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百家 > 新闻
新闻
  • 新闻
  • 视频
  • 百人百事
  • 文苑荟萃
  • “90后”作家把纯文学丢了?

    时间:2017-03-20 09:44:44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曾浩

     

    2015年,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的一个论断引起热议,他表示“90后”作家群体里没有纯文学作家了,两年后,《人民文学》的“90后”专栏有意无意地对张颐武的这个论断给出了回应。李唐、郑在欢等一批“90后”作家,用作品在《人民文学》这样的老牌纯文学阵地上来了一次集体亮相。他们笔下所书写的也并非人们刻板印象中的青春感伤、励志、奇幻这些关键词,而是开始直面现实和历史。

    “90后”是纯文学的断崖?

    与传统的“60后”“70后”尤其是“80”后作家相比,“90后”作家群体像是悄然出场的一代。之前以年代划分的作家群体,基本都是先通过传统出版物发表作品,随后在文学评论家们的推波助澜下为世人所知,“90后”们作为互联网的一代,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先以网络为主战场。以韩寒为代表的 “80后”作家们则介于其他几代之间,他们通过传统出版横空出世,随后在网络上持续释放着自己的影响,而“90后”作家们则先在网络上耕耘自己,从主流文学界很少对其关注和批评发声,“过渡”到近年来逐渐被传统文学出版物和评论界接纳。

    2014年,中国作协、《人民文学》等推出“90后”作家排行榜,到现在这个排行榜已经公布了3次,位列其中的是后博寒、张皓宸、苏笑嫣、陈昂等一批此前鲜见于主流文学界的名字。

    2015年,一批“90后”作家在图书市场上成绩斐然,大冰、卢思浩、张皓宸、沈煜伦、苑子文、苑子豪等年轻畅销书作者的新书,在短期内占据了当当、京东等图书销售排行榜的半壁江山,这也引起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的关注,对此他的观点是,“ 90后 群体里没有纯文学作家了”。在文章《“90后”写作的兴起与文学的新变化》中,张颐武进一步表示, “90后”作者很多都是以篇幅短小、语言幽默与温和的小感伤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日常生活,这些作品有一点像过去的所谓“小小说”,但他们的写作很接近短小的段子,用一个小故事来表现温情和感伤的混合复杂的情绪,很多“90后”写的作品,是青春文学、网络文学等的类型文学,虽然拥有了一大批读者群,但当下这些年轻畅销书作家写的短小故事和段子,跟传统文学的结构模式不一样,而且传统的纯文学在“90后”当中也没什么影响力。因此张颐武认为,当下的“90后”作家和纯文学没有多少关系。

    畅销的“90后”温情故事

    如果只看那些畅销的“90后”作家们的作品,或许张颐武的这个论断是成立的。

    2016年,位列“90后”作家排行榜榜首的张皓宸第一部作品是《你是最好的自己》,这本书有21个故事,150张摄影和10组创意插图,构筑成一本给所有年轻人看的励志故事集。作为一本畅销书,它是成功的,首先书的文图并茂非常符合年轻人的阅读审美,其次书中的那些故事都带着点心灵鸡汤味道,《喜欢你,是一场漫长的失恋》是描述一场青春感伤,《世上所有的坚持,都是因为热爱》则是讲述奋斗与坚持,这些故事都很年轻,很温情,所有的故事最终汇成一句话“你是最好的自己”。

    张皓宸的另一部作品《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则是12个温馨治愈的情感故事集,书名加上内容让人难免想到写过《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张嘉佳,豆瓣上的一个差评如此评论:学张嘉佳都学得这么无力。

    相比张皓宸而言,后博寒则格局要大一些,他的《这是谁的90》借个体来描述一代人的青春,在写作手法上他也做了一些新鲜的尝试,采用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相互交替的写作方式,但后博寒显然不具备驾驭这种题材的能力,也做不到像韩寒写《三重门》中的有趣。

