化,似乎形成了固定的文学模式:柔美细腻、浪漫乐观。从文学传统来讲容易被辨识、被继承,但风格化形成的同时意味着凝固与封闭。“荷花淀派”不只孙犁一位代表作家,从早期的浪漫主义到后期也逐渐形成了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倾向。当下对荷花淀派的解读,打破固有的单一传统,创新是最好的继承。

    对于在当下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评论家宁肯表示,创新与主体的关系很重要。拥有独立人格与丰富思想的人才能开辟一条扎实而前进的创新道路。我们需要在继承中思考,如何剖析文学名家?如何在对生活与生命的不断叩问中反攻自我?孙犁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与作家本人的特立独行有着很大的关系:作家本身的性格与他的“无意识”语言风格使作品在当时的意识形态下脱颖而出。在那样一个充满时代话语的历史时期,他的语言清淡、素雅、朴实,与当时革命风格的热烈、狂欢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语言制约着他,却也提升了他。研究孙犁的文学语言对于我们在继承中创新非常重要。

    “荷花淀派”作为当代文学重要流派,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王力平谈到,《荷花淀》不是孙犁的全部,甚至不是孙犁全部的抗战小说。孙犁是一个更大的世界。当我们理解孙犁的时候,不要仅仅从《荷花淀》这一短篇小说出发。今天京津冀的文学交流可以进一步向前追溯,即左联时期的“京津保”,从而在文学差异中认清自己、保持自己。此外,创新的目的是存异,而并非求同。

    本次研讨会以河北省举行第27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为契机,旨在搭建一个京津冀三地作家、评论家互动交流的平台,探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新形势下文学服务人民、书写时代的新路径,对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人民群众、地域文化、时代风貌的联系具有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