    除了张皓宸与后博寒,相当多的“90后”写作反叛性不强,就是生活的平常性,人物也是不好不坏,有点小感伤、小同情,夹杂些调侃,写的就是生活中恋爱失恋等小波澜。

    写潜意识,也写成长和时代

    并非所有的“90后”作家的写作都这样浮于生活表面和得不到主流文学界的关注。

    从2016年开始,《人民文学》就开始策划“90后”栏目,并于2017年年初开始推出。《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表示,“90后”将成为常设专栏,年轻作家的小说、散文、诗歌都会陆续亮相,“这一代年轻人的创作刚刚露出端倪,希望文学刊物的版面就像丰沃的土壤,让更有特色、更具分量的文字能从中生长出来”。

    第一期推出的是作家李唐的《降落》。这个1992年出生的北京作家从14岁就开始创作诗歌和小说,写作风格和题材多变。在《降落》中可以看到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这也许是因为作者缺少生活经验或历史感,所以往奇幻的方向摸索,但也许正如作者所言,“我所迷恋的电影导演大卫·林奇也秉持着这样一个理念,在他的访谈中我们可以得知,他的电影中那些光怪陆离、恐怖迷人的场景,很多都是一种潜意识的体现,如果让他一五一十地解释清楚,恐怕他也只能耸耸肩,无能为力”。

    第二期亮相的“90后”作家郑在欢,上个月刚刚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驻马店伤心故事集》,“驻马店”是河南省的一个地名,郑在欢出生、成长在这里,最终离开。郑在欢用小说书写了他成长过程中出现在他生活里的人们。小说集分为“病人列传”和“cult家族”两部分,在虚构与非虚构间取得了巧妙平衡。把这些故事统称为《病人列传》,郑在欢在后记里说他没有任何不尊重他们的意思,就像把自己家的故事称为《CULT家族》,也没有任何冒犯的想法,这是郑在欢写作时最直观的感受,也许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那个地方、那里的人们是怎样的生活状态。“我不喜欢把故事讲得像社会调查,也不想过多地阐释时代带给人的副作用,时代与命运,都藏在故事里,人逃不过环境的局限,却能活出千奇百怪的样子,这就是写作让我着迷的地方。”在当代网络语境中,驻马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用于指代当下中国三四线城市生活的重要名词和地理概念,郑在欢用小说解释了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出

    现在身边的人们,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自己,解释着这个时代。

    “90后”的诗歌想象力

    除了小说,“90后”在诗歌上也有出色的作家。“90后”四川诗人余幼幼从13岁开始写作,14岁开始写诗,她的诗简单又尖锐、大胆而新奇,先是在网络上受到争议与热捧,后来在国内诗歌刊物上频频发表作品,2009她荣获年度诗选刊“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2010 年在“90后”中国十大先锋诗人评选中名列榜首。诗人伊沙说他在编《被一代》时十分留心冒出来的“90后”诗人,“余幼幼是唯一的收获,因为她是唯一得现代诗要领的 90后 诗人”。 诗人杨克则评论说,“当女孩子们把诗的意念、情绪和节奏控制得恰到好处时,她秉承了以往女性诗歌刻意桀骜狂妄的姿态。”

    2012年,余幼幼出版了诗集《7年》,收录了她2004年到2011年七年的精选诗歌150首。她说她是个不喜欢传统老套写作方式的人,喜欢尝试新鲜和陌生化的表达,写诗满足了她对于语言和精神方面追求极致的抒写和想象。她的《夜游症》组诗充满了各种光怪陆离的可能性,有着无法预测的变数之美。而在《美》这首诗中,她写道,“等我老了/便和衣而睡/此时我最接近美/也最接近天真”,能看到杜拉斯的影子和与其文学才华匹配的心志。

    与众多“90后”作家作品中的单薄不同,余幼幼觉得“90后”面对的社会更加多元和复杂,心智成熟得比较快,思维方式也更独特和细密,因此她的诗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的变化都更丰富,用她的话说,“成长经历、自然意识、自我意识、女性意识的形成都会影响到我的写作,还有知识结构,还有恋爱,还有阅读。说到底,这些影响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立体的、丰富的影响。

    现在回过头来看两年前张颐武教授有关“90”后作家的批评,不可否认张颐武对大多数“90后”作家的批评有准确的地方,但整体论断不够严谨。即使是现在,这些从事纯文学写作的“90后”作家也存在稚嫩的地方,但他们的文学敏感、感悟能力、叙事灵气都不可忽视,只要他们有足够时间,生活在这个多元化时代的“90后”作家们就充满可能性。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